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边锦城 (第2/2页)
我也才起的,这天暗的,也不知道什么时辰了哩”丫丫把馍片和黄豆酱送到四哥儿的面前回道。 昨儿折腾了大半宿,又睡了这么久早饿了。便也不客气的大吃起来,别说,冷掉的馍馍切成片儿拿油炕了沾上酱味道还真不错。等丫丫把几个馍馍都炕好了,两人坐在一起吃了些,厨房边上的后门儿那儿就响起声音。两人忙把吃的扔了去看,只见老王氏正扛着锄头拎着菜篮往后院里走。 “祖母” “祖母” 四哥儿上前去接了菜篮和锄头,丫丫回厨房去端碗水出来,给坐在石凳上的祖母喝。 “昨晚的事可不许说出去!”老王氏没有去喝水,趁着四哥儿还没走几步远说道。 “是是”四哥儿和丫丫忙应道,被人拿匕首顶着脖,这事儿想来也不会简单的。 老王氏这才点点头,只歇了一会儿,就回她的屋里去收拾。虽说人是走了,可是带血的褥,房间里的地上的血迹还是留了下来,这些都是要收拾的。 丫丫并不知道那个受伤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走的,这件事在家里的大人极力的掩饰忽略下,很快就过去,简直就像是那天夜里,和以前的每个晚上都一样,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地。 耕不期而至,连绵了几的雨落下后,各家各户都挽起高高的裤腿,担着带着泥水一早刚从田里拔起来的稻秧,深一脚浅一脚的往自家的放了水犁了田的水田里去。 弯着腰一手一大把秧一手快速的插进水田里,一步一步的倒退着,不多会儿原本空dàng)dàng)的水田就被书写了一行一行一列一列的苍翠。 梨州城里 穿着蓝底红边的制服的衙役腰间配刀,手里端着浆糊,另外一个衙役则是拿着一张大大的刚写好的米白的告示。待城墙上刷好浆糊后铺平一贴。两人就如同侍卫一般的站在了告示的两侧,一盏茶的功夫后才离去。 早已围在周围的众人待衙役散去,忙围了上去,不少人都是识不得上面的大字,只得问旁人 “大兄弟,这上头写的啥?” 一旁一个头戴着方巾人模样的男摇头晃脑得默念了下,这才答道 “上头说,北边儿建了新城,名为边锦城,说是提倡大家去新城里找活做,或是做买卖呢!” “什么?北边建了个新城?啥时候的事儿?我咋没听说过?” “就是就是,不是在修路嘛,怎么建了新城……” 北边到底有没有这个边锦城五沟村的人的并不关心,毕竟多了一个边锦城村里的收成又不会好些,粮食又不会多结些。 但是那条新修的官道上的人愈发的多了倒是真的,有无长物就这么顺着官道走着想去新城谋个差事做做的。有腰圆膀粗的成群结队的汉也顺着官道往北走,想过去出把力气挣口饭吃的。当然穿着华服,骑马飞驰而过的人,坐着马车慢的赶过去的人,挑着货担过去看看的人也有。 五沟村也迎来了最闹的一段,毕竟这里离边境有足足百里之遥。风餐露宿惯了的人不在意,大不了就野外找个山洞,找棵大树下睡一觉就成。可不少富户人家可受不了这个罪,他们大多选择在青峰镇或是五沟村借宿一晚上,第二一早再接着赶路。 三丫的及笄礼恰好是耕后,照例也是张鸿云给帮忙取得名字名曰:安芬。取得是百花芬香之意,得了名字的安芬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硬是闹着要去牛氏家去学刺绣。到底还是没继续关在家中,常常出去同那一起学刺绣的丫头们玩儿。 “六丫,关窗!”四哥儿从堂屋后门进来,顺手把堂屋的后门关上。今又有不少商户路过五沟村都是借宿的。 后面三间屋纷纷落下窗栓。只余下挨着猪圈的那间放粮食的屋还开着窗透气。 前院里,大郎扛着锄头进了屋,家里冬麦挖的早。他这是去地里除除草的,看到屋里又有借宿的人,真是恨不得回去罗汉豆禾长叶了,他去给猪打两笼豆叶回来。 王氏正急着要不要回屋里去请老王氏说说哩,就瞧见大郎回来了,连忙像是见了救星一般。 “我家当家的回了”说着就迎上去跟在大郎的后。 “这位大哥,我们是去边锦城的商户,今想来借宿一宿,明一早便走”院里两拨人中其中一拨里出来个人打着商量的说道。 ap小户安好71_更新完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