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一曲《桃花扇》 (第2/2页)
。 等人走后,文茜便翻起了那书稿。 宫飘落叶市生尘,剩却秦淮有限春。 停棹不因歌近耳,伤心每忘酒沾唇。 山边水际多秋草,楼上船中少旧人。 过去风liu今借问,只疑佳话未全真。 这是孔尚任先生忆秦淮河的诗句。 看着看着,文茜对这《桃花扇》却是起了兴致,在现代的时候,她自然是知道桃花扇,可那个时候,电视电影满天飞,对于桃花扇,也仅仅知道它是一部戏曲,说的是候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但具体的却是没看过,现在听说京里的好几个戏帮都在轮翻上演,于是,她起了看戏的念头。 叫来浅绿,两人换了一身男装,毕竟看戏听戏的地方,龙蛇混杂,还是注意点好。 太平院是京里看戏听戏的最好地方。所以文茜带着浅绿踩着一路的碎雪就直奔太平院,这太平院演桃花扇,文茜总觉得有些不着调,觉得名字不协调,因为桃花扇里面的故事实在不太平。 进了太平院,文茜赶巧了,戏正是欲开而未开之时,里面人头耸耸,已是座无虚席,好不容易在边厢的暗处找了个坐位,拉着浅绿坐下,叫了一壶茶,点了盘瓜子和茴香豆。 这时戏也开始,对于看惯了现代电影电视的文茜来说,这戏曲实在是有些不懂欣赏,所以,她大多时候都是在看观众,蓦的,一只手伸了过来,钳起一粒茴香豆又缩了回去。 文茜一惊,浅绿显然被戏迷位了,愣是没发觉。 文茜回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十一阿哥来到她们身后,嘴角擒着一丝玩味的笑意:“来看戏。。。” 这不废话嘛,不看戏,来这干嘛,文茜撇了撇,随着婚期的临近,文茜觉得自己得了结婚综合症,总觉得有丝不确定,就这么嫁给这个人啦?甚至她都没轰轰烈烈的谈一场恋爱,在这样的心态下,对这十一阿哥就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忿然。 “要不要上去坐。。。”十一阿哥指了指楼上的包厢,那里面倒是宽敞。 文茜摇摇头,她觉得看戏,不仅是看台上演的,还要看台下的人生百态,坐在包厢里,高高在上的,体会不出什么。 “那好,我陪你。”十一阿哥说着,挤了挤一边的浅绿,浅绿这才回过神来,见是十一阿哥,那魂儿都吓没了,忙颤颤的起来,躲在文茜的身后。 十一阿哥有些郁闷的摸了摸鼻子,文茜乐了,这人大婚了却还是以前那随意的样子。便不在理他,继续看戏。这时,文茜倒被里面一个说书的角色给吸引住了,那个叫柳敬亭的说书人,说起书来很在感染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能给人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更是激昂顿挫,尤其是说到:“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般得意的jianian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这话的尾间带着戏调,拖得很长,让人的心跟着回荡。 立时全场一阵掌声,拍手叫好不断。文茜也忍不住喊了声,却被边上十一阿哥,斜斜的一睨眼,弄得她好一阵郁闷。 转头继续看戏。 当剧情停在石可法那一段时,文茜却又分心了,史可法这人,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他被定为忠烈公,可见其节,可莫名的文茜却想起了另一个人,江阴的一个典史,前世,偶尔的机会她看过一篇《阎典史记》的小传,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典史,在那个民族存亡之秋,率义民,拒24万清军于城下,顶了81天,折满清三王十八将,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的只有53口,这是怎样石破天惊的壮举,可这人,生的默默无闻。死的依然默默无闻,最后仅仅存在于一个小文人的笔下,这不能不让人感叹。 戏结束了,而戏里张道士的话却久久的留在人们的心中: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 文茜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那眼中酸涩无比,随着那幕落下,院里久久无声,随后便有几个听戏的老者哭嚎:“国在哪里?家在哪里?”那特别的老年人的声音,听到人心里更觉悲凉。 当然更有几个混混儿在笑骂:“兀那老头,嚎什么嚎,要嚎滚回你娘的肚子里嚎去。” “怎么哭了。。。”十一阿哥用手挑起文茜的下巴。 文茜这才发现,她不知不觉中流下了泪水。。。。。。 “别想太多,有的东西,想太多无益。”十一阿哥挑着眉,若有所思的道。 文茜无话说,她不知道要说什么,她只知道胸中憋了口气,很难受。。。特别是那些老人的哭声,就萦绕在她的脑际,久久不散。 “兔儿爷。。。”几个混混从文茜她们身边过,嬉笑的起哄。 文茜这才发现,自己一身男装,那十一阿哥还在帮她抹泪,这样子实在难看,很是有些羞恼,再加上胸中未散的难受,最后一跺脚,推开十一阿哥,拉着浅绿快速的出了太平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