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传说_梦枯桑4-6 初世/托孤/复国 By荫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梦枯桑4-6 初世/托孤/复国 By荫荫 (第1/6页)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人类的文明还处于机械与电子时代的时候,一位诗人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在属于尚梓的少年时代,燕凛读过这首诗,当时,因回想起自己的前生,不由得深为感概。而现在,当他注视着屏幕中那个嘴角露出微笑的孩子时,脑海中,这个句子便莫名地响起了。

    最美的时光……无论是对于屏幕中的那个人,还是之前尚可以抱着悠然心态观看记录的燕凛,从现在开始,都只能被打上“过去时”的标记了——以难得的十岁幼龄,容修通过了童子试,成为景国该乡历史上最年少的秀才,

    仿佛春天化开冻的河水,之前近乎停滞的时间,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流淌了。

    一年后,十一岁的容修乡试成功,以第五名的身份,即最年少的秀才之后,成功得到了该地最年少举人的头衔。

    再两年,因皇太后六十大寿,景帝开设恩科,容修前往京城赴试,一路考下来,便以乙等第十二的名位,得了个进士出身。

    十三岁的进士啊!这实在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一时间,容家门庭若市,乡邻们相约来访,老亲旧友们,也不知多了多少出来。容家二老自觉脸面有光,绝不在意往来人物熟识与否,就连那个论身份最该在意却也最该是不在意这些的人,也确实地显出高兴来,眉稍眼角中,隐隐带出满意的神色。

    然而,燕凛高兴不起来!

    那是他曾经的世界,那是发生在他的世界中的历史!在最初的时候,过于新奇的经验与全无紧张感的生活,让他暂时忘却了这个名字带来的冲击,但是,那终究只是暂时的!当最单纯欢乐的日子就此远去,那人的命运终于走上“正轨”的时候,他怎么能这些领受荣耀的人一样绽开单纯的笑容?那个人……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他比屏幕中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

    可是,知道,却没有办法阻止!那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是绝对无可挽回的结局!燕凛没有任何办法,不让这一切发生,甚至,他还不得不回想起,当年自己学史到这里时,曾是如何在满腹的怨气下,写过怎样意有所指的政见,然后再被悔恨包裹着,胆颤心惊地揣测,那个曾仔细批阅过他每一份窗课的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样的心情……

    然而,再多的悔恨与心痛都无济于事,不管是这一世的容修还是很久之后的燕凛,没有一件事是他可能改变的。于是,在咒骂自己和为那个人心疼不已之后,燕凛唯一能做的,却仅仅是忍着这份酸楚,继续观看下去……

    ************

    十三岁中进士的容修,因为年龄幼小并未领授实缺,只在次年初被派往翰林院,成为景国历史上最年幼的翰林。这职位无权无柄,也无油水可贪,但如果照这条路走下去,最终,也许倒还会有一个谈不上风光却安稳的结局。然而,就在这年年末,一个偶然的机会,容修显出了他做为一个书香门弟中的少年,本不该拥有的娴熟武艺。

    小楼的安排当然不会有这么大的纰漏,不久,容家一个现已过世的家人原来是武功高手的事便被批露出来。说起来这事既谈不上欺君也算不上违法,最多不过有个为悠闲的翰林院添些茶余饭后趣闻的资格,可是这一次的时机,却实在是太巧。

    景国国势不强,民风失于柔弱,向为周围强国所欺,朝中又是文武对立,尤其在不多的税赋使用上,更是彼此争执不下。每每吵起来,文官总是怪武将不恤民生一昧穷兵黩武,武将则会骂文臣贪心怕死血性全无,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便不免个个都觉得只有自己才算得上忠君爱国,而对方纵然不是狼子野心,至少也是尸位素餐之流了。

    容修这事传开来时,恰好双方又在争辩,为着显示自己并不怕死,文官们正打算找些“自家人”趟趟军队这潭水,武将们也很想叫那些只会动嘴皮子的家伙们实地体验一下军人的艰辛,双方的立场在这一点上微秒地达成了一致……于是上上下下地折腾了一大通,在综合考虑了才能、立场以及职位变化不会产生麻烦等等诸多因素之后,二十多个官员被打包集体扔进了兵部,做为最近一段时期流言的风头人物,之前纯属闲人一个的容修自然身在其列。

    通常来说,看似有某项才能与真正具有某项才能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这句话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虽然有后勤、情报等诸多类似文官职责的位置,但在送进兵部的二十多人中,真正能被委以重任的也不过七八个人而已。

    在这七八个人中,容修是最抢眼的一个。

    武艺高强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连弓马也一样娴熟,就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了。更重要的是,在用兵方面,容修似乎也有很高的天赋。

    当然,在得到不少赞扬的同时,容修也得到了至少是同样多的“不过是空谈”的评语。对于从未真正进过军队的人来说,这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半年多之后,容修被选入西南边境军为偏将,虽然未经大役,但几十场边境磨擦的遭遇战打下来,竟然是从无败迹。虽说因其中从无淋漓大胜,战法也显得平平无奇,甚至不乏以些不入流的小技俩得手的例子,容修并没能以此就得了善战之名,但那“纸上谈兵”四个字,倒也渐渐的无人提及了。

    虽然是零打碎敲的功劳,但如果时间可以再持续几年,容修大概也足够升为副将了。然而这世上,有些客人永远不请自来——东方国境的一场大战,将容修晋升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了……

    这一年二月,正等待迎来自己十七岁生辰的容修,得到了代国大举犯境,先锋部队于三日前已经突入国内的消息。

    ************

    代国的理由自然很堂皇,但是在容修看来,这些理由都只不过是些看看都浪费时间的东西——在人类的历史上,入侵者从来都不泛足够好听的借口,而对应战一方来说,这些无谓的话语也只要一句保守家园就足以挡回了。

    不过,对现在的容修来说,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远不如实际的问题来得重要——因着东方日益严重的局面,全国各地的军队都在重新调派。在长达近半年的警备修葺和对外交涉之后,容修所在的边城算是基本上打消了邻国趁火打劫的念头,于是,此地老熟于战阵的兵将们被抽调了数千人增援东方——容修也在其列。他们留下来的空缺,将由被紧急训练而成的兵士们填补。而此时,代国的军队已经占据了景国的五座城池。

    容修跟随西南军大部队到达前线的时候,景国丢失的城池数已经上升到六座,面对代军的强势,前线军心溃散,民心惶惶,局势可谓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特地前来增援的精兵,主帅也不敢随便就将对此地地形不熟,之前又与东方军队毫无配合经验的西南军配置在最前线,只得下了军令,让他们在二线做为预备队,并相机做些战地支援的工作。

    这命令如果只针对西南方面来说倒称得上合宜,可是,目前是举国来援,虽然各处都只抽调出了一部分兵力,但因基数极庞大,总合自是相当之多。这样一律处理下来,二线部队的人数比之一线也相差不远了。大约也是觉出了这样实在浪费,不久,帅营便又发下令来——各增援部队副将以上领半数军队原地统军待命,另一半,自偏将裨将以下,可视情况自行出击,以期消灭小股来犯敌军并保护军资及周边百姓等,人数以八百人至千五百人为限。

    西南方面此次援军在六千上下,接到这个命令,领军将领王川将人马分做两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