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传说_第四部《风中劲节》第九十五章归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部《风中劲节》第九十五章归去 (第3/3页)

未来还要承受几千年的磨难,只为了一件希望渺茫,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这值得吗?”

    “值得。”回答的不是那头也不回离去的风劲节,而是漫然站在一旁的方轻尘。

    “当事人觉得值得就是值得,我们外人地任何看法都没有意义。再说……”他凝望那再次关上的大门,眼神却象穿过大门,追寻着风劲节毅然无回地身影,竟隐隐有着向往之意“他做决定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值得与否,这样无聊的问题。”

    整个主控制室完全静了下来,同学们或是深思,或是叹息,或是摇头,或是不以为然。

    而庄教授则只是深深看了方轻尘一眼。

    以前一直觉得轻尘的性子过于偏激任性,如今才知道,原来风劲节这个好学生,竟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俩个任性的方式不同,走的极端各不相同罢了。

    风劲节完成了论文却又把自己的成绩完全毁掉,而方轻尘,要再这么下去,则永无完成论文的可能,做为导师,自己该怎么办呢?

    他重重地叹口气,唉,手底下有象阿汉这样力量旷古绝今,性格也同样奇突怪异的学生,有象方轻尘这样极度任性,肆意妄为的弟子,居然还有象风劲节这种,看似乖巧听话,叫所有老师引以为傲,一旦暴,就彻底打破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如此严重违反规条的学生。

    唉,做为他们的导师,自己到底是倒霉呢,还是幸运。是会为他们累得心力交瘁,还是会因为他们而名垂教育史呢?

    相比导师的烦恼,学生们也并不轻松。

    张敏欣默不作声地坐回主控台,cao作几下,主屏幕一分为二,一边现出风劲节的身影,一边则是卢东篱的所在。

    所有人的目光都自然而然望向主屏。

    这一次,风劲节重新入世,再无半点退路,无论生死祸福,在短期内都不能再回小楼

    他会遇到什么,他能不能成功,这一切都没有人知道。

    良久,不知是谁,轻轻问了一句:“我们……我们真的一点忙也不帮吗?”

    主控室内一片沉静,谁也没有回答。

    劲节篇到此已经基本结束了,如果今晚还有时间的话,我可能会贴一个尾声出来,交待一些简单的后续,不过应试是很晚的时候了。

    在文章结束的时候,请容我最后一次废话,劲节篇的来由。

    在很久以前,劲节篇还没动笔的时候,就曾和朋友说过,这是最平常,最普通,最没有什么意思的故事了。

    即没有象方轻尘,和小容那样极度出彩的人物性格,也不会有象阿汉那样常的力量,和常的性情。

    这个故事,悲伤,沉闷,没有意外的惊喜,没有出人意料的快乐。

    这个故事,灰暗,惨淡,沉重,讲的只不过是一些人努力奋斗,然后被黑暗而现实地世界催毁。

    人们总爱看英雄和清官的故事,人们总希望,在黑暗的,不公正的世界中,会有一些英雄站出来,主持正义,维护公平。

    大部份故事里,好人总还是有好报的,英雄们受了再大地波折。总还是会看到光明的。

    然而,一开始,劲节篇的主题,就订在了,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必将受制于整个社会。纵盖世英雄,没有施展的空间,也只能郁郁终于凡俗之间。

    卢东篱有才学。有能力,但想为百姓做点事,却不得不屈从一切官场的潜规则,风劲节武功绝世,才智惊世,富可敌国。却一样不能肆意而行,一样无法战胜现实。

    袁崇焕没能保住大明,岳飞没能救得了大宋,宗泽被排挤压迫,抱憾而亡,韩世忠投闲置散,军权尽去。现实的力量,如此强大,黑暗里的掣肘无所不在,任你英雄盖世。生不逢时,夫复奈何。

    历朝历代。史书上从没有少过英雄良将忠臣贤士,然而。成功者少,枉死者多。兴亡从来百姓苦。

    想得太多,也未必是幸。然而史书看多,感叹之余,却也不竟暗想,若连我这样地平凡之人,也会有这样的感悟,那么多的英雄人杰。他们就不明白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功高遭忌,难道他们不知道为国为民出力太多。做得太多,成就太多,国家给你的回报,往往是死亡是杀戮吗?

    那么,为什么,还要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地走上这条路。

    为什么,千百年间,总有一个个英雄,如流星划破长空,在史书上留下永恒的光明。

    于是,还是要忍不住要写卢东篱这样的人。

    忍不住相信,在最绝望地时候,仍然有着坚持,在最黑暗的世界,依旧有着光明。就算一只蜡烛,照不亮整个黑夜,依然甘愿燃尽自己。

    成与不成,在天,做与不做,在我。

    看透世情不难,洞彻世事不难,而在看透之后,依然可以坚持无悔走下去,那么无论生死祸福,皆可无愧此心。

    人性可以自私,卑劣,人性也可以高尚美好,人世可以黑暗,冷酷,但这黑暗冷酷的世界中,却总有人,一代一代,永不停息地去追求光明。犹如那逐日的巨人,百死而不悔。

    或许,有关写这篇文的动机,其实柳折眉在一篇评中,已经写到极致,写出所有我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夜晚中的灯光一点点熄灭,但只要留下最后一盏,这一盏便能在纯净心灵中始终摇动一股温暖。污泥潭中的一脉清流,不能改变整体的污秽,却能在自身能力所达的仅有地一点点范围中,保持一份不受太多污染的清澈。当看到、听到、说到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慈善济贫、见义勇为种种美德义举,纵然口上说着奇矣怪哉地话语,心中却能保留一点感动、一点向往、一点尊敬、一点叹服;当我们感慨世情的冷漠、人心地隔膜、传统的衰亡、秩序的丧失,理智和判断依然能够将这一切的一切定义为我们渴望、需要、追求的事物……那么至少,我们还没有堕落到,分辨不出美丑善恶,抛弃了祖宗先人一切美德的地步;而我们的世界,一切都还有希望。心头有一点明亮,便是吾道不孤。”

    于是,才有了我这样的热情,这样地执着,才有了这篇文章。

    然而,我虽然总是不由自主沉浸中悲凉的世态,黑暗地故事中,却又无可救药地期待着光明,相信着,人心深处一定会有的一缕温暖和信念。

    所以,才有了小楼。有了一个几乎万能的神奇小楼,于是,所有的死亡,因着小楼,就少了悲凉绝望。

    所以,卢东篱才得以活下来,才得以等待着他那来自天外的朋友,再次从天外归来。

    于是,我的故事,也必将慢慢走到旧的俗套上,英雄好人,无论经过多少波折,总会有幸福的结局。

    于是,我也将心甘情愿的以天真的心情,去写一个属于我的童话,去诚心诚意地承诺,在未来的风云际会故事中,应当会有的较圆满的结局,应该不会再留下,无数的悲凉惨淡和绝望。

    小小声说明,所有的作者废话,不计入包月数字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