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情档案二_第六章 舆论逆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舆论逆转 (第1/2页)

    “花季初中女生考试成绩拖后腿,因被老师当众扇耳光,无颜面对父母家人,选择自杀赎罪。”田蜜小声读出大标题下面的导读,拿起桌上的报纸,找到那条新闻所在的版面。

    这篇报道篇幅很长,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版面,从副标题上看,内容包括同学对当时所发生事情的叙述,对任旭阳家人的采访,还有校方的态度。最后还有一部分类似于读者互动,刊登了许多人通过网络或短信发过去的观点看法。

    基本上从这份报纸的记者当时采访到的任旭阳的同班同学口中,这起自杀事件的始作俑者的确是江玉镜。

    据同学回忆,当日江玉镜扇了任旭阳耳光,并且骂了很多难听的话之后,任旭阳曾经哭着求江玉镜不要再说下去,否则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江玉镜对她的这番话非但没当回事儿,反而加以嘲笑,或她连死都不敢,甚至要任旭阳当着大伙儿的面撞墙,以作证明。

    校方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可想而知充斥着各种敷衍,不管是出于对学校名声的维护,还是对本校金牌班主任的保护,似乎都由不得他们不对整件事情轻描淡写。

    相比之下,措辞最激烈的自然是任旭阳的家人,虽然报道在刊登前,记者和编辑会对采访的内容进行润色,但仅从内容上来看,任家十分愤怒,并且声称要追究江玉镜的责任,绝不退让。

    这篇报道还提到,惹下这个麻烦的江玉镜本人对外声称受到压力。身体欠佳,所以拒不接受任何采访。

    最后的编读互动部分。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谴责班主任的粗暴教育,任务江玉镜应该为任旭阳的死负主要责任。

    “看完了?”墨窦一直在旁边等着田蜜,看她放下报纸,便递上另外一张,“你再看看这个!很有意思哦!”

    田蜜把报纸接过来,顺便将自己手中的那一份递给陆向东。

    墨窦拿来的这份报纸,正是田蜜和陆向东刚刚去找过人的那家报社的,同样是醒目的大标题,只不过题目上的倾向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学女生遭训斥后轻生。当今青少年心理素质堪忧?!”田蜜看完标题,愣住了。“同一件事,责任人却完全变了!”

    “你接着看。”墨窦没表态,只是示意田蜜把文章读下去。

    田蜜迅速的把报道看了一遍,通篇都是在罗列当今社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者过于娇宠,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弱,容不得丝毫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更不肯接受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导。

    关于任旭阳和江玉镜之间的事情。这篇报道对江玉镜的行为描述与之前那一篇的形容可谓大相径庭,归结起来几乎可以用“和风细雨”来形容,江玉镜摇身一变从一个粗暴教育的班主任。变成了一个充满耐心和爱心的人生导师,除此之外,关于江玉镜的教学成绩和个人荣誉,这篇报道中也大篇幅提及。

    并且在报道中,对任旭阳的同班同学进行了采访,学生们所陈述出来的内容也和之前的报道有了巨大的变化,决口不提江玉镜的粗暴,更表示“老师没有刺激到过任旭阳”。

    两篇报道的角度迥异,抨击老师粗暴教育的在前,谴责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在后,并且后面的这一篇,出自当时还在c市某报社任职的记者熊奇之手,也就是侯强提到的那个江玉镜在报社上班的朋友。

    “在这名叫做熊奇的记者报道发出之后,没过几天,风向就好像转变了一样,好几家报刊、网站都相继转载或者跟随了熊奇的观点,纷纷指责起自杀女生任旭阳过于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始谴责家长的家庭教育不力,导致了孩子性格的不健全,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承受挫折,江玉镜因此在被谴责了很短时间之后,又一下子成为无辜中箭的倒霉靶子,被很多人同情。”墨窦伸手指指这份报纸的日期。

    田蜜又拿起桌上另外几分大同小异的报道,果然,在熊奇的报道发出之前,普遍的报道和转载刊登,都是倾向于同情任旭阳一家,可是从那之后,舆论的导向就逐渐逐渐发生了变化。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是那么难理解,”田阳也拿着一份材料回来,在田蜜桌旁坐了下来,“有一个词,叫做随帮唱影,有很多时候媒体之间就是这样的,如果舆论的倾向性已经成立,那么孤独的唱反调是没有市场的,所以后来几乎所有媒体都不约而同的站在了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