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长袖善舞_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转(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三人转(3) (第1/2页)

    老尚认为,地磅安在地面以下,使地磅面与地面基本持平,货车上下平稳,对传感器毫无影响。

    而安在地面以上的缺点是地磅两端都有一个斜坡,货车上下会对地磅产生冲击力,进而对传感器产生巨大震动,将使传感器逐渐失灵。

    他俩各持己见,老严支持老尚自不必说,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把官司打到石大清那里,石总当时笑了笑,:“也许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我又不懂这个,怎么当裁判?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咨询生产地磅设备的厂家吧。”

    齐明建和老尚都讨了没趣,他们和几个地磅生产厂家联系时,都巴不得对方支持自己的方案,结果每个厂商的技术部门都无一例外地说,既可以安装在地面以上,也可在地面以下,地磅是否灵敏好用,不在于安装在地面以上或地面之下,关键在于传感器的质量。

    不过传感器属于精密仪器,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即使质量好的传感器,也要在适宜的环境下使用,才能使仪器的效能得到发挥。对使用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传感器不能受潮,不能频繁受到撞击震动,否则传感器的灵敏度将下降,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只要满足基本的环境要求,安装在地面以上或以下不是原则问题。

    如果安在地面以上,货车上下的确会对传感器造成一定的冲击震动,只要把地磅两端的上下缓坡坡度控制在规定范围,这种震动便可消除。要是安在地面以下,只要做到排水通畅,即使夏天遇到大雨,地磅下面也不积水,就不会形成水汽蒸发和空气过度潮湿的环境,也就不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际上,任何一家供货商都将会在这方面给购买者提出具体建议。

    如此看来,齐明建和老尚的方案都是可行的,只不过他俩都在故意强调对方方案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便达到否定对方的目的。

    最终,老尚以地磅属于生产部门管理为由,将齐明建的方案排除在外,采取了安在地面以下的方式。齐明建虽然气愤,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关于地磅的故事,这才进行了一半。

    确定了安装方式后,究竟买那一家的地磅?谁来安装?在这些事情上,齐明建和老尚还是各执一词。他俩在社会上混迹多年,都有各自的朋友圈,那些自己认识或亲戚朋友介绍的供货商和施工队纷纷找到他俩,主动要求供货或安装施工。

    老尚和齐明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都想让自己的朋友供货和安装。最终还是石大清表态:让所有供货商和施工队报出售后服务条件和价格。经过一番竞争,最终老尚的朋友拿到了供货和施工合同。

    地磅安装完成并经生产厂家调试合格后,总算投入使用。到了这年的七月,公司进出货物的称量结果,与往来单位标注的货物重量出现逐渐不符的情况。一开始差的不多,大家都没在意,货物的供需双方大多是老关系,协商一下也就过去了。

    七月底,这种差异变得更大了,净重十吨的货物,相差可达二三百千克,到了八月中旬,差异进一步扩大,这引起了领导们的重视。咨询地磅生产厂家后,人家说除了传感器,不可能有别的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一台地磅使用五六年都不用检修,每年校对一次就可以了,这台地磅才使用了半年多,应该没问题。

    因为在保修期内,生产商还是派人来查看了,经检测,确实就是传感器探头有点锈蚀,导致其灵敏度下降。这根本不用解释,就是因为六七八月份属于多雨季节,降雨多,地磅底下排水不畅,有积水,加之天气炎热,积水蒸发,传感器周围环境湿度大幅度超标,使传感器探头锈蚀,导致其灵敏度降低,称量结果肯定不准。

    找到了问题所在,老尚放心了许多,但齐明建不干了。任凭怎么解释,齐明建说当初如果按他的方案,将地磅安装在地面之上,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齐明建说的自然有理,但老尚也确实点背,这一年的六七八三个月,当地雨水比常年多六成,原本够粗的地磅下面的排水管,在三天两头的暴雨袭击下,有时候显得太细,致使地磅底部积水,不要说水汽蒸发,甚至还出现过传感器探头短时间被积水淹没浸泡的情形。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失灵,地磅称量不准确,就不是地磅生产厂家的责任了。

    为这事,齐明建在一切可能的场合,不停地敲打着老尚。

    守着建成的地磅不能用,进出货物的称量却要花钱去别的单位过磅,不仅公司领导们觉得别扭,办事人员也认为很不方便。春节过后,齐明建向集团公司建议,按他以前的方案重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