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六章 断其后路 (第2/2页)
你说的那么严重吧,老范手里还握着设备厂房,他可以继续拿去小额贷款公司抵押贷款呀,没有农商银行这笔贷款,继续经营也没啥问题,哪能玩完呢?” “董事长,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多高啊,把公司的固定资产做抵押,贷回款来做流动资金,那和饮鸩止渴有多大区别?如果产品利润稍微低一点,挣的钱都不够还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亏损,用不了多久,抵押出去的固定资产价值,就会被蚕食殆尽,到了那时,整个企业就都不是自己的了。”小刘分析道。 “看来当初把你安排在信贷科是正确的,你刚才的分析很对,可是银行作为旁观者,看出了问题又有什么用?企业不是我们在经营,老板们看见火坑也要往里跳,银行有啥办法?即使你跟老板们讲出了危险所在,他们也不一定听你的。咱们要做的,就是在发现问题以后,赶快扎紧咱们的篱笆,控制好咱们的风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齐明远说的语重心长。 “只怕是咱们百般解释,他们也不理解呀。” “这就由不得他了。该解释的,你向对方解释清楚,该说的话,你尽量说透,这是咱们要做的工作,理不理解是他们的事,只要咱们把工作做到位了,就问心无愧。” “话虽如此,眼睁睁看着一个自己曾经扶持的企业倒下去,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小刘,你这种悲天悯人的想法我不怪你,但不要让它影响你的工作。如果我也像你这么想,那不就麻烦了吗?作为银行管理着,首要工作就是控制风险,因为咱们代表的是政府信誉,老百姓把钱存在咱们这里,最看重的是稳妥,稳妥是什么意思?就是安全。然后才是利用老百姓的存款产生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宁愿不要效益,也要确保安全,如果看出了风险还不采取措施,那是咱们工作的失职,是对政府和存款人不负责任,说得严重一点,那也是犯罪。咱们以慈悲为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把款贷出去,企业真要出现什么闪失,到时候你再怎么后悔都于事无补。” “董事长,我知道了,那就把新兴公司的贷款掐了。” “你去办吧,但愿这样的事以后不再有了。”齐明远心里似乎也有点不得劲,毕竟是合作了多年的关系。 新兴橡胶制品公司还了最后一笔贷款,没能得到农商银行的续贷支持,老范只能把剩余资产继续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以便维持公司运转。在高利率的蚕食下,老范的企业坚持了不到两年,就再也转不动了,最后被告上法庭,清产核资后,以老范净身出户而告终。 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圈内人,谢云祥最早知道新兴橡胶制品公司破产的消息,他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齐明远。 “好端端的一家企业,经营了近二十年,没想到两三年时间就破产了,真是世事难料啊!”老谢做了多年的企业老板,现在还是迎春置业公司董事长,看见别人的企业倒闭,不免唏嘘道。 “是啊,这家企业最早就是个手工小作坊,是在我们银行的一手扶持下逐渐发展壮大的,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我不愿看到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一个企业的领导机构非常重要,这家新兴公司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它的老板自认为很精明,啥事都自以为是,最终把自己害了。当初华丽包装公司那笔贷款,咱们都认为对方找不到担保单位,谁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新兴公司这位范老板非要替人担保,从那件事情开始,他就麻烦不断。” “的确是这样,任何一个单位,靠一人决策都存在风险,如果决策人素质很高,算是单位的福分,要是遇到老范这样自以为是的,出现问题那是早晚的事。新兴公司走到今天,固然与老范耍小聪明,想占便宜的决策失误有很大关系,但说实话,这几年实体经济严重不景气的现实,也是拖垮新兴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齐明远分析道。 “嗯,凡事都有因果,正是实体经济疲软,才导致他们库存大增,进而流动资金紧张,正好遇到华丽公司找他担保,老范认为有便宜可占,便不顾风险,一意孤行地走上一条不归路。” “这就归结到企业的决策机构上,如果新兴公司有一个可以和老范商量,说话又能让老范听得进去的人,以后的事也许就不会发生。市场疲软,为什么不减人减产?非要在那里硬撑,结果导致大量库存,把原本宽松的流动资金状况,搞得捉襟见肘,迫使自己铤而走险。其实即使到了为华丽公司冒险担保的时候,如果老范表现出令人称道的人品,也不至于出现目前的局面。” “此话怎讲?” “以前对他没啥感觉,通过担保那件事,我觉得这家伙就是个赖皮,只不过他没想到跟我耍赖的后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