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4章 我以天帝名义,赐你帝俊之名 (第2/3页)
办法。 陈扬安慰她不需要如此的。白素贞却是不听。依旧带着陈扬全世界的跑。 然而即便以她的修为,想要走遍这个已经打通两界的世界,也是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 “国师曾说,东方有一个天国,那里有一位神仙,东皇太一。或许,他能有办法。”白素贞忽然说道。 陈扬摇了摇头,道:“他走了。” 白素贞疑惑问:“大羿哥哥你认识他?” 陈扬嗯了一声。道:“当初去借五彩石时认识的。” “他去了哪里?” “我也不知道。”陈扬摇了摇头,道:“我们去看一看吧。他临走时让我照看着天国,不论如何,我都欠他一个人情。” 白素贞轻轻嗯了一声,心中不免失落。 诅咒是神秘的东西,它可以影响人的气运,可以使人遭受厄难。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真实存在的东西。 陈扬对此不以为然,诅咒就诅咒吧,后世他是个什么样子,他自己比谁都清楚。 倒霉吗? 或许吧。 但在陈扬看来,这还谈不上万劫不复。所以对于白素贞他都是以很轻松的口吻安慰着,因为在他看来,这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天国大变了样子,不,或许应该说,整个世界都大变了样子。 自从那一日佛门闯入了这个世界,那一场大战的爆发,致使这个世界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几乎所有国家都出现了惨重的伤亡。建筑倒塌,一片废墟。 佛教徒远不像后世那样的仁慈,他们烧杀抢夺,很快占据了西方一片世界。 陈扬踏入几乎废墟的天国,并未觉得奇怪,也没有怜悯之心。 所谓的和平,从来都是建立在鲜血与战争之上的。 战争带来和平,推进发展。 这句话在陈扬看来就是个谬论,谁说和平自身不能发展? 战争都是那些野心不灭,不甘寂寞的混蛋鼓捣着弄出来的东西。 陈扬与白素贞走进一片废墟的天国,这里如今的景象,真的是不再配得上天国二字。 天国本有数十万人,然而如今却只剩下十数万人。 白素贞紧紧抿着唇,一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忡忡忧心,道:“大羿哥哥,我们帮帮他们吧。” “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他们。”陈扬向前走去,心中却是想着,该怎么帮? 直接为他们重建家园? 两人走在城内,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没有人有心情去关心这两个陌生人。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园。 “我们可以盖一个新房子。” “所有人都动起来,只要分工合理,我们可以很快就把房子盖好。” 不远处,响起了一个奶声奶气,却又老气横秋的声音。 “去,谁家的野孩子?” “好像是张云家的。” “张云家的?”众人愣了一下,旋即纷纷叹了口气,一脸可怜的看着这个不过五六岁大的孩子,道:“可怜呐,张云夫妇都死了,却留下一个孩子。” 一时间,人们都过来安慰着这个小男孩。 小男孩很不耐烦的皱着眉,道:“你们听我说,如果你们按照我的话去做,这个国家可以很快恢复原来的面貌。我爹死了?我爹死了关你什么事?吃的不多管得多。你家住大海啊?” “这小子叫什么?” “好像叫张君宝。” “张君宝?” “你这个话了?那可是你的父母。”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孩子有点不正常?” “好像是有一点。一般五六岁的孩子,哪里会说这样的话。” “嗯,我也觉得,我在想,这孩子是不是被那些秃驴教化了?” 张君宝耳朵尖,听见这些话后浑身一哆嗦,旋即眨巴着大眼睛。拉了拉一人,可怜巴巴的看着那人,道:“王叔。我饿了。” 陈扬和白素贞站在远处看着这个小孩,白素贞顿时母性泛滥了,道:“这孩子真可怜。” 陈扬却是一笑,道:“是蛮可怜的。走。过去看看。” 陈扬与白素贞正要走过去,远方似乎忽然之间发生了什么sao乱,一阵哄闹之声。 陈扬望过去,顿时看见了一群穿着土黄色僧袍的比丘尼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他们手里持着木棍,把众人赶向一个方向,似乎要把他们全部堆起来。 陈扬几乎没有一丝的迟疑,脱众而出,伸手抓住一个和尚。手上轻轻一用力,和尚便是气绝。被陈扬随手一丢丢在了地上。其它的比丘尼看见后,他们立刻就认出了陈扬,心中大惊失色。 “是他!” “快跑!” “回去禀告佛祖!” 陈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杀气,一拳轰出,上百个比丘尼在这一拳之下化作血沫。 百姓们尚且处在震惊之中,陈扬实在是太彪悍了。 而最震惊的,莫过于小张君宝。 仔细看一看,隐约能够从这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脸上看见那个与陈扬一样没个正经的张君宝的影子。 陈扬慢慢转身,在寂静无声的百姓们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向小张君宝,居高临下的望着他,脸上露出只有他们两人才能读得懂的笑容。 “我以天帝名义,赐你帝俊之名,你可愿意?”陈扬觉得自己就像是在演一个人的独角戏,这个戏,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天帝? 天帝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牛/逼,很厉害的样子。 张君宝咧着嘴角,眼睛里竟然有着晶莹的泪珠闪烁,情绪很是激动,道:“我愿意。” 陈扬四顾望了一圈,看着如同废墟一般的天国,和衣着邋遢的百姓。 陈扬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陈扬把这一篇孟子拿出来,只是为了让这些普通百姓们安心。 陈扬选择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代替虚幻的天帝之位,必须得有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篇孟子或许不是很合乎情理,但至少给了众人一个心里暗示。 孩子的塑造性更强,更适合培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