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沈玺亭平利大开拔 (第2/2页)
汤飞生道:“我不管,时间紧急,你想啥办法都行,抢也得给我把大洋抢来”。张锡武道了一声:“是”,带着几个士兵去办去了。 张连长刚出营部,九连文书洪九畴急忙跑上前来道:“张连长,我正到处找你”。 张锡武问:“我正忙呢,啥事快说”。 洪九畴道:“四班长张孝德刚拿到团部发的饷,七连二排长苟树林就来问张孝德要帐来了,说是四班长欠他的酒钱,两人差点打起来了,劝也劝不住,你快去解下火吧”。 张锡武一听,他七连的跑到我九连来闹事,这还了得,带着人就要去。有人对张连长道:“还是先办汤营长的事吧”,张锡武一听,心想,差点忘了大事。对文书洪九畴道:“你先回去,把两人解开,等我办完事就来”。 九连连部,苟树林正跟张孝德闹得不可开交。苟树林喷着酒气,满脸通红,大声嚷嚷。二排长何济周见苟树林喝醉了,厉声道:“老狗日的,几盅猫尿就把你灌成这个怂样,啥时候了,还来扯成年老帐?”对旁边的几个士兵道:“把这怂给我绑起来”。 苟树林嚷嚷道:“啥时候了,要打仗了,这个时候还不还帐,等我们一走,打起了仗,不晓得是你死还是我死,到那个时候我问哪个要帐去?趁现在发饷了,吃饱喝足了再说”。 何济周见苟树林酒后乱说,对孙启庆道:“还不把他给绑起来”。孙启庆带了几个人上前把苟树林绑了个结实,关到屋里去了。 把苟树林安顿好后,何济周来到八连,找到二排长徐海山,见面就说:“老徐,兵变的事现在看来还得放一放,给几个人说一说,暂时大家都不要再提,免得走露了风声”。徐海山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全城到处都是岗哨,只能等有机会了再说”。 第二天一早,沈玺亭集合队伍,带着全团人马出了平利县城,沿着大道向西而去。 走了两天,来到安康,把队伍安顿在城外住下,团长沈玺亭进城向旅长张鸿远报到,在军需处领了一批弹药装备。 第二天旅长张鸿远带着沈玺亭的第四团和安康警备二旅司令部的人马过了汉江,进入月河川道,到下午时分来到恒口,与第二团鲁秦侠汇合。张鸿远带领两团二千八百多人,一路浩浩荡荡向西而去。走了三天,来到城固县,把两团人马安顿在牧马河边住下。 来到城固,才知道唐嗣桐带领陕西警备第三旅二个团、柳彦彪带领第一二六旅三个团、张汉民带领绥靖公署直属警卫团于前一天先期到达了城固。小小的城固县一下聚集了八个团的人马一万多人,到处都是当兵的。 当天晚上,城固县长在县公署设宴招待营以上军官。 宴毕,张鸿远又把唐嗣桐和张汉民叫到一个小酒馆里,三人关起门,叙说别后兄弟之情。 张鸿远多年前在陈树藩手下时就与唐嗣桐、张汉民相识,三人在这里相遇,自然十分高兴,互相问候,酒也喝得顺口。 唐嗣桐道:“飞生兄,虽说是几年不见,可你老兄在安康搞得是风声水起,兄弟我早有耳闻哟”。 张鸿远道:“哪里哪里,在安康这个穷乡避壤,不比老弟你在关中大地方,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你又是杨主任的精锐之师,这次剿匪,全看你的了”。 唐嗣桐道:“要说是杨主任的精锐,还是张老弟,他天天围在杨主任身边,你看他的装备,我可比不了”。 张汉民道:“唉唉,你们可莫把我抬的那么高,我只会搞些内卫,一些小把戏,要说打仗嘛,还要看你们两位老兄的了”。 张鸿远道:“我听说这次杨主任来陕南,除阅兵外,还要将张团长的警卫团扩充为旅,张老弟这可是即升官,又发财呀”。 张汉民道:“什么呀,这要打仗了,才想到我姓张的,他还不是叫我给他卖命?” 唐嗣桐道:“老弟这么说可说把杨主任的一片好心委屈了。我听说杨主任这次的阅兵声势搞的这么大,主要还是给南京政府看的。蒋校长调集了几十万人在江西围剿红军一年多,还是叫人家跑出来了。徐向前部在川北闹的很火,蒋校长严令刘湘围剿,越打人家越大。刘湘这条老狐狸,见剿灭不了人家,就放开一条口子叫人家进陕西。杨主任也不笨,跟红军暗地里达成了协议,只要他们不进陕西,我们也不会真跟人家撕破脸。这叫:蒋校长你喊你的,杨主任我做我的。杨主任弄出来的这点家当也不容易,能白白跟人家红军搞消耗吗?这样也好,只要把红军堵住,他们不进陕西就算我们完成任务了”。 张汉民道:“我还听说河南还有徐海东的一支红军队伍有进陕西的企图,是这样吗?” 唐嗣桐道:“不假,在河南、湖北方向,有冯钦哉和庞炳勋的中央军,正在全力围剿红军徐海东部,暂时还没进陕西这边来,不知下一步如何发展。反正听杨主任的安排吧”。 三人一起喝到半夜才散。 欲与作者探讨本小说,请加扣扣:27244149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