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啸秦巴_第一百九章、徐海东北上陕甘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章、徐海东北上陕甘宁 (第2/2页)

华道:“在陕南游击战中,我们打破了敌人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可以说这只是我们北上抗日途中的额外收获,当时情况复杂,方向不明。现在好了,有了明确的方向了,我们就应当下定决心,往陕北去,与中央会合,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会议正在进行时,一名战士进来报告说:“石健民回来了”。

      程子华一听,赶紧道:“他在哪里,快叫他来这里”。

      话没说完,只见一个村民模样的人进了土地庙,一见面,高声道:“可把你们找到了”。

      一年前红二十五军从湖北光山出发时,程子华派石健民去四川向徐向前报告情况,这一走就是一年多。

      徐海东上前拉住石健民的手问:“你是怎么找来的?”

      石健民道:“自从在光山县与首长们分开后,我去了川北的万源,找到了四方面军的首长,在四川就听说你们到了陕南,还建立了苏区。徐向前同志派我到陕南来找你们没找到,后来我到了西安,前天听说你们打了引驾回,我就赶到引驾回,却听说你们又上了终南山,我就装成到庙上进香的香客,混进了山,又打听到你们向西来了,我就一路打听着来了”。

      徐海东问:“一路上遇到民国党兵吗?”

      石健民道:“嗨,你们一下山,满西安都震动了,各个路口都有国民党军,把他们吓得不轻。进山的路全都被封锁了,只有这一带敌人相对少些,公路上偶然也能见到”。

      吴焕先道:“你从四川又跑到陕西,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吧,你辛苦了”。

      石健民道:“嗨,说什么辛苦,我们当交通员的,走路是我们的长项。光顾得说这些了,我带来了徐向前同志给你们的指示信”。说完,将绑在腰间的布带解下来,撕开一条口子,从夹层里抽出一封信递给徐海东。

      石健民道:“一个多月前,我临走时,首长叫我给你们带口信,说他们很快就要跟中央红军在川西北会合了,叫你们继续坚守在陕南,扩大陕南苏区,为红军留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以作为我们可靠的后方”。

      徐海东看完信,将信交给吴焕先道:“方面军给我们的任务是坚持游击战争,叫我们与四方面军打通关系、取得联系,并与中央经常来往”。

      吴焕先看了信道:“我们的电台全部损坏了,无法跟首长联系。指示信上说叫我们留在陕南,大家看看陕北我们还去不去?”

      程子华道:“去,我们一定要去。刚才海东分析的三条意见我认为是可行的,并且是最好的方案”。

      徐海东道:“方面军给我们的指示是在一个月前发出来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应当跟着改变。现在中央和方面军都正在向陕北进军,这正是我们向陕北去最好的时机。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第一步向陕西西部、甘肃一带机动,以牵制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围剿,使中央红军和方面军顺利完成北上任务,第二步,我们可以从甘肃方向转道先行到达陕北,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

      程子华道:“我同意海东同志的意见。我们现在要做两方面打算。一是我们在陕南有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游击司令部,位三、述申、先瑞他们可继续留在陕南,坚持游击战,发展苏区。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按照我们既定的方向,向陕北前进。我们这样行动,进,我们可到达陕北,退,我们仍有陕南苏区,即不违犯首长的指示,又留有一定的余地”。

      吴焕先道:“好,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口号,第一是坚决拥护中央到陕北,第二是策应中央红军顺利完成北上任务,第三是我们在陕北迎接中央红军。简略地说就是拥护、策应、迎接六个字,怎么样?”

      程子华道:“好,可以把这六个字写进我们的会议决议”。

      吴焕先道:“我们现在就这样走了,两个特委和游击师并不知道我们的动向,可派人回去向陕南的同志们通报一下我们的决定”。

      徐海东道:“目前位三和述申同志还有先瑞同志他们分散在陕南各地,告诉他们应该将部队集中起来,两个特委的游击师合并组成主力团,形成一个拳头。最好将两个特委也合并起来,统一领导陕南的工作”。

      吴焕先道:“这个意见好,我现在就给他们写信。你看派谁去送这封信”。

      徐海东道:“我看第九路游击师就不跟着我们去陕北了,让他们返回到陕南去,把省委的决定告诉鄂陕和豫陕特委”。

      当天晚上,吴焕先写了一封长信,交给九路游击师政委李志英,并把省委和军部的决定向李志英作了交待。

      李志英第二天带着第九路游击师的二百多人离开红军主力,返回陕南。

      红二十五军在丰浴口驻了两天,按照省委会议制定的方向,向西往周至县方向开去。

      欲与作者探讨本小说,请加扣扣:272441493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