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大国崛起_第0219章 虎头蛇尾的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19章 虎头蛇尾的战争 (第2/2页)

紧缺,连弹药都即将耗尽。

      而且,大汉军对贝吉塔山根本就是围而不攻,英印军不下来,大汉军也不攻打,战事一时之间僵持下来。英印军在等待救援,而大汉军则是不愿损失过多的兵力,用人命去攻打一座坚固的要塞。

      攻守已经互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第二军和第六军也相继赶到,加上原有的11军的残部以及林跃的第七军,聚集在贝吉塔山之下的大汉军多达十三万,是困守贝吉塔山的英印军的十倍!

      在西藏的战事大局已定的时候,远在钦县的英国公使朱尔典顿时坐不住了,忙不迭地跑到政府大楼想要跟崔秀和谈。明眼人都能看出英印军现在别说是侵占西藏,把西藏变成大英帝国的一个殖民地了,在贝吉塔山的英印军能不能存活下来还是一个问题。

      崔秀似乎早就猜到朱尔典会来和谈,气定神闲地开出一些条件,鉴于英国在亚洲已经没什么陆军力量,不能援救困于贝吉塔山的英印军,叶重的胃口也是很大的,割地是不可能的,赔款倒是可以。

      而,就在大汉军跟英国人秘密和谈的时候,远在新疆的沙俄军队,还有马家军终于大举进攻,不出所料的,沙俄跟马步芳已经达成某种协议,谁侵占的地盘归谁。

      但是大汉军的兵力已经退出新疆,所以两家军队都不费吹灰之力地攻城掠地,摩擦还是时有发生的,马步芳不愧是一个枭雄,趁着钦县和谈的时候,果断放弃一些地盘,将新疆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五分之三全部拱手相让,以吐鲁番为界,东边是马家军的疆土,西边是沙俄的疆土。

      听到这个消息的叶重大怒,十三万大军人吃马嚼的要耗费的粮草很多,大汉军的粮草也有些难以供应,英印军想坚守待援,不代表叶重想要跟他们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干耗着啊!

      叶重敦促崔秀让步,尽快解决西藏问题,让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北上收复失地。崔秀的口风终于松动,最后决定签署一份秘密的协定。

      《中英关于西藏互不侵犯备忘录》由此产生,条约规定,大英帝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表示永不侵犯(战时可以撕毁);

      鉴于英印军在西藏地区造成的损失以及大汉军的死伤情况,英国必须赔付白银五千万两,折合英镑三千五百万;

      此协议生效后,大汉军必须保证在西藏英印军的生命安全,使其平安撤出西藏;

      大英帝国不得插手中国内战;

      以上是中英谈判当中的几条比较关键的协定,是对大汉军极为有利的,叶重看到这个备忘录以后当即拍板,解决西藏问题,十三万的大汉军兵马全部撤出贝吉塔山,撤出洛隆地区,严密监视英印军的残部,直到英印军出了西藏地区这才作罢。

      此战,史称第一次中英战争,规模较大的战役有工布江达会战、类乌齐之战、昌都保卫战,大汉军损失十分惨重,11军数万兵马被打残,军长石俊战死。

      大汉军前前后后折损的兵力多达两万九千多人,伤者不计其数,而英印军则是死伤惨重,阵亡的士兵高达两万,剩下不到一万二的残兵败将撤回印度。

      一场规模甚大的中英战争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英印军不愿意被拖入战争的拟诏,跟法国一般万里迢迢地派遣远征军到中国参战,大汉军也想速战速决,尽快解决西藏的战事也好北上收复失地。

      对于西藏,叶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政策,废除农奴制,土地分发给农奴以及平民,但不是无偿分发的,而是根据农民每年的耕作交税的多少,他们每年要上缴许多的农作物,每块土地一亩多少钱有待商量,直到叶重认为足够获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的时候,他们这些农奴才能成为土地的所有人。

      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各级官吏,管理藏族事务。还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僧官由朝廷任免其实土司制度不仅仅在西藏有,新疆、云南、四川同样有过土司。

      起因是这些地方原来要么道路艰难,要么牵扯民族问题,也有两者兼有。中央派官来,干两年就走,解决不了当地问题,因为外来人不通当地民俗和语言。同时外派流官也不可能在此地长久居住。

      所以为此中央皇帝就发明了所谓土司制度,指定某地有某人,一般是当地豪强担任土司,这个职位可以世袭,对上,有向皇帝朝贡义务,在领地内,土司基本就是一个土皇帝,有自己的军政大权,不服从中央指挥的军队,自己立法,自己收税,简单说就是领地内所有事情土司说了算。

      同时,叶重又大开杀戒,反抗他的土司一律诛杀,三族之内不得好死,鉴于十三世*土登嘉措冥顽不灵,叶重废除*的制度,但是保留曲吉尼玛这个班禅继续作为西北地区的宗教精神领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