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21章 师出有名 (第1/2页)
汉王元年,即西元1891年11月14日,经过二十多天的休整,叶重在昌都誓师,列数沙俄的种种劣迹,以正义而伐不义,师出有名,叶重在誓师大会上慷慨陈词,不破俄军誓不还! 从1858年到1946年,前有沙俄,后有苏联,通过武力侵略和外交欺骗,从中国手中直接割取了170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上其策动的外*,共使近330万平方公里土地脱离了中国怀抱,占清朝全盛时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因此,俄国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凶恶的敌人。 残酷的历史教训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尚武精神,无论他曾经怎样辉煌过,终于摆脱不了被强敌宰割的命运。 1858年(咸丰八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侵华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的时候,用武力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由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爱辉)签订。主要内容是: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是: (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由清钦差大臣奕昕(此字为言字旁)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于塔城不平等条约,根据1860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即《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趁浩罕头目阿古柏侵占天山南路的机会,出兵强占中国伊犁。清政府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 187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次年派崇厚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划失伊犁西部、南部及南疆、北疆边境土地甚多,此外还有偿付“兵费”五百万卢布等条款。 朝野纷纷反对,清廷未予批准。 1880年改派曾纪泽赴俄修订崇约。次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争回了崇约划失的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但仍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卓尔以东地区。“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沙俄通过此约和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又侵占了七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其他条款依崇约,稍有修改。 沙皇俄国乘人之危,借口保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