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节:道清归宋(2) (第2/2页)
认赵与懽所说的可能才是事实。然而,出于担忧,他还是不能对这个赵嫣掉以轻心,倘若她的所作所为都是装出来的,那么他们谢氏一门就有乐子了,毕竟,在这之前,还有杨桂枝诛杀韩侂胄的前例摆着。 经过几天航行,黄雀号驱逐舰和蝉号护卫艇终于到达了燕京外海(今渤海湾),在派出使者、等待燕京行省回复之时,一天夜里,数十艘蒙古军船开始趁着夜色悄悄聚拢,待宋军反应过来之后,他们赫然发觉,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赵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看着眼前耀武扬威的蒙古木船,谢奕昌当即大惊失色,唯恐步入自己meimei的后尘。不过,赵与懽倒是冷静,思索片刻,他当即叫来军舰上的报务员,向临安府发了一个求救电文: “黄雀号遭鞑兵围困,形势危急,请速派军船前来解围!” 电文发出之后不久,海面上突然有了异动。原来,一艘小船正在缓缓靠向黄雀号,一路上,那些围困监视的军船见状,非但不予拦截,反倒倒船躲避,让人一看便知,船上的乘客身份定然是非同一般。 “看,有大人物来了……” 半个时辰过后,小船终于靠上了黄雀号的舰身,过了一会,一个书生打扮,头戴进贤冠的年轻男子和一个蒙古将领一起爬上了甲板,在宋兵的引导下,径直就朝着舰桥走来。 “二位大人,在下赵璧,奉忽必烈元帅之命,特来迎接!” “原来是你?”听了来人的自报家门,赵与懽先是一愣,接着便故作随意,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贵使远道而来,不免辛苦,还是请舱里坐坐吧……” 进入船舱之后,赵璧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一般试探着舱内的电灯和舱壁。一边难以置信地啧啧称赞: “此物真是用镔铁建造……果不其然……赵嫣真乃一介奇女子啊……” 看着赵璧那副好奇赞叹的模样,谢奕昌忽然冷冷瞥了他一眼,笑言: “难道……你们蒙古也想知道赵嫣的伎俩?” “这是自然,只怕,你们宋国不会说吧?” “若是将我妹道清放回,别说这些工艺,就是用赵嫣交换……”谢奕昌本来想用赵嫣的技术甚至是人身来换取谢道清归国。然而,对于这些,赵与懽还算是清醒,不等谢奕昌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赵与懽就上前一把堵住了他的嘴。 “若是如此,则是朝廷的损失,更是出卖天子!” 无奈之下,谢奕昌只好放弃了这个有些荒唐的想法,转而开始与赵璧开始了漫长的讨价还价。岂料,直至夕阳西斜,赵璧却仍然一口咬定,除了送还察罕之外,宋廷还必须向大蒙古国每年进奉岁币银绢各十万,并签署和约,答应两国和亲,并以赵珍珠或者是延昌公主赵珍仪为和亲公主嫁予蒙古王子。 “二位,我大朝的要求,你等可以答应?” 面对赵璧的开价,赵与懽却摆出了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看起来甚至在有和对方打哈哈的嫌疑: “嗯,岁币尚可答应,然……我大宋尚且未有以公主和亲他国之例,此事,还需要向皇上请示,方可做出决定。” “是吗?”赵璧瞪了赵与懽一眼,猛然来了句: “你们小宋弹丸之地,还有啥狗屁皇帝?大朝平定小宋,已经是时间问题,看上你们的公主,已经是城门大的脚脸了……” 面对赵璧的挑衅,谢奕昌几乎想拔剑将其砍翻在地,然而,赵与懽却是不卑不亢,只见,他抚须浅笑,而后回敬了对方一句: “大人,你不会……是想学学那个月里麻思吧……他也曾有此意!” 赵与懽此言,霎时就让赵璧当场愣住了,片刻过后,他这才装出了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好,既然如此,不如……就先等二位到了燕京行省,而后双方一起在做决断,只要南北从此和平共处,这就是天下苍生之幸也!” 待赵璧乘船离去之后,口舌上略胜一筹的赵与懽却是面色凝重。看着暗灰色的海面上波涛起伏,他的心里,似乎也是波浪翻腾,无法平静。 “启禀大人,临安府来报……” “念!” “听闻黄雀号被围,朝廷已定,派遣巡洋舰庆元号前来增援,万望再忍耐几日……” 有了这份电报的撑腰,赵与懽不禁咧嘴一笑,对谢奕昌表示道: “嘿,如此这般,我等不如和鞑子忽必烈再拖几日,然后再行前往,也不迟啊……” 不过,接下来的几天,别说巡洋舰的影子了,就是连个鬼影也没有,总之,那封电报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了……然而,就在这时,赵璧却再度登舰,向他们转达了燕京行省的邀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