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节:政敌之死(3) (第1/2页)
“不,陛下,还请听臣一言……” 不等赵昀说完,徐元杰的“同伙”刘汉弼却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向赵昀说出了此案最重要的一个疑点: “陛下,刘四毒害宰执之后,为何又会被害?若用巧合加以解释,恐令天下不服……况且,刘四死在了开往庆元府的列车上,则此,可以认定,史嵩之及史氏一门与此案脱不了干系……” “若是按照尔等所言,岂不是又要闹得鸡犬不宁?” 对于刘汉弼那番言语,赵昀当然还是清楚的,那就是要彻查此案,尤其是要把史氏一门列为重点嫌疑对象……然而,这些却不在他的考虑范畴,因为,当年若不是史弥远的鼎力相助,只怕他赵昀还没有这福气能够通过“矫诏”(即篡改诏书)登上皇帝宝座……所以,对于史弥远及其侄子史嵩之,赵昀一直是又敬又怕,即使臣下多次要求严惩史氏一门,他都将其给摁了下去,不准朝臣肆意提及此事。 “若是不彻查史氏,则不足以让天下信服……” 眼看赵昀又想着如何推诿阻拦,徐元杰索性豁出去了,他上前抓住了左丞相范钟,然后厉声问了这个“糟老头”一句: “范丞相,对于彻查史嵩之,你可有高见?” “这……”范钟无奈,甩了甩衣袖,看着徐元杰就是一通倒苦水: “臣老矣,不能言之,故将宰执之权交于杜老夫子……至于其他,一概不知……既然如此,你又何必牵连与我?” “范大人,你可真是尸位素餐啊……”听闻此言,徐元杰冷哼一声,当场举起朝笏,将自己弹劾你矛头又对准了杜范: “陛下,朝廷上下如今畏首畏尾,皆是范丞相带头引起的,臣请求陛下下诏求言,并免去范钟的宰相之职,到时自可鼓舞人心,以安社稷!” “罢了,就责令大理寺严查此事,凡有一举一动,皆可直接向朕禀报!” 就这样,徐元杰和刘汉弼扑了个空,只得在朝会结束之后悻悻而去。然而,他们还没走出多远,范钟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追上他们,一把扯住了徐元杰的衣袖: “徐大人,你当着官家和朝廷百官……百官的面弹劾于我……你这……你这又是何苦呢……莫非,你是……你是……受了杜老夫子指使?” “非也!” 看着范钟那副狼狈不堪的老脸,徐元杰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举起朝笏,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道: “下官只是看不惯你的碌碌无为和胆小怕事罢了……既然这样,那就请你自己辞官归隐吧……” “这……哎呀,我的徐仁伯啊(徐元杰字仁伯),你就不能说些好话吗?我就不信,杜老夫子平日里也是这样……” “既然范丞相都这么说了,那在下就是无话可说!” 说完这些,徐元杰当即就拂袖而去,把一脸尴尬的范钟给晾在当场……在一旁,其他朝臣也是冷眼旁观,没有人敢站出来碰徐元杰这个刺头。而那些厌恶于他的朝臣则巴不得有人能够将其除掉或是扳倒,到时候也好“平息众怒”。 一月之后,已经双目失明的杜范终于病逝,时年六十三岁。消息传来,朝野皆为之震惊,赵昀特地为此减膳四日,以示哀悼,同时命令以范钟为首的朝臣准备治丧,并安排士卒护送其灵柩返回故乡台州黄岩县的事宜…… “杜丞相死的不明不白,想必定是史嵩之这个狗贼下的毒手……既然如此,我辈又何惧死亡,不如揭发了史嵩之!” 在临安太学用以祭祀孔子的明伦堂内,曾经组织144名太学生署名弹劾史嵩之孙翼凤正在鼓动学生前去“闹*”,并进行罢课以抗议皇上对于史嵩之的包庇……然而这次,太学生们却打错了算盘,朝廷除了派人答复称已经将此案移交大理寺彻查之外,其他事情便再无下文。 “赵嫣……我听说,为了我,你还曾经自寻短见呢……” “呵呵,过去的事,你就别提了吧……连萧晴都因为一个噩梦,然后想要跳湖自尽呢……” 二月初,在寒风还没完全散去之时,萧媞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赵嫣,和她一起在后苑栽种了一株腊梅,并在梅花前双手合十,许愿祈福……本来,赵嫣还想和她说说外边发生的事情,但是,萧媞却摇了摇头,说什么都不愿意正面回答她。 “此事……我觉得还是别管为好,毕竟,史嵩之权势熏天,岂是你能够遏止的?” 赵嫣叹息,片刻过后她才撩了撩被寒风吹散的青丝,说道: “我只觉得,范钟此人是个出了名的懦夫,谁都不敢保证,他会倒戈投了史嵩之,到时候,恐怕徐元杰又将命丧黄泉了……” 萧媞会心一笑,也说出了自己对于徐元杰的看法: “正如你所言……我只觉得,反正这个徐元杰也是作死,竟然不知道,面对史嵩之这个家伙,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