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梅花_第一百四十九节:河南大决战(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节:河南大决战(2) (第1/2页)

      “而今,收复旧都指日可待,若是贸然退兵,则大势已去……”

      在江陵府,接到朝廷要求从河南退兵的命令之后,京湖制置大使孟珙不禁焦急万分,眼下,李庭芝发来电报,称商丘已经被拿下,很快宋军就将进驻开封和洛阳,与蒙古军沿着金国过去的“关河”一线进行对峙。

      对此,孟珙和那些宋军将士已经等待了十几年,为了这一刻,多少大宋将士前赴后继,埋骨他乡,而今,理想实现近在眼前,朝廷却为了内斗决定先行退兵,这岂不是让全体将士齿冷血热?

      “三十余年,招揽中原人心,如今,却毁于一旦啊……”

      放下奏疏,孟珙跌坐在太师椅上,就是一阵深沉的叹息。这次,或许是大宋最后一次收复中原的机会了……然而却被硬生生的断送了,绝望之中,孟珙似乎觉得,自己已然行将就木,再也不等拱卫大宋江山了。

      ……

      “赵嫣,局势已经如此田地,你就别再怪谁了……”

      “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真不知,我等是否能够看到北伐成功的那一日……”

      与此同时,在临安皇宫的小西湖畔,身着齐腰襦裙的萧媞正和赵嫣一块儿散步放松。自打出兵河南被赵昀察觉以来,她们的日子可谓是日趋紧迫,除了依旧是衣食无忧之外,她们早已经被“软禁”起来了,甚至连出去走走都是奢侈。

      “从河南退兵,也并非是毫无道理……毕竟,当年端平入洛,仍然历历在目,倘若要收复中原,则还需要海军陆战队协助,一举占据幽云……”

      “正如你所言……”

      赵嫣愕然,咬着嘴唇一时间一言不发,面对她的沉默,萧媞却只是抬头眺望了小西湖一眼,也是无言以对。

      “对了,如果这次,真的无法收回河南失地,那些将士,岂不是白白流血流汗?”说到这儿,萧媞的语气忽然变得热切起来,她当即一把了赵嫣的手腕,一边却是轻声细语: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是贸然行事,只怕,悔之无及……”

      “嗯,我会记得的……”

      三天过去,宋军开始在商丘、汴京等地进行集结,准备即行启程南下,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和百年前岳飞撤离朱仙镇一般,听闻宋军即将再度撤离河南,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纷纷聚拢,从穿着破烂衣服的垂垂老者,到穿着肚兜的幼童,他们纷纷阻拦官道,对着宋军将士就是一阵痛彻心扉的号哭:

      “官军啊,此一去,不知何时再能见啊……朝廷是不是不要我等遗民了?”

      “朝廷大军一走,不知何时能回啊……鞑子一来,我等也不由得要玉石俱焚啊……”

      ……

      面对民众的一再挽留,李庭芝也不禁心存不忍,看着近在咫尺的黄河,他却只能迎风流泪,不知如何回答那些期盼的眼神。

      “诸位,我等一定还会再回来的……既然鞑子可能报复,不如,愿随我等离去者,便走,不愿者,我等也不强留……”

      此言一出,老百姓当即是议论纷纷,不知该如何拿定主意,大约吵了十分之一个时辰,众人的声音终于平静下来,一个拄着拐杖的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走出人群,径直来到了李庭芝面前:

      “大人啊,百年之前,岳武穆亦曾在撤军之日让我等南去以躲避鞑子……而今,朝廷又想放弃河南,只怕……我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是啊……”民众纷纷附和,就在李庭芝面露难色、举棋不定的时候,只听得一阵脚步声,一个士卒气喘吁吁地从黄河渡口赶来,向着他拱了拱手:

      “启禀大人,鞑子骑兵已在黄河对岸集结,想必,有渡河进入河南的打算!”

      “诸位,鞑子就在对岸,若是不走,恐悔之晚矣!”说着,李庭芝就急忙叫来负责炮兵的部将,吩咐了他几句……

      “鞑子来了……”

      民众惊慌失措,准备来个一哄而散。不过,看着宋军集结准备赶赴渡口御敌,方才说话的老者却是松了口气,转身向着人群喊了一句:

      “乡亲们……既然,官军要……要掩护我等南下大宋,那,我等不如就此离开这是非之地……南下做大宋子民吧……”

      “好……”沉寂半晌,那些原本不愿意南下的民众却一改态度,纷纷答应南下……见此情景,李庭芝索性拱了拱手,对着那些民众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请诸位快些收拾家当,我等定让鞑子今夜过不了黄河!”

      黄河北岸,史天泽的骑兵早已经是蓄势待发,准备一举冲过黄河。不过,眼下浑浊的黄河水却成了他们最大的阻碍,若是没有足够的渡船,只怕,要渡过黄河到达对岸,只能是痴心妄想。

      “报——”

      “所为何事?”

      看着不紧不慢、正在马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