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节:物是人非(1) (第1/2页)
四年后。 当淳祐十年(1250年)的新年过去,有许多人走了,很多风景散了。 站在盐官县的码头边,已经年近三十的萧媞顶着寒风,眺望着暗灰色的海面。过去十年,她几乎恍如隔世,经历了生生死死、悲欢离合,好似经历了一辈子一般…… “娘,女儿不孝……在你面前,已经输得丢盔弃甲了……还请娘原谅我……” “萧媞……我们还是快些回去吧……要不赵珍珠她们又要闹了……” 一听萧晴这么说,萧媞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阴晴不定,许久,她这才冷笑一声,嘲讽道: “赵珍珠和赵珍仪也真是的,这么大了,还和珍媞闹得不停……” “你咋这样?”萧晴嗔怪似的嘟囔了一句,紧接着,就用责怪似的目光瞥了萧媞一眼,说道: “贾贵妃临终前,不是叫你照顾好延昌公主吗?你呀,把人家的嘱托忘到哪去了?” “这我记得,你就别再提醒我了……”说着,萧媞就拉着萧晴的手,轻笑道: “等会,我们还是去船坞看看吧,再过几日,我们就可以让新军舰下水了……” 看着不远处忙忙碌碌的船坞和进进出出的工匠士卒,萧晴却显得有些垂头丧气: “还是先回去吧……我听说,官家准备替阎允儿那个狐狸精建什么功德寺,耗资巨万,若是此事得逞,只怕,我们的新军舰就得被丢进海里当人工鱼礁了……” “你我之间,这只是个开始……” 萧媞在心里默念着宫廷剧《唐帝国秘史》中主角华芙的一句内心独白,心情仍旧十分沉重……看起来,她当初就不应该如此寄希望于朝廷的衮衮诸公,或许,她应该学学母亲凤皇后的手段,通过政变将朝廷搅个天翻地覆,之后再掌握权柄,按照自己的意图消灭蒙古,征服南洋……只可惜,她还是那样地犹豫不决,以至于,只能任人摆布、随波逐流。 “勃泥那边,我军的情况究竟怎样?” 萧晴可没有这个闲情逸致,而是上前,一把揪住了萧媞的衣袖,劝说她道: “先回吧……到时候,再去问问赵嫣……” 和宁殿看起来,依旧是那样地*肃穆,那些雕梁画栋,依旧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和几年前大为不同的是,回廊下,已经多了几盏宫灯,在和宁殿外,还多了一根木柱,上边架着几根黑漆漆的线条。 走进殿内,只见,赵嫣坐在案前皱紧眉头,用毛笔在一张纸上勾勾画画,忙碌之中,她丝毫没有注意到萧媞的到来。 “赵嫣……赵珍珠她们哪去了?” 赵嫣抬头,瞄了萧媞一眼,轻笑道: “她们呀……带着赵珍媞去读书了……要不你也去看看?” “你就算了吧……我没担惊受怕到那个程度……”说着,出于好奇,萧媞悄悄地绕到她的身后,开始仔细端详桌案上的地图。 “你这是……” “猜不到吧……我这是想给鞑子送份大礼!” “父皇,我都忘了……” 此时,在福宁殿内,手持书本的赵昀脸色铁青,瞪着赵孟启(赵与芮之子,后被赵昀收为皇子,即后来的宋度宗赵禥)气得几乎说不出话。在他们身旁,赵珍珠则和jiejiemeimei静若寒蝉,束手而立…… “孟启,再给朕背一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修……” 听着赵孟启那结结巴巴的言语,赵昀也只得叹息作罢,紧接着,他只好起身,对着束手而立的赵珍珠说了句: “珍珠,你再背一遍给兄长听听……” “嗯……”赵珍珠轻轻地点了点头,而后,就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将方才学的内容脱口而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甚好……”赵昀夸赞了赵珍珠一句,便换了一副神色,将负责教赵孟启读书的侍讲董槐叫来,让他明日重讲一遍。 “如此下去,孟启又岂能继承皇位……” 一听赵昀这么叹息,董槐急忙跪倒在地,向着皇上表示道: “陛下,吴毅夫有言,不知该不该说……” “可……”听闻此言,赵昀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示意孩子们回避之后,才故作随意,示意董槐可以畅所欲言。 “陛下,吴毅夫曾对臣说,孟启无陛下之福,我等皆无弥远之能,还望陛下明鉴……” 赵昀不悦,然而,董槐仍旧喋喋不休,想都没想,就和赵昀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此事吴毅夫所言极是,需从速决定,否则,于社稷不利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