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梅花_第一百六十九节:蒙古来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节:蒙古来使 (第1/2页)

    淳祐十年三月初,一个如同旋风一般的消息传遍了临安府——蒙古使者赵璧,奉蒙哥和忽必烈之命前来临安,与宋廷商量两国和平之事。

    不过,在绝大多数宋人看来,这次赵璧前来,定然是在玩弄阴谋,意图对赵嫣朝廷进行敲诈勒索,甚至是武力威胁……因而,在消息传来之际,民众纷纷围向登闻鼓院和鸿胪寺进行抗议,要求朝廷拒绝和谈之请,并出动海空军对蒙古开战。

    “娘的,是谁把消息传得如此沸沸扬扬?”

    登上城楼,看着底下群情激愤的人们,李毓之不由得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用牙咬了咬嘴唇。在他身旁,刘蕴却鼓噪着要出兵维持秩序,绝不能旁这些“乡巴佬”冲撞皇城,威胁朝廷权威。

    “此事,本官也曾考虑,然,不可轻用武力,否则,人命关天,悔之无及!”

    就在这时,御街上却传来了一阵sao动,李毓之不解地拿起手中的望远镜,看了看不远处的街道,这才发现,御街上开来了三辆卡车,车上载满了宋军士卒,至于他们是哪支部队的,李毓之就不得而知了。

    “走,下去看看!”

    “让开,朝廷有旨,不许在路上聚集……”

    待卡车开到登闻鼓院门前,宋军士卒陆续跳下汽车,将民众牢牢地围了一圈。霎时,民众一片哗然,一些太学生更是上前,与士兵开始了争辩。

    “尔等是何神也,胆敢如此?”

    “后退——”为首的一个将领大喝一声,从腰间拔出手枪,将其对准了太学生的额头:

    “奉旨行事,不必多言!”

    眼看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李毓之暗中大叫一声“不好”之后,就急忙推开人群,走上前夺下了将领手中的枪。

    “住手!我是提点行在皇城司李毓之,汝是哪部的?”

    将领打量了他一眼,拱了拱手,解释道:

    “在下是大宋空军地勤士卒,奉令前来维持秩序!”

    “奉何人之命?不会是赵嫣吧?”李毓之打量了这些士卒,似乎也想到了他们背后的主子……只不过,这次,他却冤枉了赵嫣:

    “此事奉皇上之命,赵皇后与之无关!”

    此言一出,李毓之也愣住了,良久,他叫来刘蕴,吩咐道:

    “去,告知民众,朝廷廷议尚未有所结果,还望保持镇定,切不可目无国法!”

    “得令!”

    此时,皇城的垂拱殿内,赵昀正端坐在御座之上等候着赵璧进入,御座下边,那些朝臣们则也是恭谨而立,一言不发。

    “宣大朝使者上殿——”

    不多时,赵璧捧着国书,恭恭敬敬地走到殿中,之后,他就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礼仪,向着高高在上的赵昀鞠了一躬。

    “启禀国主,臣此次前来,不为别的,只有要事相求,还往贵国包涵……”

    赵昀起身,从赵璧手中接过国书,笑容满面地回了句:

    “甚好,若是贵国有和平通好之意,朕又有何求?故,还请贵使直言不讳,说出贵国所要之事……”

    赵璧点头,紧接着,便朗声说道:

    “如今,我朝已经筋疲力尽,只希望尽快与贵国议和和亲,达成南北世代之好!”

    “朕早有此意,自端平元年战端开启,朕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为的尽是此事……敢问贵使,贵国究竟有何条件?”

    赵璧抚须浅笑,思索片刻,这才慢腾腾地回答道:

    “忽必烈元帅说了,条件不变,割地之请,暂可不提,岁币和亲,不可变也……”说完这些,赵璧忽然顿了顿,然后提出了蒙古方面的要求:

    “我朝请求,每年议定岁币银绢各25万,于淮北亳州交割。同时,双方释放扣留对方之来使,从此南来北往,不受阻拦……至于以赵珍珠和亲一事,还需再议……”

    赵昀思量片刻,似乎从中悟出了什么,思索一会,这才哼了一声,故作随便地说道:

    “也好,赵珍珠年纪轻轻,尚未到下嫁的年龄……此事暂且不提,也好……”说着,赵昀忽然顿了顿,而后就换了个口气,说道:

    “时候不早,等会,还请贵使与朕前去赴宴,到时,朕自有考虑……”

    “多谢盛宴款待……”赵璧不动声色地鞠了一躬,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而至于赵昀背后的用意,他早已经是有所了解……

    ……

    帘幕后,乔装打扮成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