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节:丁大全的算盘(2) (第2/2页)
“客官……这里边住的可是个大官……” “呸,算啥,他只是五品知州,老子还是枢密使呢!” 正在这个档口,方才还呼呼大睡的袁玠猝然惊醒,爬起来刚想怒斥伙计,却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已经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丁……丁大人,这么早你来此地,究竟所为何事?” 丁大全哼了哼,瞄了袁玠一眼,怪声怪气地问道: “哼,我问你,街上的布告是怎么回事?” “什么?啥布告?” 袁玠瞪大双眼,像是看珍惜动物一般盯着丁大全,就在这时,丁大全却挥了挥拳头,“啪”地一声径直砸在了袁玠的鼻梁上。 “哼,如今,我等之事已然通过布告传的沸沸扬扬……说,这些事情,是怎么被你泄露出去的?” “丁大人,下官真的不知……”袁玠哀嚎一声,不顾脸上的鼻血跪地,当即对着丁大全磕头如捣蒜: “大人,这些,八成是董槐的污蔑之辞啊,倘若不是,就是赵嫣的阴谋诡计啊!” “是吗?” 丁大全嘿嘿一笑,转身就走,然而,在离开之前,他还是撂下了一句话,着实让袁玠吓得心惊rou跳: “若是让老子查到是你做的,老子非要扒了你的皮不可!” 此刻,在朝堂之上,新任宰执董槐正和赵昀提及边境上的战事和他认为的应对方略……其中,对于大理边境,董槐向赵昀建议,事到如今,必须要固守大理,以防蒙古军进行斡腹计策,一举直捣南方腹地。 “卿所言极是,然,只怕,鞑子对此,也是有所防备……” 面对董槐的提议,赵昀表现出了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事实上,对于大理那块蛮荒之地,宋廷上下要求放弃的声音一直都很高,更有甚者,一些人还要求割让大理给鞑子,意图求得暂时的“和平”。 “陛下,大理绝不可弃守,否则,四川必遭鞑子南北夹击,川蜀危则天下危,川蜀亡则中国亡矣!” 一听董槐这么说,赵昀几乎是想都没想,就说起了过去的一件往事: “此事,孟璞玉在世之时,亦曾说过,京湖的李曾伯,也曾上书言之……” “既然如此……还请皇上不再犹豫,尽快下诏,笼络南方蛮夷之人,对抗鞑子,拱卫南疆……” “甚好,便依卿意!” 赵昀点头称善,欣然接受,不过,就在他准备命人草拟诏书之时,一个皇城司的士卒却匆忙跑上大殿: “启禀陛下,昨夜不知是谁,将复州知州袁玠所谓的自白书贴在了城门和御街两侧的店铺门前……” 听闻此言,赵昀皱了皱眉头,问了句: “自白书何在?” 士卒摘下帽子,从毡帽里拿出了一张皱巴巴的宣纸,侍从将其拿过,放在了赵昀的桌案之前。 “今天,就暂且退朝,其他之事,朕自有打算!” 离开朝堂,董槐坐上马车,打算打道回府,却不料,走到半路,只听得车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身着紫色官服的官员骑马追上了马车,径直挡在了路中间。 “董大人,在下有一事相求,还望大人高抬贵手……” 一听这个动静,方才还在车里闭目养神的董槐睁开眼,掀开门帘,着实是大吃一惊: “这不是丁青皮吗?” “丁大人,如今,你改行做了拦路虎,究竟有何事情相求?” 面对董槐的疑问,丁大全的蓝脸上挤出了一丝笑意,毕恭毕敬地对着董槐说道: “宰执大人,在下听说,有人污蔑复州知州袁玠,故,还望大人主持公道,抓出幕后之人!” “是吗?既然如此,本官定会严查到底,绝不姑息!” 董槐故作随意,朝着丁大全点点头,见此情景,丁大全则拱了拱手,而后,上马告辞而去。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就到达了宰执府,然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刚刚进入府邸,董槐就赫然发现,院子里已经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木箱,其中几件,上边还盖着彩绢,看起来就显得非同一般。 “来人,给我打开那几个箱子!” 几个仆人打开箱子,霎时,院里金光闪闪,在阳光下看起来十分地扎眼,待双眼适应些之后,董槐这才发现,这几个箱子里面,装满了黄金和珍珠,少说也有数千两。 “这……这是谁送来的?” 董槐铁青着脸,表情看起来愤怒不已,眼看无法隐瞒下去,仆人也只好对主子说出了真相: “大人,方才,一辆禁军的卡车开到门口,几个士卒在院子里卸下货物,之后就走,我等阻拦不住,只好任由他们如此!” “真是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