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三:旧都之行(1) (第1/2页)
“甚好,孺子可教也,文潜既有此意,老夫又何须多虑?” 杭州城,凤凰山。 三天过后,邓光荐和黄溍一起坐车来到了昔日的和宁门,此刻,经过大火和风雨的侵蚀,和宁门早已经破败不堪,剩下的,只是个空架子罢了。 “邓大人,昔日这里是皇城,一般人恐怕连触碰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吧?” “那是自然,皇城大内,岂容一般草民肆意妄为?” 邓光荐抚须仰望,看着早已经人去楼空、被妖僧杨琏真迦改为所谓“佛寺”的殿宇,心中无限怆然。 “我还记得,当年,这里曾是繁花似锦,曾经是大宋朝廷所在,没想到,大火之后,竟然如此衰颓……” 事实上,在宋廷投降、全玖和赵被押解北上大都之后,皇城便是人去楼空,第二年,一场神秘的大火席卷了整个皇城,在这场来历不明的大火中,凤凰山上的宫殿,被焚毁过半。 此后,除了福宁殿、和宁殿、垂拱殿等殿宇被杨琏真迦改为所谓的“佛寺”之外,凤凰山上,宫墙倒坍于地,园林荡然无存,几乎是一片废墟。 对于这场大火究竟因何而起,在杭州市民中间,早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有人以为,这只不过是民间失火殃及皇城而已,背后并没有什么阴谋,一切都只是意外罢了,然而,更多的忍却对此表现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认为,皇城一定是被元军派人烧毁的,目的是彻底毁掉大宋的亭台宫阙,以削弱南人对于故国的怀念,以毁掉大宋反攻回来的一切可能。 “听郑所南说,在这些所谓的寺院里,来自吐蕃的妖僧们,曾经做了许多惨绝人寰之事,不知邓大人,可曾听说过?” “老夫不曾知晓,还望文潜指明!” 两人走进了昔日赵嫣的寝宫和宁殿,这里,已经被改成了一处佛寺,名曰“小西林寺”,面对着高高在上、面目狰狞可怖的西番佛像,两人却都毫无畏惧,故作随意地在殿宇中漫步,一边不时打量着佛像。 黄溍环顾周围,眼见四周无人,急忙咳嗽一声,用吴语对邓光荐说起了这件事情: “我听郑所南说,杨琏真迦及其党羽,曾残杀孕妇,生吃人rou,世人皆谈之色变,郑所南乃是诚恳豁达之人,若非亲眼所见,怎敢妄言?” 听了这句话,邓光荐咬了咬嘴唇,悄悄地打量了黄溍一眼,说道: “此等畜生,竟敢如此心狠手辣!难道他们就不怕,到时候大宋反攻回来,他们会死无葬身之地?” “此等妖僧,连吃人血rou都不惧怕,又何尝怕大宋官军反攻回来?” 黄溍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待到他们走出和宁殿,来到院子中,他这才叹了口气,补充道: “如今,鞑子严禁南人持有枪支兵器,即使是所谓的新附军,也不得驻扎在长江以北,日常亦不得持有武器,只准持棍棒cao练耳,如此一来,偌大的江南,又有谁能够与鞑子骑兵对抗,又有何人能够反抗元兵的占领?” “哎,正如你说的,不过,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依我看,这样无法无天的日子,是不会太久了!” 两人皆唏嘘不已,走出院落,他们继续沿着宋宫过去的汉白玉台阶向凤凰山顶走去,不一会,就走到了一处石壁前。 这处石壁,早已经被杂草和树丛所掩盖,在荒草和树丛之间,石壁上有两个大字隐约可见,至于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黄溍就不得而知了。 对此,邓光荐则是十分清楚,这两个字,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笔所题写的“忠实”二字,过去,这里曾是宫里的一处景点,皇帝嫔妃曾在此饮宴纳凉,想必,当年赵嫣和赵珍珠她们,都曾在此休憩,没想到,今日,这儿却是人迹罕至,荒芜败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此意……” “俱往矣!” 邓光荐眉头一紧,拨开杂草,看着苍劲有力的高宗手迹,一边喃喃自语道: “建炎南渡以来,百五十年,寄望于光复中原,却不想,终究无法再回汴梁……” 看着眼前荒芜一片的园林,黄溍不由得触景生情,一首诗,随即脱口而出: “沧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遗老叹荒凉。 为言故国游麋鹿,漫指空山号凤凰。 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翠上宫墙。 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 “走吧!” 两人离开崖壁,径直向着福宁殿走去,却不想,在福宁殿的门前,他们碰上了一个身着齐腰襦裙、披着霞帔的不速之客。 那是从流球潜回大陆的信安公主赵淑妍。 “哟,这不是礼部侍郎邓大人吗?” 此时,赵淑妍也已经年过三十,为了能够回到杭州,她乘飞机先到了宋军控制下的舟山群岛,而后,她女扮男装,再乘小船去了庆元府,在此登陆换乘列车到达杭州。 “公主殿下?你不是在流球吗?又是怎么来这儿的?” “邓大人,你们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