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九:南行(2) (第1/2页)
离开了婺州,黄溍的下一站是两浙东南部的重镇温州,这里,也曾经是行朝的落脚地,还有一座与大宋颇有渊源的寺院江心寺。 “这张椅子,是当年高宗皇帝坐过的椅子,一百多年后,端宗皇帝又曾在此接受朝拜,誓言兴复大宋!” 默默地听着寺院里僧人的介绍,黄溍不由得连连点头,直到僧人带着他在寺院里转了一圈,来到了院子中间。 “长老,我想独自走走,有劳了!” “施主随性便是,贫僧就不跟随了!” 僧人走后,黄溍再次走进了殿内,看着那张空无一人的椅子,他却只是摇头叹息。 “一汴二杭三闽四广,难道,真是造化弄人?” 大德五年六月十五。 黄溍乘坐海船,从温州出海,经过三天的航行,终于来到了福州城,这里曾是五代时期闽国的都城,和大宋统治时期相比,这里也是萧条了不少,不仅进港的海舶少了许多,甚至,连商人都不敢公开在码头上做买卖了,只能到通往城区的官道上招揽顾客。 “客官,想去哪?” 黄溍刚刚下船,一个车夫就赶着驴车迎了上来,而黄溍则打量了车夫一眼,故作随意地问道: “我要到旧宋行宫,要价几何?” 车夫盘算片刻,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回客官,你说的是泰山宫吧?五十钱便可!” “泰山宫?是何神也?” 看着黄溍那副诧异的神色,车夫点了点头,回答道: “正是,如今,鞑子汉jianian统治这里,人们皆敢怒不敢言,又有谁敢提大宋?” “那……带我去看看!” 车夫嘿嘿一笑,鞠了一躬,说道: “好嘞,客官请!” 驴车开动,向着泰山宫的方向而去,一路上,黄溍都在盘算着,昔日的行宫,为何会被福州人改成泰山宫,莫非,是在纪念行朝的哪个大人物?亦或者,就是为了纪念端宗皇帝? “客官,到了!” 驴车停下,黄溍走下车一看,只见,泰山宫是一座宫观,这里香火旺盛,人流如织,看起来,似乎与昔日的行宫,根本扯不上关系。 走进泰山宫的大门,黄溍这才发现,在正殿里,供奉着八尊塑像,其中,两个是小孩,两个是女性,另外四个,则有三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装束。 “难道,这就是赵珍珠和皇上的塑像?” “这位公子,说的可谓是一点不错!” 再度遇上热忱之人,黄溍不由得有些诧异,回眸一看,这才发现,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一介年轻妇人。 “在下是黄溍,你是何人?” 年轻妇人轻轻地笑了笑,脸颊微红,略带娇羞地回答道: “我就是大宋皇后杨思妍,本来,我只想来此祭拜我娘,为我的儿女祈福,却不想,竟然可以遇上你,那好吧,我回和你聊聊我娘的故事吧!” “这?这不得体吧?” “怕什么,莫非你想卖了我不成?” 说到这,杨思妍就将他带到了殿宇的角落,这里较为僻静,又可以看到塑像,但是,却也不大引人注目。 “反正,我也闲得无聊,不如就和你谈谈我娘的往事吧!” 看着眼前的塑像,黄溍陷入了思索,忽然,他闭上眼,刹那间,就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之中。 二十五年前,景炎元年。 一天深夜,喝得醉醺醺的杨亮节来到了赵珍珠的住处,此刻,赵珍珠已经准备睡下,而杨亮节的突然到访,则令她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杨亮节,你不是与我势不两立吗?这次,你不会是想杀我了吧?” “珍珠,你是珍媞的jiejie,我怎敢杀你?” 赵珍珠不安地打量着他,脸色也随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变得惨白,而杨亮节却是气定神闲,开门见山似的说道: “珍珠,事到如今,福州已经被包围,继续坚守福州也已无必要,不如,还是南下撤往泉州吧,此事,高宗陛下亦曾有此先例!” 此言既出,赵珍珠也沉默了,思量许久,她不禁苦笑一声,说道: “此事,不是你我可以说的算的,不如,还是交由朝廷讨论,再做决断吧?” “也好!” 杨亮节冷哼一声,坐到了赵珍珠的身旁,忽然,趁着赵珍珠不注意,他伸出手,一把抓住了赵珍珠的手腕。 “你……你快放开我!这样成何体统?” 赵珍珠着实一惊,赶忙收回了手,将双手放在了胸前: “我已经是有夫之妇了,你也有家室了,娶的还是我妹,又岂能做出如此龌龊之事?” 赵珍珠的怒斥,让杨亮节霎时就清醒了过来,看着她抽泣的样子,杨亮节赶忙朝着她拱了拱手,而后,就匆忙离去了。 “看来,如今已经是非撤不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