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中国足球_第十三章 大海的未来不是梦(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大海的未来不是梦(上) (第2/2页)

知道李昌海为什么要去日本。他是在逃避,还是在躲藏,还是在寻找?

    在日本,李昌海比起在中国稍微更“上进”一点点。他至少不再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而是什么都去尝试,过着一种“修行”的日子,有点类似于古代武侠中到深山修炼的意思。只是别人修炼至少知道自己在修炼什么,李昌海自己明白自己在修炼什么吗?

    大海在日本做过很多事,和一群混迹日本的中国非法移民“黑户口”人群混在一起。他的诚信和仗义让不少周围的日本人或者来自东南亚的“黑户口”都对他另眼相看。

    一次,一个黑户口朋友的中国家里出了事,急需一笔钱。所以他就让他认识的每一位来自中国的移民都借给他一部分钱,钱多些的就多借点,没什么钱的就少借点。他不是去要,而是去借,声明自己会想办法把钱都还上。有些人不给面子,他就用强迫的手段借,遇到反抗他就用暴力解决,把人打倒了拿了钱还要把借条塞在那人的衣兜里。遇到在黑户口中放高利贷的一个小团伙的老大,他先是把对方十几个人干翻,然后不打了,表示我急等用钱,需要向老大借些,不算高利贷,但是我一个人也不可能把你们一伙都灭了,现在我要借钱救急,之后你需要我做什么,只要能做就一定去做。

    那是一种江湖人的活法,他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所以他的朋友越来越多,甚至到了如果他站出来登高一呼就可以将几乎整个地区的几百黑户口集合到一起的地步。另外的越南人、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菲律宾人等也多多少少认识他或者很看重他。

    除了偷盗抢劫这些丢中国人脸面的事情以外,他在中餐馆里做过刷碗工做过厨师,在车行洗过车,在拉面店里拉过面,在汽车旅馆里当过保镖,在大宾馆里做过迎宾,还在工厂做过包装工,也做过西餐馆送外卖的职员,还做过橱窗清洁工,污水系统排阻员等。人间百苦,他基本上都试过。

    在长时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他可以几乎一个星期都不吃饭,也不去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他都不让朋友知道。如果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时候,恰好他又急着要还钱,他有可能会被迫去干些自己原则不允许的工作,因为他恩怨分明从不愿意欠人。

    一次,他答应了朋友要在一周之后还1万日元给他,结果他干的工作因为警察来查而被迫放弃了,工钱没拿到手不说,后面几天甚至都没有工作干。于是,一个朋友给他带来一个专门拍摄成人影片的小剧组的勤务,帮他联系去拍摄电影中的群众男工作。他挣扎了很久,到底是尊严还是诺言更重要?他本该给他答应的朋友说说情,等多些天自己有钱了再还,但他毕竟是李昌海,言必信行必果的李昌海啊。

    一个人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也不完全由别人掌控。不仅犹太人知道这句谚语,恐怕全世界都知道的犹太谚语中算这句最有影响力。“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对别人来说,李昌海不做老大,不干大事,放弃一切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能算毫无目的的流浪,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经受过重大的打击,甚至是潜逃的国际杀人犯。

    其实,山口组的朋友确实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诱人的机会。如果他去完成一单任务就能有机会运作成合法的移民,成为日本公民。这是多少黑户口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他却让给了一伙越南人,而且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他不愿意让人觉得是在欺骗和嫁祸。他甚至还特别把事情的严重后果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让对方自己选择。

    李昌海在日本的几年中,每天仍然在坚持着早晚的训练,一种自我训练,没有人知道他训练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样的意志使他能够不论风雪、不论严寒酷暑地坚持。

    每当他走投无路,也许自己的意志力渐渐衰弱的时候,他总想起那一句话,mama的话。“你爸爸毁掉了我的上半生,你是你爸爸留下的祸根,来毁掉我的下半生。”于是他皤然醒悟,继续坚持下去,保持原则,不真正的走上犯罪、危害社会和他人的道路。苦难的情况总是在你咬牙坚持的时候渐渐地孕育出新的柳暗花明。

    他没有谈过恋爱,不是没有人喜欢他,而是他恨他的父亲,一个男人最起码的标准应该是责任感,不仅仅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还有对家庭和自己的责任感。他在期待,他在渴望,他在等待着,等待着自己的舞台。没有能力对别人保证什么,就不要乱说,没有能力对别人负责,就不要选择。

    在黎明前总有一段黑暗,这就是世界的不可抗拒、不可逃避的规律。当然对于人生来说,这段黑暗有长有短,有人还没有深刻领会就过去了,有人却必须深刻地承受,也有人还没能等到黑暗过去自己就熬不过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