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中国足球_第十四章 小路(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小路(上) (第2/2页)

校之中参加校园联赛。

    高中联赛HSFL1的孩子都已经比较明确自己踢球的目的,而且也进行了时间不短的专业的或者半专业的训练,所以比较容易直接走出被俱乐部签约的青年球员。

    高中联赛HSFL1的赛制与民间联赛的赛制不同,地区预赛只有市级、省级、大区级3个阶段。即参赛学校球队先参加市级比赛决出冠军之后参加省级比赛决出冠军,再参加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西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西藏)、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华南(广东、海南、福建、江西)、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华中(重庆、湖南、湖北、河南)七个大区的大区预赛。

    七个大区的第一名和成绩最好的五个第二名组成12支球队进行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分两组进行循环赛,决出两组的第一名进行最后的决赛。三级预赛和全国总决赛都在每年的3月至8月间完成,也就是学校的下学期和暑假这段时间。

    为什么不在9月开学的学年上学期进行联赛呢?因为各学校招收的各级学生还要在这个学期之内完成建队和基本训练,于学年的下学期开赛,不是为了符合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的习惯,而是考虑了学校校队建设的实际特点。

    在第一年的高中联赛中,第一次参加高中联赛的广州五中校队前锋高一年级学生陆玖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也就是后来红遍校园足球界的“小路”。

    陆玖是个身高一米八零、身材有点瘦削的帅哥,学习成绩中上,兴趣爱好广泛,从小就喜欢足球,家里父亲是少年时参加过足球学校训练但因为种种原因为未能走上职业足球道路的球迷,母亲虽不是球迷,但也通情达理不反对父子俩喜欢足球。只是在考虑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前途的时候,母亲保留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进专业足球学校,必须正常学习,只能在学习之余去练习足球。至于未来是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还是从事其他事业,等孩子大学毕业完成了基本学业以后再考虑。

    陆玖没有和身边的一个小区玩起来的好朋友姚瑞丰一起进入红日青训,最初是有一阵子不开心的,后来还是在母亲的劝慰下没有报名参加红日青训营,在家乡肇庆读了小学和初中,并考上了重点示范中学,由于那个时候他所读的学校没有参加全国小学联赛和初中联赛,所以为了足球梦想,他来到广州五中就读,并顺利被选入校队。

    华春晓和贾世宾在小路成为校园足球明星之后,艳羡不已。

    “哎,我们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咯。如果当年我们那个时候也有现在这么规范的校园足球联赛,我们的校队拿个什么全国总决赛冠军应该不可能,至少拿个市级省级冠军怕还是有点希望的吧。”贾世宾用遗憾的口气对着话筒对面的华春晓唠叨。

    “虽然不见得一定拿冠军,可是我们一定更快乐,武哥也许更有希望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可惜了武哥一条堂堂的好汉,没有得到一次上场的机会,那是终生的遗憾啊。”华春晓念念不忘大哥文俊武的球员梦碎。

    “不光是文武,我看,其实我们那个时代也许还有一些很不错的苗子,完全是因为社会条件被挡在了足球场之外,我们一方面缺乏足球苗子足球天才,可那个时候那种环境那种模式,就算是天才也会被埋没,最后变成与足球擦身而过咯!”

    “其实,校园足球在其他国家早就开展的轰轰烈烈了,不说欧洲,就是韩国日本也比我们早很多年就积极发展校园足球,韩国队不是就有不少大学生球队的球员吗,韩国国奥队还直接从高中校园里找球员呢。”

    “校园足球我们是搞了很多年,可是原来那种模式普及程度不高,推广程度也不高,大多数在校园中的孩子都忙着背单词刷题追分,那有什么足球情趣和足球理想哦。”贾世宾一副生不逢时的样子在话筒对面的华春晓都“看”得出来。

    “但愿,我们虽然走得比别人晚,但我们走得比别人更好。”

    “那是一定的嘛,我们的人口基数在这里摆着,我们的校园数量除了印度还有哪个国家比得过?等到校园足球都出现人才井喷的现象,我们的国家队、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选人就不会再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了。记得哪个时候,国脚李明做国少队的主教练就感叹说什么国少队嘛,挑来挑去也就是在少得可怜的足球专业学校和俱乐部青少年梯队里面挑,一个年龄段好像只有一万多个孩子可以挑,难怪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少队走出去动不动就来个什么惨案,被对手血洗修理。现在的主教练要挑国少队员,不说多了,起码可以从全国上百万孩子中挑选了,如果大家水平都不错,就要轮到主教练头疼了,不过,这怎么说也算幸福的烦恼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