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元帅故里有帅才(下) (第1/2页)
世界上的父子亲情确实很奇妙。看过由著名导演冯小刚亲自主演管虎导演的电影《老炮儿》的人很多,又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冯导演的父亲和小鲜rou演的儿子两个男人之间到底对对方有怎样的需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的中国人就更多了吧,谁能清楚明白父亲和儿子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感情? 江竹恩和江大京是父子,江竹恩是个有点家长制的父亲,江大京是个非常懂事的儿子。两人经过一次平等和认真的谈话之后,江竹恩第一次感受到了儿子的成长,感觉到了自己的自责和内疚。作为父亲的男人是不是应该承认儿子的成长,应该承认自己的儿子总有一天也会长成男人? 从江大京一出生,受到足球狂热情感驱使而将自己的儿子变成自己实现足球梦想的父亲江竹恩就不需要经过儿子的任何意见,将儿子与足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所有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谁不是自认为自己的做法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帮助孩子,为了让孩子走上最正确的道路?可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到底需要什么,他们自己的人生计划是什么,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是什么?有多少父母在乎,有多少父母真的尊重自己的子女? 江竹恩博士虽然在学术上很成功,在为人处世上也有口皆碑,不但性格好,而且知识渊博,待人处事虽然有点书生气却仍然得到身边所有人的认可和尊敬。但他经过与儿子的一番谈话之后,确实整夜都失眠了。儿子真的与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都完全一致吗?自己替儿子做主的事情太多了,自己是否太自私?儿子是否是因为爱自己的原因,所以才又隐藏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来迁就自己呢?儿子长大了,作为父亲应该怎样爱儿子?儿子不可能永远都不长大,父亲是否应该随着儿子的改变也改变一下自己的父爱的表现方式,把儿子当成平等的男人,真正尊重儿子? 江竹恩很烦恼,书呆子的脾气又犯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的事情自己就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搞清楚明白。所以,凌晨两点还睡不着的江竹恩起来到电脑面前上网查询一切关于父爱和父子如何交流如何定位的知识,一直看到天亮都还在思考着怎么做父亲。 江竹恩是个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大的知识分子,总抱着“养不教父之过”的态度去教育养育自己的儿子江大京。 一直以来,江竹恩身边的朋友都很佩服他,尊重他,顺带着也非常赞许他的儿子。而江大京在各个阶段的发育和表现也算得上比较突出,确实让人说不出什么毛病。 可以说,江竹恩对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负责引导教育规划儿子的事情,他的太太张蕾只是负责儿子的吃穿住用,并不过多干涉江博士教育孩子。 “小江是否和他母亲有过这样的谈话,有的话,那张蕾为什么从来没和我谈过这个事情。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小江心里到底还有些什么我们大人不知道的东西?”因为最熟悉江竹恩的朋友都是叫江竹恩“大江”,而把江大京叫做“小江”,所以江竹恩在生活中也把儿子叫做“小江”。 “小江的朋友是不是知道小江的心思,可是我基本上也没见过小江的朋友啊,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呢?儿子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儿子到底和哪些人混在一起,除了足球以外,小江到底喜欢什么,喜欢干什么?我是不是太忽略儿子?” 江博士确实是搞文科研究的,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算太强,能想出很多,可总没有头绪。关于文科和理科之争,10年代中后期在高考改革之前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江博士有时候确实比较“瞧不起”理科,觉得理科的研究都是纯物质的,缺乏精神层面的扩展,那些理科的博士基本上都是生活刻板、头脑简单、做事很机械的人。到不是江博士非要瞧不起理科,而是因为他在生活中和学术研究过程中经常感受到理科人士的“瞧不起”,所以他反而也就“瞧不起”理科。 文科有文科的优点和缺点,理科也一样。其实真没必要分个高下,只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阶段文理科所能做出的贡献稍微有一些不同。重文轻理难免会犯务虚轻浮的毛病,重理轻文也难免会犯钻牛角尖的毛病。社会哲学科学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自然科学也同样不可或缺。单一的偏重文科,很可能会陷入空谈只重视理论;单一的偏重理科,也很可能会陷入死胡同只重视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说不定就是没头苍蝇空耗脑力体力,没有实践支持的理论更有可能一事无成。 江竹恩曾经对儿子江大京说:“理科如同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