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 不用饭锅用竹筒 (第1/2页)
里正不懂棉花脱籽方法,更没试过棉花和麦子套种,但徐宝说,他就听,随后问道:“什么时候种?” “原本应是冬麦种时跟着种,错过了这个时候,只能是明年开春种,晚收两个月,里正爷爷,找人把运来的棉花纺线吧。【】” 徐宝回忆下播种的时间回答,决定先叫人纺点线,这个就不用他来管了,纺车是一样的。 正好村中还有妇人闲着,不如给她们找点活做。 里正很快找来一群人,交给徐宝安排。 布置二十个人拿纺车在那摇啊摇的,徐宝又开始画图,需要做棉衣,棉衣不能像现在的衣服那样宽大。 画好图,徐宝自己看看,很满意,反正他是能看懂,找来两个妇人给讲解,然后问:“冬天冷的时候知道怎么办吗?” “知道知道,尽量不出屋。”一个妇人回答。 另一个妇人跟着说:“天冷多穿两层衣服,实在没有衣服,就把麻团往衣服里面絮。” “对对对,絮,现在咱们看的这个就是把棉花絮进去。”徐宝一听到对方知道絮东西,就放心了,他真把对方直接把棉花给塞在两层里面,而不走线,那样穿身上动一动会滚包的。 让两个人找一块布裁了,按照样子试做,照着样子比的是七、八岁孩子能穿的大小,但是徐宝估计絮好棉花做成,七、八岁大的孩子穿不进去,会小。 但无所谓,小了就给五、六岁的孩子穿,反正先让两个人知道怎么回事。 看两个妇人带着其他妇人在那里摆弄棉花和布,徐宝不再管,今天是做不完的,他溜达着出去,找下岗村的里正陈焘。 下岗村之前干活的人依旧忙碌,地里搭出了大棚,现在是布管子,把竹筒一根根连上,围绕在孩子们的院子中。 然后在高的地方搭架子,要搭结实了,因为上面要烧水,然后人工往管子里倒。 这属于费力的活,整体上付出太多,收获仅仅是孩子们这片区域冬天不那么冷,今年给孩子们过一个不一样的冬天,明年徐宝是不会在这样做的,太麻烦。 陈焘在这里呆着,看自己村的人干活,不时指导一番。 徐宝寻来时正听他在那里喊。 “这个竹筒不行,太长,要短的,长了就过头了,除非是锯断,对,一丈长的拿来,往这接,哎,就这样,不对,谁让你拿来短的?你看这短的接完还要接,得到前面才能转,换长的。” 陈焘喊,他村子的人听他的话来回跑。 徐宝见他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有那么说的,知道不能把他留在此处了,不然估计到了开春孩子们的暖水也用不上。 对方哪里是想要好好指挥别人干活,分明是过领导瘾呢。 徐宝能理解,想过领导瘾的人哪个时代都不缺,是个人为了体现自我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行为。 但他不能允许别人过领导瘾的时候耽误自己的事情,陈焘指挥来指挥去的,不停返工,还是给他找个活干吧。 “陈爷爷忙着呢?”徐宝凑上前,拉住要让人把长竹竿换成短竹竿的陈焘,笑着问。 “啊,不忙不忙,我告诉他们怎么干,他们一群人一个个的不会干活,我跟着着急呀。”陈焘双手拢在袖子里,脸上带着愁绪说道。 “陈爷爷,我有事情找你商量,让他们先做着,等做不好了你再来指点。”徐宝拉着陈焘边做边说,同时一手在背后对干活的人比画,让他们快点。 下岗村的人松口气,拿起中间打通的竹竿子按照之前想好的连忙对接上,一根接一根,速度飞快。 “小宝有何事?”走到远处,陈焘询问,称呼变了,不再是叫‘徐郎’,跟里正一样,估计是认为亲切。 “陈爷爷,问个事儿,吃过装在竹筒里的饭吗?”徐宝很神秘的样子,小声说。 “吃过,不但是把饭装在竹筒里,菜也装里,碗坏了,总不能马上做出一个,就把竹子砍一截,当碗用,来干活的时候咱村的人不就是这么吃的么?”陈焘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呢,听到用竹筒吃饭,笑着说道。 徐宝眨两下眼睛,反应过来,对方理解差了,纠正地问:“陈爷爷,我说的是把米和r,还有水放到竹筒里,封住了,然后再拿到火上烤,吃过吗?” “啊?”陈焘听完,微微张开嘴,琢磨。 几息之后,他摇摇头:“小宝啊,咱村现在不缺锅,用锅做饭比你说的拿竹筒做要方便,把米和r放一起煮,那是以前,现在村里人也学着炒菜,不过若是小宝你想吃,我叫人给你做两筒。” 陈焘属于变相否定,说出的话听着还很有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