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的人生_第三十四章 准备年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准备年货 (第2/2页)

如今被蒙上眼睛,就围着这圆圈转,放在这里丈量跑道。

    灵凤就想起捷克斯洛伐克的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里那句名言:“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这匹老马,丈量着这圈地,从左到右是一百五十八步,从东到西是一百五十八步,第一圈是一百五十八步,第二圈还是一百五十八步,一圈一圈,周而复始!

    灵凤数的无聊了,就拿起水瓢,时不时往斗子里加一瓢水。

    老马拉动砻(long)臂不停地转动石磨。白白黄黄的黄豆汁液随着磨盘的转动,流进了磨盘下的大盆里。

    终于磨完了。灵凤家的豆汁液舀起来,另外一家,就开始把豆子倒进磨盘里。

    秦继英把豆浆舀在水桶里,倒进那密实的面粉袋,然后就用力将浆液摇啊摇啊,那白白的浆液就从密实的布袋下筛出来,流进一只木桶离;面粉袋里只剩下黄黄的豆渣了。

    这当儿,四堂叔已经把豆腐担走了。

    幺爷幺奶奶收拾好柴货和一些用具,也离开了。

    另外一家也接着把豆汁液舀起来,装进了密实的面袋里,一个半大的孩子。开始摇晃布袋

    秦继英将纯豆浆倒进一个烧锅里,灵凤就开始坐在灶边烧火添柴。

    红红的火焰熏得灵凤脸红红的。灵凤却对这个感到异常兴奋。

    陈新兰抱着青青来了,小家伙要喝豆腐脑。

    就快要开了,这时柴货却没了。

    陈新兰就开始骂丈夫:“我说,你还叫什么‘夏金文’,你倒是‘文’的是什么?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还‘文’,就会给我在几根棉柴上‘文’,你‘文’得好,现在棉柴不够烧了,要再回去搬!”

    “文”在这里,一指识文断字,二是平时做事讲究,一分一毫计较。

    打豆腐的师傅说话了:“这你可怪不了人家夏金文,是你儿子搬来的!我跟他说五捆,他就没有多抽几根棉柴。差一把火水就顶开了!”

    旁边人家棉柴已经搬来了,赶紧说:“用我家的柴!”

    秦继英说:“我们用了你家的怕你家也不够了,一会儿叫立勇再给你送过来!有个十根棉柴就够了!”

    抽了十根棉柴,果然,豆浆马上沸腾了!

    灵凤赶紧抽掉柴。火再大一点的话,舀豆浆结束的时候,最后一层就会烧糊了。铲起来的锅巴就是胡的,不好吃了!

    豆浆煮沸了。

    豆坊里的师傅把它用桶舀进了一个按比例配以石膏水的木桶里,师傅舀完豆浆,喊了一声:“吃锅巴啊!”

    师傅舀完豆浆,喊了一声:“吃锅巴啊!”

    灵凤赶紧递上盘子,一大锅铲锅巴就放进了盘子里。

    青青喊:“我要吃锅巴!”

    灵凤就用筷子夹开一块递给她吃。

    灵凤家的豆浆一舀起来,另外一家,就开始把豆浆倒进烧锅里,一家接一家,一环接一环。

    师傅用一支木桨不停的搅拌豆浆使石膏和豆浆充分融合,而后,让它冷却凝结;

    陈新兰抱着青青,青青口水要流出来了,一个劲地说:“凝住了!凝住了!”

    师傅搅了一下,没有!

    青青很失望。一会儿又说:“奶奶!凝固了!”

    陈新兰摸摸她的脸蛋:“你知道什么叫凝固了?听人家师傅的!”

    师傅又伸进去,搅不动了,看起来凝固了。

    师傅问了一句,“豆腐花舀几瓢?”

    灵凤赶紧回答:“四瓢!”

    灵凤赶紧拿出准备好的陶瓷缸子,四个陶瓷缸子,里面有早准备好的白砂糖。

    师傅就每个里面舀了一瓢。

    青青喊:“我要一缸子!一大缸子!”

    陈新兰笑道:“我的孙啊!你嘴张得倒是大!吃不完!我们俩喝一缸吧!”

    师傅舀满一缸子,陈新兰和青青说:“走,端起走!我去叫老东西来担豆腐!叫你爸也送柴货过来!”

    说着,自己和青青先走了。

    灵凤喊秦继英:“嫂子!我们俩喝这一缸子。”

    就找来一个干净的碗,倒了一半出来,自己端起缸子吃起了豆腐花。

    好香啊!味道那么纯正!比前世的豆脑好喝多了!

    开始做豆腐了!

    师傅取六块长约60厘米宽约60厘米深约4厘米的槽形木板,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水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几块木板槽里,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木板和石头,使劲挤压,减少含水量。

    一个多小时后,搬开石头和木板并将它反转过来,师傅拿去了白布,哇!一大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

    师傅拿来刀,仔细切开。

    夏立勇搬来了半捆棉柴,足有四五十根,这家人笑着说:“太多了!太多了!”

    秦继英说:“多了免得着急!这棉柴也不值钱,没事!”

    夏金文忙把水桶挑过来了,放在案板边。

    师傅切完了,秦继英就一块一块的用手轻轻的抬起,再轻轻地放进水桶里。

    夏金文和儿子夏立勇就一人挑了两桶豆腐回家去。

    夏灵凤和秦继英收拾好一切,也和师傅道了谢,就回家来了。

    回到家,陈新兰又将豆腐一块一块轻轻地放进了准备好的水缸里。

    年货豆腐,就算准备好了。

    夏灵凤一家,每天围在炉子旁吃火锅。

    先拿出一块腌制的rou,肥瘦都有,在锅里炸好,炼出油来,加上作料,添上水,将rou煮熟。然后,倒进小的铁锅里,这就是炉子火锅。

    火锅里边吃边加蔬菜,只要有人想吃豆腐,喊一声“加块豆腐”,就马上有人从水缸里拿出一块豆腐,用刀裁成长条状,加进煮得沸腾的火锅里。

    火锅沸腾的煮着,全家人热热闹闹的吃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