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拜大年 (第1/2页)
正月初一,拜大年。 这一天,风俗是不准关门的,每家每户大开着门。这叫“开门纳喜”。 关着,就意味着将一年的好运拒之门外。 就这一天,好像家家户户都变得大方起来。 孩子们到相熟的人家拜年,每家都要给拜年的礼物。 早上起来,灵凤先做运动,揉搓胸部,做胸部健美运动cao。 然后,拍大腿,噼噼啪啪,对面床上的夏灵敏恼火地说:“初一也不让人好好睡一下!” 灵凤说:“睡什么,快起来拜年!” 夏灵敏懒洋洋地说了:“拜年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 灵凤知道,夏灵敏说的是实话。 农村的拜年,就是小孩子代表大人到各家各户去拜年。大人要在家守着的,门大开着,来接待孩子们。 要到哪几家拜年,大人都交代得好好的。 灵凤记得,自从灵凤会说话会跑路以来,就是夏灵敏带着她跑到各家拜年。 夏灵敏大一点了,不再跑了。任务就落在灵凤头上了。 运动完毕。灵凤开始起床。 昨天,已经把所有的衣服都收拾好了。 里里外外,从裤头到袜子到帽子到秋衣秋裤,再到棉袄到外衫,都穿新的,灵凤很高兴,剩下的毛线,嫂子加夜班,为青青和灵凤各打了一顶帽子。红红的毛线帽,戴在头上,象征着喜庆。 洗好脸,刷牙,灵凤就抱着青青给家里每个人拜年。 “拜年!拜年!膝盖包子上前,馍馍饼子都不要,只要一块压岁钱!” 大家逗着青青,来:“膝盖包子上前,来,哎,跪下!叩头!再叩一个!再叩一个!好,叩三个头!一个头一块钱!” 膝盖包子,就是膝盖头。 母亲陈新兰喊着父亲:“夏金文,快给孩子们拿钱来!” 今天大年初一,夏母简直太给夏父面子了! 居然没有用骂父亲的称号,平时的称呼可都是骂称的,弄得灵凤都要忘记父亲叫什么名字了。 夏父给了青青2元,又给灵凤2元。 夏母鄙薄地撇撇嘴:“就知道你做不成人事!小气,抠门!来,我来给!” 夏母比夏父大方多了,给了青青五元,灵凤五元。 青青拿了钱,赶紧献宝似地递到嫂子手里:“妈,你收起来!买饼干!买糖糖!” 秦继英笑了:“你这个小嘴只记得吃啊!好!收起来!收到哪里呢!” 青青忙悄声说:“不能放在被子里!爷爷每次藏到被子里!奶奶都找出来了!枕头里!放枕头里!” 秦继英就抱着青青,依她言把钱藏在了枕头里。 早饭是米酒,油条,鸡蛋,还有包子,馒头。想吃什么,自由选。 吃完早饭,灵凤开始到相熟的人家去拜年。 母亲交代的要拜年的人家。 第一,所有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必须去拜。 第二,隔壁邻舍都要去拜,远亲不如近邻, 第三,所有亲戚家都去拜。 所谓“五服”,就是农村的按血缘关系远近排的本家。 “一服”最近,是同一个爹, “二服”是同一个爷, “三服”是同一个太爷, “四服”是同一个曾太爷, “五服”是同一个曾老太爷。 出了五服,就不亲了。 没出五服的本家,是做什么事都要来帮忙的,农村里家族观点比较浓。幺爷,就是灵凤家最近的本家。幺爷和灵凤的爷爷是同一个父亲,灵凤的爷爷是老大,所以他们的血缘还在“三服”上。 灵凤问母亲,要不要到幺爷家里,母亲说“还是不去了,心里乱七八糟,哪有心情招呼人呢。 灵凤就从最近的人家起开始拜年。来到自己房子的北边的大叔家。先从隔壁拜年。 “肖大婶,大叔,给你们拜年了,祝你们发财! 肖大婶答应着:“发财!发财!都发财!” 大叔赶紧招呼:“三儿,坐下!吃点糖果!听说,你期末考试又得了全校第一啊!啥时把经验也跟你平弟弟说一下。” 灵凤谦虚起来,母亲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人不能太张扬! “没有什么经验!平弟弟成绩也很好啊!他将来比我还强些呢!” 大婶和大叔笑得合不拢嘴:“瞧这话,将来又跟你妈一样!能说会道!” 灵凤坐了不到一分钟,忙站起来:“大叔大婶,你们忙!我还要去拜年呢!你们是第一家呢!” 大婶高兴地忙抓起一把糖果,塞进灵凤的口袋里:“好好!真是懂事的孩子!快去吧!” 农村人做衣服,小孩子的衣服都要做两个大大的口袋,可以在里面装很多东西的。特别是过年,那是拜年的人家越多,装进去的东西也越多。 灵凤告别大婶大叔,来到了吴婶和二叔的家里。 那次,灵凤挨打,吴婶及时地喊了一声,叫醒了灵凤,避免了一顿臭打。 吴婶看见灵凤,一把拉过来:“啧啧啧,你看这!三儿啊,都说越调皮的娃,越有出息!你看不是吗?连你二jiejie都打歪倒了,我看,你将来就是有出息!” 灵凤汗颜了,没有想到:这真是“一白遮百丑啊”!就因为这成绩一突出,这打人的缺点也变成优点了。说什么“越调皮越出息!” 灵凤赶紧说:“大婶,我以前不懂事啊!以后再不会打二姐了!多谢你啊!多亏你喊了一句!要不然,我妈就要拿刀砍我了!” 吴大婶嗔怪地说:“看你这孩子!谢什么啊!再说,你妈也只是吓唬吓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