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升南路_第七章:九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九寨 (第3/3页)

厅简单用餐,然后卓玛拿出地图,几人商讨后决定行程安排。

    下午:就近在树正景区看看,游览荷叶寨、芦苇海、火花海、树正群海、瀑布,诺日朗瀑布。

    晚上,品尝本地烤全羊,因为这是九寨沟的羊。

    明天:早上9点重点游览镜海、珍珠滩、五花海、熊猫海、箭竹海区域,下午然后折回来再看看几个古寨、五彩池和长海。

    这样安排时间就比较充足,不至于像旅行团那样仓促赶时间,什么都看了但一样也没看明白。张俊与卢桦从广州远道而来,也不是常有机会就能来九寨沟,当然希望不要走马观花。萧松就更别说了,他还需要时间进行创作,尤其是还多了几个免费模特,机会难得。所以,这样的安排皆大欢喜。

    沿途进寨,民居、寺庙、河谷、草地、山口,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五颜六色的经幡拉起一道道的独特风景,尤其惹人眼目。这些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有三五米,六十厘米宽,在风中呼呼作响,甚为壮观。

    这些经幡对外地游人而言,不仅仅是一道风景,而是谜一般的存在?

    它们代表着什么?

    除萧松外,其余几人都是第一次进入藏区,新鲜好奇之外,还有一种对藏文化的探寻。

    卓玛看出大家的疑惑,开始主动介绍经幡。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XC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了连接神与人的纽带,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风吹得呼呼作响,就像是在对神述说------

    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在藏区的各个地方,你都不会错过经幡的身影,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经幡一串串,一从从,一片片的散落在藏区大地上,留在我们的心间。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

    这些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和藏区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艺术一样,经幡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插于每户人家的经幡来说,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藏历新年初一过后的某个良辰吉日。而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

    经幡-------原来这么深奥!

    燕子原本想在经幡面前照相的,现在不敢了,深怕对众神不敬。

    只有萧松,带着一颗尊崇的内心,留下一幅幅不同的经幡画面。

    他们到达的第一个寨子,荷花寨。

    荷叶寨是进沟的第一个寨,也是九寨沟中最大的一个藏族村寨。从高空鸟瞰整个寨子,则形如其名,就如一面伸展开的、巨大的荷叶。村寨以田园风光和藏族民居建筑著称,春天万物复苏,夏季苍翠诱人,秋天纯朴浪漫,冬季白雪皑皑。

    卓玛说:“来这里的人都会去一个地方,尤其是恋爱中的年轻人。”

    “什么地方?”燕子迫不及待的问。

    “寨子后面。”卓玛边说边往寨子后面走。

    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巨松。傲然挺立,苍劲伟岸。树上挂满了哈达,巨松随风摇摆着枝条,好像无数双挥舞的手臂,在恭迎着每一位游客的到来。

    卓玛向大家深深的鞠躬后说:“这是我们的迎客松,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欢迎大家来到九寨沟。”

    大家都被这颗巨松所震撼,情不自禁全方位打量起来。

    “我给你们照几张合影吧,来这的客人都会照相的。”卓玛提议道。

    萧松欣然应诺,开始指导卓玛如何使用相机。还好,作为一个经过专业培训的导游,卓玛熟悉当下各种品牌及型号的相机,稍作说明便会使用。

    百年迎客松为背景,古寨背景。

    六人合影;由卓玛完成。

    粱晓芳,燕子两人组;粱晓芳,燕子、萧娜三人组;张俊、卢桦两人组;单人组;由萧松完成。

    萧松、萧娜两人组;燕子拉着萧松两人组;燕子拉着萧松、萧娜三人组;卓玛完成。

    萧松是给别人照相的,自己还很少被别人拍摄过,刚开始是各种的不自然,表情僵硬,在萧娜与燕子的指导下才稍微缓和,完成了几张勉强能够用的照片。

    做导演与做演员原来有着这么大的差异。

    然后大家才继续下一个景点------芦苇海。

    芦苇海,海拔2140米,全长2.2公里,是一个半沼泽湖泊。荡荡芦苇,一片青葱,有风吹来便绿浪起伏,飒飒之声,委婉抒情,使人心旷神怡。

    灌河入海处两翼有上万亩的低滩,一望无际的沼泽湿地是就芦苇生长的地方。每年春暖花开,株株芦苇破土而出,笔直秀挺,不久就绿枝依旧,连成一大片。芦苇丛中,密草丛生,野花缤纷,如繁星点缀;连绵起伏犹如大海一样壮观。因此得名芦苇海。

    现在,已有部分芦苇开始开花,,鹅绒绒的芦花掀起层层絮潮,充满了生机。

    因为海拔的原因,此处的芦苇不似低海拔地方的芦苇那么高大。更奇特的是,芦苇在海子两边茂密生长,中间却很是默契的留出一条水带出来,飘逸的水带蜿蜒穿行于芦苇海中,把芦苇海平分成两半。水带有着美玉一般的光泽与色泽,犹如玉带一般。传说中,这条美丽的玉带就是由九寨沟女山神沃诺色嫫的腰带所变幻而成。

    卓玛说,这个景点和下面的火花海都是不用下车的,车速慢一点就可以完全浏览,因为重点是在前面的树正群海和诺日则瀑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