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李家好儿郎 (第2/2页)
公子怎么会如说家珍般的将自己的信息一一道来呢? 陶应忍住刚才的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之后对李典说道:“人皆言我是天神下凡,汝等不信,今日让你信服罢了!” 李乾见陶应如此了解自己的侄子忙跪在地上道:“陶公子既是天神转世,肯定与我侄子有缘,今日我就将我兄弟所托托付给公子若何?” 李乾不是谄媚之徒,而且对曹cao忠心耿耿,一开始陶应倒是没想起来,但是一提到李典,他恍然大悟。自己曾在史料中似乎模糊记得他被曹cao派回去安抚百姓,吕布部将劝解他也跟着造反,他拒绝了,后来就被吕布手下杀了。 “伯父……” 李典慌忙跪在地上,李乾却将他推开道:“曼成,你爹将你托付与我,今日我亦难逃一死,你在路上就劝我莫要屠戮无辜百姓,你不该死,快投靠二公子吧,想必二公子天神转世,定是明主!” 旁边李整也劝了起来,李典犹豫不决,因为陶应似乎也没说要收他。 陶应重新拿起来一杯酒一饮而尽道:“曼成可留在徐州,我姑且接受你所托。你们二人,我无心杀你,他日曹cao来到,自当放你们回去,但以后莫要跟随曹cao四处残害无辜!” 三人听完,李乾忙跪地道谢,李典却不愿独自留在徐州也请求能同自己伯父一同回兖州,陶应却不在理会他就让人将三人押了下去。 三人被押下去后,臧霸等人一脸的不悦。好不容易抓到的人,没想到主公一句话竟然就给放了。 虽然不悦,但是陶应料事如神,他们却也不敢反抗。 望着左右,陶应举起酒杯道:“今日之功,待曹兵退后,我自当向父亲禀告!” 旁边孙观也满饮一杯后,一擦嘴巴说道:“二公子,我闻贤人皆赏罚分明,今日有一事不说出来,心中甚是不痛快。” 见孙观憋着一肚子气,陶应想了想,似乎很多将领皆是如此吧!于是忙说道:“孙将军有事但讲无妨,我非是听不进忠言之人也!只要将军说的但凡有理,我自当答应。” 陶应说完,众人紧绷的脸这才露出一丝战胜后该有的喜悦。 “二公子,若论军功,徐将军升迁萧关县令,我等并无怨言。然赵云初来,并未有任何军功,二公子却对他宠爱有佳,将士们出生入死皆不得为一县之长,而赵云初来便领梧县县令,大家心中皆有怨言也!” 孙观说完,陶应听后,沉思了一会,没错,似乎自己给别人封官进爵的确是随意了些,他只是知道赵云是三国时期名将,却考虑欠佳,忽略了这些老将的想法,尤其是数次担任先锋的孙观。 众人皆大气不吭一声的望着陶应,似乎在等着陶应的爆发或者别的,似乎他们早就商量了一般,大家都在等着陶应给一个说话,就连臧霸也不出来替陶应说一句话。 沉思了一会后,陶应望着孙观道:“孙将军所言极是,此事是我鲁莽了。待曹兵退后,我已准备向我父亲举荐臧霸元帅为广陵太守。徐州北方皆遭遇曹兵之祸,唯独广陵最为富裕,臧霸将军以后要守好广陵之地。 然广陵之地有数城之多,我欲举荐孙观将军为海陵县令,吴敦将军为射阳县令,孙康将军为盐渎县令,尹礼将军为海西县令,不知几位将军意下如何?” 陶应说完,臧霸率先从座位上走出跪在大殿上道:“多谢主公提拔!” 孙观等人也忙过来跪下道:“谢主公提拔,末将以后定然万死不辞!” 陶应慌忙将众人扶了起来,度过了这一阵危机,却不想一会旁边的尹礼又问道:“将军,当真要放李乾等人走?” 众人最不愿意的就是好不容易抓到一个人就要把对方放了,陶应点了点头说道:“曹兵势大,我等抵挡不住,不如待曹cao至,我等卖他一个面子。诸位将军请放心,我既然放他们走,就知道他们定然会死在兖州,然我欲留李典在军中效力,不能亲除李乾也!” “李典也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又有何大用?” 旁边有人不服气,陶应却举起酒杯道:“我亦不知,然我听闻李典之名,脑海中便浮现他的字号,想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将一切推向老天爷去解释吧,众人听闻,又不敢怀疑于上天,只能作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