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第1/2页)
1937年8月4日,台风横扫上海南京,可即使是台风也无法扫去战争靠近的步伐。 8月4日,白崇禧率潘宜之、黄季陆、刘斐等飞抵南京。第二天,即8月5日,日本的报纸就作了报道,冠以大标题,称“战神(指白崇禧)到了南京!中日战争终不可避免!”(《白崇禧回忆录》) -1937年8月5日快讯:据日重要人物谈话显示,日方对张自忠已不信任,称张为“利禄之流”,表示对张已无期待,故平津将另有演进。-1937年8月5日快讯:我平汉前线之便衣队,已将良乡日军驱逐,现已入驻县城。-1937年8月5日快讯:保定现人心安定,未发现日机。据报日军正向平绥线源源开进,南口战局转为紧张。-1937年8月5日讯:据外讯,日方运送大批黄金到美,联系购买军火。华盛顿观察家认为,若中国对日仍持容让态度,则华北局势必然危机,后患则更甚。-1937年8月5日讯:据南京某慈善机构接天津电:日军正逐户在天津开展搜查,凡发现年壮且活泼者,均指为形迹可疑,拖出枪决。街旁死尸累累,伤心惨目。-8月5日快讯:我军汤恩伯所辖之第13军第89师主力进入长城居庸关,到达南口设防。-1937年8月5日快讯:福州日领事在日人所办《闽报》发表谈话,表示信赖我当局诚意,切望各方注意,勿因小事引起争端,并澄清并未向当局提出借用飞机场等要求。-1937年8月5日快讯:日官方公布日军伤亡人数,7月7日卢沟桥事变始至8月4日,日军共战死364人,伤869人。-1937年8月5日快讯:英舰四艘已停泊青岛港,不日将有更多英舰前来。-1937年8月5日快讯:顾祝同以国难日亟,电令川康各军务必于8月15日期限前整编完毕,据悉至5日,大部分川康军队已经整编完成。-1937年8月5日讯:苏联报纸痛批日本对华侵略行为,认为英美妥协政策助长日气焰。-1937年8月5日讯:日众院继续讨论华北事变,充满扩大事态空气,年度预算总额逾34亿元,侵华追加经费亦在审查中。 这一天下午的玄武湖畔,我和张治中两位国军上将,戎装整齐,坐在高鹏划桨的一条小船上,密谈。 张治中,他是京沪警备司令,未来的第九集团军司令,淞沪会战第一阶段的中国陆军实际指挥人。 看到张治中的时候,我已经快认不出来他了。本来他就瘦,七七事变前,他又得了病,专门去青岛养病的,七月八日,他接到了军事委员会急电,义无反顾地马上赶回了南京。他是一二八战役的中国陆军主帅之一,可是当时为了不刺激日军,常凯申要求他的第五军隐姓埋名,连军服都换成十九路军的。官兵均受到很多委屈,因为各界人民都把中央军和十九路军作比较,甚至第五军的伤兵在上海的医院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有的医务工作者只愿意治疗十九路军的伤兵,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十九路军在抗战,中央军都是见死不救。 张治中是个爱国的人,他没有因为人民的误解而灰心丧气,可是他却因为一二八战役没有取得全胜而耿耿于怀。五年来,他时刻想着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一定要和日本人决一死战。天随人愿,日寇疯狂侵华,终于来到了七七事变的历史时刻,全民族的抗战就在眼前,张治中和第五军将士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扛起抗日大旗了,他们真是士气爆棚。 不过,我不愿意他们像另一个时空,因为对攻坚作战的准备不足而那样白白地牺牲,所以,我和老同事张治中在玄武湖畔有过一段密谈,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湖畔密计,小小地改变了淞沪会战的历史。 【1937年8月6日】-1937年8月6日快讯:汉口局势突然紧张,5日下午开始,日租界宣布戒严,日海军陆战队登陆布防,各领馆亦准备应付突变。我当局向其质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