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2/2页)
因应株韶段之特殊环境,需要一种轴重小,爬坡力强之机车。故由当时铁道部技正应尚才设计,委托英国沃尔冈(VulcanFondry)公司细部设计并制造24辆4-8-4型蒸汽机车。当时西北酒泉民生机车厂刚刚投产,于是向铁道部购买了机车图纸专利,成功生产,该型机车是在旧式机车的基础上,结合诸夏国铁路的使用特点设计的。整个设计周期只用了半年时间,堪称奇迹。由于国内的机车厂都不具备制造它的能力,中标承造KF1型机车的是英国的沃尔冈机车工厂,铁道部特聘应尚才亲赴英伦监造。在应尚才的《传略》中,对此型机车的设计是这样概述的: 一、通过改进锅炉、炉床结构和大小烟管的布置形式,采用E型过热管和复式汽阀,在不增大锅炉尺寸的条件下,扩大了蒸发、传热和过热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KF1型锅炉蒸汽压力达15.5公斤,美制玛莱特4型机车的蒸汽压力为15公斤,英制玛莱特2型机车为14公斤)。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火箱板,提高锅炉气压到1.55兆帕,因而机车的功率较大,保证满足快速启动、长时间运行和多拉快跑; 二、机车走行部分采用2对导轮、4对动轮和2对从轮(即2-4-2轴列式),用较多的导轮和从轮轴分担机车重量,动轮的轴重因而适当减轻(KF1型总重139.598吨,比美制玛莱特4型机车的总重轻150吨),使机车可以通过设计承载能力为古柏氏E-35级以上桥梁。导轮和从轮的双轴转向架还可以保证机车安全、平稳地通过小半径曲线,因而机车可以在建筑标准偏低的我国铁道线上行驶; 三、改进了驾驶室的布局,从轮和煤水车轴箱配备了恒温式自动给油装置、自动加煤机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改善了司机和司炉的工作条件; 四、据对机车性能的整体要求,在设计中注重实现锅炉供汽能力、汽机工作能力和68吨粘着轴重的均衡配合,整个设计比较经济合理。机车轮周功率达2350马力,在当时除去8轴4汽缸的马兰特型机车外(即美制玛莱特型4型机车),是最大的一种蒸汽机车。 除此之外,在机车性能评价、重量分配方法、汽机阀动机构设计、牵引计算等方面也都有所创新和改进。 民生机车厂在1935年中旬生产出了第一批KF1机车,投入运营后,证明性能良好,深受赞赏,牵引力大,可牵引的重量能达到二千吨之多。当时津浦铁路所用机车牵引重量才八百吨。长安与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的镐汉\申\平通车速度快、服务好、科技先进,是当时西北工业和服务业高水平的体现,也是西北人民的骄傲。 镐汉蓝钢通车从长安到汉口仅仅需要二十四小时,李子彝和另外几位受邀的西北名流们乘坐了豪华舒适的头等车厢(国民政府报销),轻松愉快地到达了汉口,换乘轮船后,于七月十四日到达庐山,李子彝作为西北边区国民参政会的议长,被石城国民政府安排入住了仙岩饭店,原名仙岩客寓(FairyGilenHotel),是英国传教士都约翰建造,由7栋房屋组成(原94至97号),是当时牯岭上设施最好的饭店。入住后,他发现这里已经是名流汇聚了,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大校长蒋梦麟、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长马寅初、商务印书馆经理王云五等都到了,当天晚上散步归来,在酒店大堂还遇到了胡洪骍。胡洪骍是在一九三五年被李子彝聘请为西北联合大学名誉教授的,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在诸夏国文学界广受尊重。1923年国立西北大学时期,设立了文学院,新的西北联合大学也很重视文学院的教学研究,故此广邀国内文学名家作学术交流,胡洪骍很愉快地接受了西北联合大学的邀请,随后每年都会抽时间到西北联合大学作一定的教研活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李子彝比胡洪骍整整大了一轮,胡洪骍虽然力主以白话文写作,然而他对李子彝这样精通古文的大家却是很尊敬的,而且李子彝有学问,作实事的风格正是胡洪骍所提倡,故二人一直相谈甚欢,每次胡洪骍去长安都会与李聚会,二人还有诗歌唱和,收录在了李子彝诗稿《老曼斋诗存》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