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8 先遣战斗(三) (第1/2页)
258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将打将,兵打兵是常理,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的西欧和日本,骑士或武士把家族的名声和个人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此他们不屑与农民交手,更不愿意死在农民手中。 欧洲在与伊斯兰教徒的征战中慢慢体会到个人荣誉必须让位于家族名声的重要性,着手进行军制改革。武将单挑这种模式渐渐消失,古马其顿,罗马时代的军事方阵战术重新吃香, 但是在日本,在武士道精神的鼓舞下,这种战斗方式尽管早就被后来各个时期的军事名家认为不可行,却极其不可思议的一直流行到了明治维新,西乡隆盛在西南叛乱时,还穿着甲胄与政府军打过几次。 蒙古入侵前,日本人的战法就是小股部队各自为战,一方将领首先通报家世和官职挑战,对方阵中地位相当者出阵通报家世和官职后应战。 所以当他们遭遇蒙古骑兵排山倒海般的突击阵形头脑简单的蒙古鞑子其实也是跟金国和宋国学的时,不但被揍的毫无还手之力,而且还莫名其妙这帮野蛮人完全不讲规矩啊 在欧洲,战场以外的骑士决斗一度也很盛行。即使在混战中,骑士们也会有意识的寻找对方身份相当的人来较量。欧洲和日本的各家族都有自己的纹章和旗帜,作战时有专门的人通过纹章识别和记录参战的各家族。 所有伟大的战役都通过史料和文学广为流传。通常贵族之间的交锋是一对一的,高尚的,著名的骑士或武士如何战死,被谁杀死都有详细地记录。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源平合战中纯粹的武家源氏就比贵族化的平氏龌龊得多,单挑时经常伴随着一些小动作。即便是源义经,也是阴谋胚子。 我有时候就怀疑三国演义的作者老罗是不是真的军事家出身,既然他在张士诚那里做过事,打过仗,那就不该写出来将何人,xx的xx是也,无名小辈,速来受死,不到三回合,斩于马下,掩杀过去之类的情节啊,白痴才会这么打仗像诸葛亮那样的武功不行的人岂不是混不下去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老罗自己胡扯之后,接下来的演义小说的作者都开始模仿他了,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传奇,说岳全传等小说的战争场面全是这种模式了,还出现了什么天门阵,朱雀阵之类的逆天的阵法。。。。。。难道古代就有玄幻小说了 估计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哈赤,看的只是其中的智谋情节,戎马一生的他估计对书中的战争场面都是一笔带过。 最搞笑的是,网上有不少喜欢三国流的作者竟然那也是这么描写战争,看的我都快乐疯了。 此时的情况比较僵硬。 别动队希望忍军先行攻击,同样的,忍军也希望是敌人来下这个第一手棋。 他们都希望能使用防守反击的战术。 于是,阵地上就在不知不觉中沉寂起来似乎战斗已经结束了。此时无论哪方面都摆着三条路:一条是保持对抗的形势;一条是坚决进攻;一条是退出战斗。 别动队是绝对不会退却的,山崎长德知道自己的行动成功与否关系着主公的战略大计,要是这么离开,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就算是在家中效忠两代的老臣,主公也会毫不留情的给予惩处 而忍军方面,兵力居于劣势,但在后方会有吉川元春的军队来配合,有很好的条件走第二条路;但经过一天的痛苦教训和折磨,已经失去信心了。 他们也吃不透眼前的敌人究竟是先遣队还是跟他们一样是忍者一样没有旗帜,甲胄上也没有家徽,手中武器更像是为了突击速战而做的。 退却是不愿意的,因为这和作战的决心完全相连,忍者也愿要用必死的决心来证明自己。 而且当前的情况也没有理由和必要走这条路,只有保持对抗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估计驻扎在银山上的大军,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赶过来打击这只奇特的部队。 即使当时不能赶到,第三天上午是无论如何也会到的。 其他方面的友军也有可能来增援。这种祈望,他们从战斗开始就存在着,特别在经过几次攻击还不能解决战斗时,更是这样。 山崎长德不愿意再等下去了,他知道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一样要遭受处罚。 山崎长德这时候正坐在最前线的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