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3376 北条上京 (第1/5页)
373 大家好像对这本书明明是在用第三人称的语气叙述,却在用第一视角展开故事有些不满,那好,本章开始,我就试用一下第三人称吧,如果大家看着习惯的话,就沿用下去吧。 在三月的中旬,离开了美浓之后,北条家的大队人马,终于浩浩荡荡的抵达了安土城。 此时,距离春日祭,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北条氏规等年轻武士,比不上北条氏政和北条纲成那么稳重成熟,它们对与织田家,是极端反感的。 但是之后,从尾张到近江,沿途,他们得到了织田武士们的盛情款待,使得原本满怀愤懑的他们惊愕不已。 他们本想存心挑剔织田家的无礼和慢待,说白了就是想找茬,热出一些是非来。 可是无论怎么瞪大眼睛,亦丝毫寻不到借口,找不出异样。各地大名城主无一例外郑重相迎,若大名不在,则由城代、奉行等重臣出迎,非常周到。 北条众人每到一处,吃的都是精米,马粮、干草、木柴等也都准备周全。 这样一来,反倒是他们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想不到这些近畿人对我们这么客气,完全看不出来有敌意嘛。 嗯,说不定是织田将军的命令,听说他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呼,他们这么客气,我无论如何都不好意思发火,弄得现在浑身不自在。 是啊,这样一来,反倒显得我们北条武士小家子气了。。。。。。不过也不能就此放松警惕,可不要忘了,织田家可是本家目前最大的敌人啊 陆奥守大人说的对,那织田信长虽然是大将军,但也是第六天魔王,是个蛇蝎心肠的男人,一旦我们对他没了防备,可就危险了。 此处的陆奥守,指的是北条氏辉,彼时其官拜从五位上陆奥守。 大队人马由若宫街道,经粟田口来到安土町,聚在两侧迎接的百姓,表情令他们颇为意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平民因为身份低贱再加上反感暴力的关系,总是对武士和军人充满着畏惧和憎恨,这在哪个地方都是如此。 但是北条武士们所见到的,却并非是这样。 百姓无丝毫惊慌,个个平心静气,只是不断盛赞这些关东军甲胄样式威武,以及他们携带的礼物的豪华。 一些杂在老百姓当中,长年退隐居住在安土城的公卿,原本也和北条武士一样忐忑不安,因为大军开赴,总归不是什么能令人安心的事,但此时也都平静下来。 如此庞大的队伍上京,百姓却丝毫无惊慌之色,即便在天皇权威还比较有效的平安时代前期,也不曾有过这般气象。 对了,说到庞大,就要说说这支队伍的详细人数了。 不过这似乎是个谜案。 日后,北条氏政自夸自己上京,足足带了关东八万铁骑,当然了,只要大家脑子没有没有犯二,就知道这个老家伙的话一点可信度都没有关八州撑死了,能聚集的军队也只有八万好嘛你难道把他们都带上京了 不过织田幕府的官方资料,却记载的非常含糊,只说了氏政公携数万兵马入京,而大将军身边的御用文人,太田又介牛一先生,则在他的著作信长公记中说:北条氏政公所率领之大军,一万有余,军备华美,令人称羡。 太田牛一作为织田信长公的近臣,其所见所闻,自然是有理有据了,但与其同时代,并且身份更加高显的明智小五郎,所言却不是这么回事,在云州笔记中,他叙说自己参与了迎接北条武士的仪式,并且大致统计了北条军的数目,约有两万。 因为信长公记和云州笔记都是后世研究战国史的重要史料,再加上一万有余和约有两万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误差,所以后世的人都认为北条军的实际数目就是在一万到两万之间。 本来事情的讨论就该到此为止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一天,在日本热海旅行的某个年轻人,却意外地在某座山上,挖出了另一本有明智小五郎所作的日记型史料武州狂言的首稿。 且不说那个因为同时在此处挖出了明智家的巨额藏金的年轻人有多幸运,这本书的出现就是一件震动日本史学界的大事 与云州物语中,年轻人的奋发向上不一样,武州狂言中更多的是类似中年人的唏嘘感慨,大概与明智本人被贬谪的经历有关,彼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奋发向上,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心境,其年少时总是豪情万丈,而中年少了当年的豪气,也少了年少时的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尽管写这本书的时候,明智也不过区区二十七岁而已。 因为自身的经历,所以明智先生对信长公,有着不小的怨言,这些怨言都写在了武州狂言中。 为了不使自己因此犯罪,明智在完成狂言之后,只保留了自身的故事与在关东的见闻,而怨言则仅仅保留在了首稿中,没有与全书一起刊行。 而之后不久,首稿便神秘消失,明智本人对此三缄其口,而元禄大狱中,石田三成曾经想搜寻到首稿作为处决明智父子的证据,但没有结果。 这个那个幸运的年轻人将首稿从地底下挖出来,许多事情的真相才得以披露。 扯远了,接着讲,武州狂言的首稿的史料真实性自然远远超过之后的文本了,另外,史学家也在这其中找到了更多关于信长公时代的,不为人知的事件的内幕。 其中,明智对于北条上京的记叙是,奉公方谕令,安土诸奉行备齐三万人之口粮,以待关东公北条氏政到来。 而后,首稿中还记载,明智在关东修筑江户城的时候,与曾经参与上京的北条美浓守氏规有过对话,也说到了氏政公三万军在安土城。 如果北条上京的人数是三万的话,那么之前的结论就要商榷一下了。 史学界再度为此展开了腥风血雨的争论。 倒是那个幸运的年轻人,因为挖到了明智的宝藏,而发了一大笔横财,自此变成了一方金主。 之后,他更是用这笔钱干出了许多了不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此时映入轿子中,北条氏政眼帘的街道,反映出了一派太平景象,甚至包括与世俗事务无关的南蛮教堂和佛门宝殿等宗教工程在内,到处都在修房建屋。 恍惚间,北条氏政甚至都要以为,这里便已经是京都了。 二十多年前,自己还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家臣,奉父亲的命令去京都求官,那时,琵琶湖沿岸战火不息,房屋残破,饿殍遍地。。。。。。与当年相比,此时,琵琶湖岸边的百姓、大地、城市和天空都完全变了,似乎真的到了太平盛世了。 北条氏政心中有些苦涩,这一切的太平景象,都是那个男人的努力啊,自己在关东呆的久了,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了不起的人。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股熊熊燃烧在其心中的火焰开始蔓延了,北条氏政好久都没有爆发,都以及自己已经丧失的好胜心和斗志,在这一刻,又重新的出现了。 与织田信忠不一样,织田信长毕竟是朝廷册封的大将军,是天下武士的领袖,织田信忠好歹还可以以美浓国主和织田家督的身份,亲自出城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