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_一百一十一章、来者不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一十一章、来者不善 (第3/4页)

李木匠的解说,大家这才凝神重视起来,这种几乎全身是刺的石堡,哪怕鞑子兵爬到了堡顶上方,恐怕也难以入内。

    不过,眼下天寒地冻的,能去那里开始修建石堡吗?李木匠也不清楚,尽管从黄家执事那里,得知在低温天气下,给灰泥掺入适量的青盐,就可以大大提高灰泥凝固的硬度,只是现在的气候真的不是建筑的好时候。

    “本官知道现在气温太低,匠人们手都难以伸出,所以,目前只是先把地基挖好,驼队可是带来了五百的土工弹,一旦可为,下一批马上运到,”萧夜明白急于求成的后果,戈壁滩上的白毛风犀利,冻死军士匠人的事他干不出来。

    “况且,此次本官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就种在石堡附近,明年牧草反绿后,哼哼,就是鞑子也得看清楚了再下脚,”萧夜冷哼一声,眼角闪过一丝寒意。

    他的话,虽没有明说,但在军舍里的众人,后背上突地一凉,那好东西,不消说,肯定是藤草了。

    想想被藤草环绕的戈壁墩堡,就是满心热枕的秦石头,也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向百户提出来,去哪里值守了。

    商议完毕,有伙夫端上了大盆煮熟的马rou,加了沙葱、八角佐料的大块筋rou,虽然糙了点,萧夜却是吃的津津有味,麦酒喝了两杯。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天色尚黑,石堡门口的台阶上,就有大队骡马、战马被牵了出来,小心地走下冻的光滑的石阶。

    三人一队的斥候,早就放出去了,按时间算,黄汉祥他们的驼队,最晚今天也该到了,必须有人在外面接应。

    五十名军士护着骡队,十几个穿着厚厚皮袄的工匠,拉着载重的骡马,前面还有两辆拖架,一个上面装着那挺重机枪,另一个蒙着厚厚的牛皮帐幔,有百户亲卫守着。

    萧夜、王猛带着队伍,出了大沟,直直向北行进了二十里地,这才停下了脚步,身下的战马也累的嘴角泛沫。

    找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军士散开两队,秦石头带队居中在附近架起机枪,开始戒备,工匠们忙着清理脚下的积雪。

    十名亲卫把拖架上的牛皮帐幔,解去绳索摘下,露出了一个幽青的石磨;为了确定这个石堡位置,萧夜不惜让马道石堡磨坊里停工了一个,军户们可以好好地休息几天了。

    丙字号石磨搬下放置在坚硬的沙地上,有亲卫随意地捡拾了几块石头,塞进磨眼里,一人转动磨盘,很快就看见有细细的淡黄色灰泥粉末,从槽口里流了下来。

    “百户大人,就这里了,”验看过灰泥粉末,亲卫大声地喊道,随着远处萧夜的手势,一个高大的帐篷竖起,罩住了这个醒目的石磨。

    见亲卫把帐篷竖起,李木匠带着几个工匠,选好位置,抡起铁钎大锤,在冻土上凿挖出了几个洞坑,把一枚枚土工弹放了进去。

    “彭、彭、彭,”随着低沉的爆炸声,碎石沙土飞溅,两人深的巷道开始挖掘,骡马拉着两根长绳,长绳末端串绑着几个镶铁皮木箱,装运土石就靠它们了。

    有着土工弹的大量使用,五丈长一丈宽的巷道,半天时间就有了模样,深度只挖到了三尺,由于没有铁条运来,巷道上方的灰泥盖板无法打制,现在只能摆在那里了。

    但是,冻土地带土层的坚硬,让土工弹消耗巨费,四方墩堡那长宽各五丈的地基,还没挖出一半,土工弹就消耗殆尽了。

    萧夜亲自带着亲卫,把上百截一尺长的藤草枝干,沿着墩堡四周外十丈方圆,挖个深坑全部埋上,把混着积雪的浮土砂石填上就好。

    下午时分,余山带领一队军士,押运着三十多头高大的骆驼,满载矿料,出现在斥候的望远镜里。停顿了近半个月的通道,趁着寒雪天,白龙湖的人马出现了。

    见此情景,萧夜相当高兴,等到余山赶来见礼,遂询问了白龙湖情况后,让他指挥军士,把矿料全部就地卸下,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这些矿料没人会在意。

    “今后鹰爪堡建成,白龙湖矿料,运送至此为止卸下,不用送往马道石堡,”

    两队合一,萧夜带着军士工匠们,把石磨架上拖架覆盖捆绑结实,天黑前直接返回了马道石堡;一天下来,众人连冻带累,要不是暖手,还有几个营房帐篷能轮换抵挡风寒,怕是一半的人都得带着冻疮回去。

    路上,余山和几个白龙湖旗官,对秦石头看护的拖架很是感兴趣,但有百户在旁,只能忍着好奇先回石堡了。

    马道石堡,赶回来的萧夜,吃过晚饭后,在军舍里召集了众旗官,当众宣布了白龙湖兵制一事,把委任黄汉祥、余山、杜丁为百人长的信件,交给了余山。

    三个百人队,三个百人长各执一队,但战时余山、杜丁归属黄汉祥统管,他的资历也足以服众。

    这种表面缩编,暗中扩大兵力的好事,余山和几个旗官当然乐的合不拢嘴了,百人长的粮饷可是比照百户来的,那总旗、旗官、军士等级的待遇,和大明军队里同阶相比已经够高的了。

    尤为重要的是,今后百人队里的军士不只是汉人,就是蒙古鞑子经过考验,忠诚的也能加入,只要能严格遵从军令就是了,这对于白龙湖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了。

    白龙湖控制下的鞑子部落,有青壮牧民超过千人了,这股力量如果把握好了,哪怕是二选一,也有三百控弦骑士能归入釜中。

    当然,挑选出终于百户所的鞑子骑兵,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让王猛他们遗憾的是,百户拿出的这种百人队制,仅仅在白龙湖施行,粮食和人口的限制,萧夜也是无奈。

    “余山,他和黄汉祥比,机敏有余胆略不足,比起杜丁来谋断可陈,如果再磨练一两年,也堪可大用,”清晨,余山一行拉着炒面罐头和丝绵大衣,还有一些弹丸返回了;站在堡墙上,萧夜静静地看着远去的队伍,对身边的王猛说道。

    余山带来的五十军士,留下了二十人,两队小旗被编入了王猛的旗队,现在,马道石堡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百户所的兵力。那些马贼俘虏,被他带回了白龙湖。

    “那,百户的意思是”王猛面色不变地问道,他和王大力他们相比,现在只是唯百户军令行事,对那远在天边的朝廷,没多少敬意。

    “嘿嘿,指挥使司衙门里,还有锦衣卫,本官应该被盯上了,那马贼僵而不死,或许也在暗中窥视石关屯,本官不得不防,”萧夜冷冷地笑道,“马道石堡,你小子一定要看好了,这是咱的一条退路,等雪化了,梅儿她们就会转过来看看,你要仔细了,”

    “晓得,”萧夜这推心置腹的话,让王猛浑身一凛,肃然应道。

    “这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