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三十四章、大明版的经济制裁 上 (第2/4页)
人无一活口,黄家正在追查凶手,如若有消息,一定会即刻告知,” 老吴低沉的话音,让拿着书信的家卫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盯着老吴的脸庞,“那护卫里?” “小毛,回来,多嘴了不是,”矮墙后,刘小候露出了脑袋,一声呵斥,堵住了家卫小毛的嘴巴。 摆摆手让小毛回来,刘小候扫了眼老吴,似乎刚刚看见熟人,“吆喝,这不是黄家的老吴嘛,怎地今个有时间,跑咱这荒郊野外了,” 松开马缰绳,老吴笑吟吟地一拱手,“刘旗官,多日不见,还是那么精神,改日我请你喝汾酒,” “别,别,我一个小军户,当不得你高门大户的酒喝,喝醋都喝不起了,”阴阳怪气的刘小候,狠狠地瞪了眼小毛,“去,把书信传回去,看百户有交代没,别急急火火的毛糙,” 小毛有一个表兄弟在富贵楼里当护卫,刚才一时失态,现在缩了脖子,嘀嘀咕咕地翻过矮墙,拉过战马跳上去,踏踏踏踏地直奔北面的石堡。 见刘小候一反以前的近乎,老吴就知道,这趟差事怕是好不了了,但人家西门萧夜没得罪黄家,反而死了好几个亲卫,再加上百户所里的物资被夺,军户匠人大部分跑草原上去了,底下的军士没火气才怪呢。 割袍断义,割的不是时候啊。 小毛骑着战马,向北跑了半个时辰,穿过一片忙碌的工地,急急赶到了马道石堡,把战马交代给堡门口的家卫,快步冲进了堡里。 有着马道石堡里积存的黄灰泥,匠人们在石堡北面修筑的石墙,现在已经蜿蜒横刯在了山丘与马道之间,即将连接上了石堡堡墙;山丘顶部,已经开始挖掘暗堡的基坑了。 只要平整好了石墙内的地面,呈阶梯状修建的军舍,速度会大大加快,只要黄灰泥供应充足,王大力有把握在冬季来临前,让所有的匠户们住进带着火炕的军舍里。 甚至,连土地庙和商铺,都已经看好了地方,就在正南的山腰处,坐北朝南,是为风水最好的位置了。 尤其是百户大人居住的院落,他和李信安选来选去,好不容易定了地址,现在还是一片缓坡乱石。 作为原来旗队里的一个军士,小毛和大家一样,按时cao演火/枪、阵型,后来又有了阵地战、旗队进攻、挖掘战壕、警戒偷袭等演练,除了半月两天的假可以回家看看,其他时间都是在队伍里渡过的。 和以前春耕、麦收能请长假可以回家相比,现在确实是忙的回不了家,而且随时要和草原上的鞑子真刀真/枪地对着干,小毛起先适应不了。 但是,要是退出旗队,去了磨坊,不但每月的粮饷减半,又没有战场缴获,不说家里日子刚舒坦了没两年,就是脸面上他也难以面对曾经的同伴。 时间一长,大家都抗过来了,没看百户只要在堡里,也要带着亲卫,每天进行火/枪演练嘛。 不知不觉间,职业化的军队在萧夜的手中,已经有了雏形,只不过大家并没意识到此间的变化。 就是京师那里的正兵营,在管理军士的严苛程度上,和萧夜没法相比,一旬三cao的惯例,低廉的粮饷,压根就让军汉们提不起兴趣,能待在军营里已经不错了,溜号做其他营生的大有人在。 而在这水源极度匮乏的马道石堡,王大力的匠人后勤队,已经组织起了家卫们的家属,给各百人队的家卫们,开始了有偿的洗衣、缝补;一应工钱,家卫们给付的很痛快。 肥皂的出现,让大家使用多年的皂角粉,渐渐被抛弃了。 是的,以前的旗队的军士,现在是百户的家卫,除了身上的鸳鸯战袄换成了结实耐用的土黄色制服,其他的看不出变化来。 尤其是百户的那些亲卫,斜挂在牛皮带上的军用水壶,头上戴着的遮耳铁军盔,让以王猛为首的众家卫头领,眼红不已。 张忠霸占了萧夜的两个磨坊,在众多囚犯到达后,那供应石料、配料的速度效率,可是比王大力、马贵管理时,提高了整整一倍有余。 再加上那两个工坊区,根本就是昼夜轮流转,人歇石磨不停,直接让忙了几天的萧夜,再看到眼前浮现的画面时,直接就眉开眼笑了。 这似乎是双赢,萧夜在睡梦中,脑海里突然就蹦出一个词,他搞不懂啥意思。 扁圆形的军用水壶,装水三斤有余,壶口带铁旋帽,有皮套可以挂在皮带上;能防护耳朵、头部的圆顶铁盔,都是家卫们在战场上急需的,此刻出现在了军品目录里,他不高兴才怪呢。 十来天没有动用那个加工中心,里面陆续出现了几样好东西,他还得让下面的匠人们实验了用处,才能搞明白。 军用水壶和铁盔,好是好,唯一遗憾的是,这些铁家伙,都要匠人们刷上一层黑漆或者其他颜色的漆,否则就像那些铁箱子一样,时间长了生锈。 不用多说,洞道里崔红原他们两个往返,带回来的铁箱子里,上百套的水壶、铁盔,直接就装备了萧夜的亲卫队。 经过各百人队推荐的家卫精英,一番火器、体力、耐力大比,又有五十多人兴高采烈地进了亲卫队,亲卫队现有武装军士七十五人。 也只有进了亲卫队,才能被称作军士,门槛高的让众军户咂舌,宁少勿滥的刀子和孙小明,一如既往地遵循了百户的态度。 清一色配备了步枪的亲卫队,加上左轮短/枪、震天雷、军弩、狩猎刀的配备,戴上铁盔挎着水壶,一身的野战制服,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要不是王猛手里掌握着那挺大杀器,刀子已经鼻孔朝天了。 最关键的,是每个亲卫的个人粮饷,是比照着旗官,也就是现在的什长来的,其他的家卫不眼红? 当小毛寻到刀子时,萧夜正带着几个匠人、亲卫,在伙房旁的军舍屋顶上,摆上了七八个大铁箱,两顶展开的水伞也在上面,出水口对着敞开的箱子。 这些卸了箱盖的铁箱,被匠人们涂上了一层黑漆,用贵重的铁皮管打通了连上下部;最靠近房顶边缘的四个铁箱,下部凿开了一个空洞,斜斜朝下,接上了一小节的竹筒,用软木塞着。 有了太阳灶的示范,萧夜兴趣来了,就想在伙房旁的堡墙下,弄上一个简易的冲澡房,拉上帐篷做顶,各队家卫可以两天洗一次澡,比坐在木桶里爽快多了。 肥皂现在数量不多,每个家卫两月才派发一块,但是那个头分量十足,拿在手里就是半块砖头,足够用了。 “好了,今天日头足,下午就可以洗个温水澡了,”看着一溜水伞那涓涓水流,沿着一根长木槽,缓缓流进铁箱里,萧夜咧嘴对着匠人们一乐,“找油布把下面围起来,哪个洗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