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零二章 名垂千史 (第1/1页)
第七百零二章 吃完午饭后。 竣工典礼还没有结束。 郑淳带着顾律几人,身后跟着一票的记者,来到位于渤海港的海底隧道入口处。 这时。 数辆大巴车已经在入口处这边等候多时。 “记者朋友们,请吧!” 郑淳微笑着向记者们示意。 渤海隧道还未正式投入使用。 而目前这批人。 算是世界上首批达成渤海隧道的乘客了。 在记者们全部落座在大巴车上后,郑淳便扶着话筒,对几位司机师傅嘱咐道。 “渤海隧道试通车,开始!” “是!” 数辆大巴车开始启动。 车内的记者们满是好奇的张望着四周。 海底隧道的管道并不是透明的。 所以在隧道的内部安装了许多的照明灯。 把整个海底隧道照耀的如白昼般通明。 不过…… 话又说回来。 海底隧道的景致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 隧道内。 随着大巴车的徐徐行驶,郑淳就像是一个导游一般,介绍着渤海隧道的具体情况。 “渤海隧道全程131公里,南部的盾构隧道由46节管道组成,北部的沉埋隧道由36节管道构成,隧道全程共通过21个海岛,3个海洋珍惜物种保护区,……” 在郑淳的讲述下,时间流逝的很快。 一个多小时后。 在一段明显的爬坡之后。 众人明显感觉窗外的光亮陡然变得璀璨了几分。 这时,郑淳从椅子上站起来,微笑着张开双手,“各位,我们到辽东省了!” 记者们依次下车,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 一个半小时不到。 众人就从齐东省来到了辽东省。 这是在没有渤海隧道之前,众人从来没有想过的。 要知道。 之前,从烟城市到大涟市,即便是做高铁,也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 而现在。 通过渤海隧道。 只需要一个小时多点。 这实在是太过于方便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运货的大货车和大学生以及务工人而讲。 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而言所起到的作用,不用多讲,许多人都清楚。 可以说…… 渤海隧道一旦正式投入使用。 那对于华国经济繁荣发展所起到的促进左右,几乎是无法估量的。 海底隧道出口处。 不少国外的记者,目光中满是艳羡的望着这条落成的海底隧道。 “要是我们国家有这么一条海底隧道,那该多好啊!” 对于华国可以拥有这么一条跨通两个省份的海底隧道,许多国外记者都表示实名制的羡慕。 “郑总工,渤海隧道的预计使用寿命是多久呢?”有位记者举着话筒问郑淳。 郑淳沉吟了几秒,回答道,“按照预先标准,渤海隧道的预计使用寿命大概是在一百二十年左右,但是,由于我们管道接口处的偏差控制了毫米级别,所以,我可以打包票,渤海隧道的使用寿命撑过一百五十年,不成问题!” 一百五十年啊! 这个使用寿命,在所有的基建工程里,算是蛮长的了。 ………… 试通车结束。 渤海隧道的各项数据指标均正常,无论是路面平整性和耐压性方面,均符合验收标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