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碧山_第七十八章 有大医名曰仲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有大医名曰仲景 (第1/1页)

    食罢午饭,玄清又帮燕母诊治了一番,虽然燕母看上去气若游丝,身形消瘦,但也只是因为年老体衰所致,病倒是不甚严重,小宛带会的草药正能对症,只要以后再慢慢调养,当能恢复。

    告辞离开燕家,玄清对自己这位新迁至的近邻越发好奇,于是也不急于回观,而是往东走去。

    大雪已是深可至膝,但玄清和小落倒是闲庭信步,行在厚厚的积雪之上,仅会留下两行淡淡的脚印。

    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山坳外,两个小山包一左一右并行排列,中间仅留下了一道丈宽的通道,两侧是不足十几丈高的悬崖,如刀削斧砍一般。

    迈步而入,气温陡然而升,虽只是一处不深的山谷,但隔绝了外面的呼啸寒风,也存留下了谷内的温暖和煦。

    山谷不大,方圆也就几十丈,山谷东侧有处泉眼,不枯不冻,四季皆流,在泉谭一侧是一座小亭,是当年陈映父亲初至时所修,近二十年过去,已是有些残旧,白雪覆盖了亭顶,更显萧瑟,正应了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

    离得小亭不远,也是靠在潭水一侧,是一间草屋,扎着一道篱笆墙,墙里被打扫的片雪不存,篱笆门外也清扫出了一条小路。

    院子旁边是一处药田,半亩见方,田里种着几种常用的草药,有的还开了小小的花蕾,完全没有受冷冽冬季的影响,无视四季轮转,生机盎然。

    玄清前世时,曾经在书上看过,冬日栽蔬早在秦朝之时便有传闻,但明确记载的是到西汉元帝时,在一密封屋内,昼夜燃火,以升室温,种植葱、韭,但这种温室也仅仅是少量栽培蔬果,以供皇室,直到近现代,随着塑料工艺的成熟,方才在整个北方大规模普及,供应四方。

    眼前的药田显然不是温室之属,这山谷就算气温略高与外界,也远远不适种植。

    小狐狸已经来过好多次,蹦跳着炫耀道:“啊呀,我跟你说,那里可暖和了,我都不想出来呢。”

    玄清笑笑,再仔细观察,果然,在药田四周隐有淡淡的波纹,那是阵法的痕迹,一如玄清观内种植天星草的方法。

    “贵客亲临,老朽怠慢了。”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将玄清的视线拉回,就见篱笆门处站着一位拄着木杖的老者,头戴方巾,童颜鹤发,身子微微佝偻,穿了件灰白麻布长衫,大冷的冬日,却脚蹬草鞋,不见一点寒意,让玄清忍不住想起了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但苏轼那时候只是忍住寒冷,强行做作,眼前老者却是得了其中九分真意。

    玄清稽首行礼,道:“是贫道不请自来,打扰了先生。”

    “岂敢岂敢,道长请进。”

    玄清随着主人进到院中,入目便是一颗高大的杏树,杏树就与外面的药田一般,绿意盎然,开着淡白的花朵,观其粗细,不下百年之龄。

    “好一颗仙杏树。”玄清忍不住赞叹出声。

    “道长缪赞了,只是颗寻常杏树罢了。”

    进到屋内,首先就能看到屋子中间那座古朴的丹炉,黄铜之色,分三足而立,三膛六眼,上有云窗,炉身上刻有仙人炼丹图,炼丹的仙人与老者隐有几分相似。

    屋子里漫布药香,除了丹炉,尚有石碾,木槽,煮药的砂锅、火炉。

    两人分宾主落座,老者提起火炉上沸滚的茶壶,冲了一壶香茗。

    “不知道长如何称呼?”

    “贫道玄清,是邻近三清观的观主。”

    老者却忙起身,施了一礼,道:“原来是此山的主人当面,小老儿失敬了,失敬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