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发展之路 (第3/3页)
现行的资讯触点结构已经可以说相当泛用了,如果它们都不能在新的生命体中很好的起到作用的话…… 任务此起彼落,交织的信息流在存在性网络中涌动传输。帝国的标准主轴时间,就在这些存在于整个文明层面上的“日常”中大段大段的流过。 …… “陛下,对于新的生命的初步与中期研究,以及第十四天区的初步规划已经完成,第十四天区可能需要的世界结构已经完成上传。”在不断走向融合与联结的帝国网络之中,由皇帝议会与天区指挥者构成的帝国决策机构又一次通过了值得被他们注意的重大事件的相关方案。这一次,总旗舰暂时停止了利用概率闪电簇来进行的超大规模创世纪活动用以保障大容量实形资讯的传输带宽,许多布施在虚空中的资讯广播中转机构也将注意力全部调往这一会议区间。 这些体型庞大的中继广播节点中被赋予了一片极其特殊的资讯倍增镜面,所有被授意的波动在经过中继广播站时,它们的强度会被这层镜面放大数亿倍。一般而言,至多进行两次中继,原有通讯之中未被授权的噪波部分就会因为十分明显的数量级差异而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场态生命,生命基础资讯结构存在重大变化,同时广义灵魂与狭义灵魂也需要作出重大改变……这的确是一种足以称为全新的生命构型,至少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脱离实体结构的生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定,生命本身的运作需要一定的基础。除去构型差别巨大的莫多里虫族和另一个“帝国”的个体之外,我们在故乡世界中,在不算太久之前仍然在实施的观察者计划之中从未观察到过能够以低于环境内生命基元的密度存在的狭义生命。而资讯态出现之后,我们已经可以拓宽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或许,以往认识之中的一些有规律的常态活动,甚至是某些异状恒星的规律颤抖同样可以被视为生命……” “目前我的认知同样存在限制——我能看到更多的事件属性,我也能处理更多的深景细节,不过我无法很有效的将它们转化为目前可以被处理的资讯条目,我也无法进行超越现有水平的解析,我的“见识处理水平”与现在的帝国同等,我也没有更多更好的工具来处理庞大的整体资讯环境,因此,帝国以后的发展还是需要靠你们,需要靠每一个帝国个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行。” “场态生命的有关特点已经记录——该形态生命直接取消与实形资讯有关的封装体系,狭义灵魂与广义灵魂均与现有实形资讯生命存在巨大差距。该型生命通过概率富集cao作,填补实形资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漏洞与缺失之处,具体行使细节有待探明。” “是的,陛下,这一部分我们进行过多次相关试验。从诸多方案之中,第五、第九、第十二与第十三天区的联合方案中的大部分条目被采用,不过这一部分条目仍然还不够。目前而言,虽然我们的发展之中存在漏洞与缺失,但是这些“缺失”之处本身并不像是一片连续平面之中的空缺与褶皱一样体现的那么直接。它们是体现在现有造物的功能缺失、我们的思路与认知缺失等方面上的。这就意味着这些断口实际上处于“封装”体系以内。而如果要进行有关的解析弥补cao作并做到“平滑稳定”,那么按照现有的技术体系而言,我们必然会用到白物质,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能够驾驭白物质的灵魂相关资讯模型……” …… “目前,按照场态生命的基础生存要求与功能要求来看,他们仍然需要一部分实体资讯,他们需要恢复增殖,而与此同时,我们之间也需要沟通。” “第十四天区很有可能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功能天区”,或者说“对内天区”——这个天区不需要维持帝国的对外扩张与战争作业。不过,第十四天区除去实体部分之外,场态部分应该可以覆盖整个帝国的秩序疆土。新生生命的工作,就是为整个帝国查漏补缺。不过,漏洞要想被识别出来是需要技术与见识的,场生命需要掌握的资料,很可能要比天区内部的观察者们需要掌握的资料还要多。” “它们的最终形态,或许应该与虚空中的“虚空场”存在属性类似。虚空之中能够支持如此多的事件发生,甚至虚空之中本身还有规律可循的话……秩序环境必然不会被困在世界屏障的内部。虚空之中,扰动力,概率延伸,甚至可能是无数秩序世界诞生与灭亡之中的诸多积累,肯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造了绝对为零绝对混沌的虚空环境……可能类似于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总而言之,由这些因素最终形成的虚空场,应该对应着我们期望的场生命的最终状态。” “这肯定还需要很多时间,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制造出独立的参考系,我们也很难再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来推动现有的参考系偏离总虚空环境……文明主轴的强度很高,并且,文明主轴其实也依赖虚空环境本身——我们也处于各种各样的宏观影响浸泡之下,否则只要进入虚空,任何对参考系和衡量轴的cao作都应该十分简单才对。而要想打破它……这不是我们目前应该去想的事情。” …… “圣芒级已经进入了稳定量产阶段。它需要使用虚空锻炉的部分相比圣裁而言更多,但是少于星启堡垒。目前,我们如果想要制造强法则级的闭环轮回结构,就必须使用虚空锻炉……虚空锻炉的量产难度实际上高于任何旗舰,它的基数制约着我们的舰队旗舰产能……” 现在的帝国重装堡垒世界之中,所有的“星”理论上都是可以自由行动的。不过大部分时间里不会动的“星”仍然占了大多数。光学视角可以直观的看穿整个最高权重世界线。不过比起那种会闪烁的,不同颜色不同亮度不同体积的星球与星云交相辉映的真实宇宙星空,这些重装堡垒世界之中的资讯星网直观看去就像是一张不规则的、垂直于视线笼罩在天穹之上厚度为一大网。而在这张大网之间,经常会存在着些许会移动的光点——帝国舰队。 “……或许我们应该考虑改组移动的疆土这一舰队单位了。目前看来,我们的这种舰队组合方式来自于Σ舰队,不过……我们可能误会了一些内容,我们遇到的Σ舰队本质上并不会以移动的疆土作为主力舰队结构,这种舰队结构更适合需要长期自持的特型巡航部队。” “现在看来,它并不十分适合超大规模的主力舰集群。如果要编织功能更完善的超大规模舰队集群的话,我们应该思考重新编写舰队矩阵,至少,它应该拥有某种分型结构,可以在核心元素与边界元素无限扩张的情况下保持效率。” “多层防护体系之中,我们的场防护和存在性偏转信标强度都偏低。存在性偏转信标经过各舰自身的演算系统、舰队块运作系统与大型旗舰的协调运作后最终生成。目前的存在性偏转信标生成过程对舰体本身的伤害相对较大,可能出现实形存在向虚型衰变裂解的可能。同时,现有的旗舰一次性演算资源承载量有限,如果舰队块扩张过快,我们将难以应对……” “如果要制订新的舰队模型,那么它要想成熟实装恐怕需要十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我们已经开始从质变期回到量变期……必须保证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有足够的舰队来应对虚空中潜在的危险。并且,新的舰队结构意味着将会有许多新的位置与需求……” “幸运的是,即使处于急剧变化之中,我们的时间与空间也足够我们对此进行弥补,甚至是改进……” …… 在逐渐散开的光雾之中,一座体型庞大的巨舰缓缓显形,它的三秩投影超过帝国曾经的任意一种可以量产的舰船。仅从三秩投影来看,它甚至可以比得上在虚空阴影中游移的Σ决战旗舰。 “SCC-XM-4壁垒级零号试验舰功能测试即将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