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浔州不寻事 (第2/2页)
谈的了,便继续说道,“那你们夺了富户的田地,总该由我来处置吧?” “许大人,我们已经张榜全州,所有从富户手中夺来的田地,按阖州现有丁口均分。永安田少,人口也少,我们还做不到像思明府一样,一人五亩田,每口只能分得三亩。不过,永安地界,多有未开垦之荒地,过去经年战乱,也有许多地被撂荒。此地雨水充沛,土壤肥厚,只要百姓安稳,官府开明,赋税适宜,不出三年,耕地便能倍增。黄贤侄曾让其治民官给我们做过测算,永安州若全部开发,十年之内可得耕地一万多顷。嘿嘿,许大人,你应知道,现在永安一州,所有赋税,尚不足维持地方官府、守备军兵开支。可现在均分田地之后,即使以“十税一”,我们不但州治开支足以自给,更可承诺在三年之后,每年向三司交八万斤以上粮赋,待思明府助我们发展起工商,更可给三司交税银千两。”蓝志祥早就已经在黄子琦的指示下,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这根本就不是要和许如兰商量,而是威逼利诱,让许如兰这个广西巡抚确认他们的一些想法。 永安州作为叛乱频发之地,长期以来只有损耗,而无收益。现在人口锐减,在这么小的地方却设了州治,官府、驻兵员额增加,从治理角度来说,确实是给许如兰这个巡抚增加负担的地方。许如兰对于僮瑶土民,掌控永安州zhengquan的担忧,最后还是在蓝志祥说的三年之后,可多交五万斤粮的打动下,彻底动摇了。不过,这只老狐狸,却等不了三年,他要现成的利益,“三年后的八万斤额外粮赋,这是一条。再一条,你们此次毁了莫、李两个大家族,其他地主也多被你们控制,据我所知,这些地主富户家,藏粮不下百万斤。百万斤粮,七成用来扶持地方,分与永安数万百姓,三成归我,蓝大人你派员为我送到桂林府去。”有三十万斤粮食可运到北方,相信那个已经被钱粮折腾得筋疲力尽的皇帝,会原谅他处置永安事态中的一些小错误吧。 蓝志祥有点不情愿,看着看黄子琦,又看了看蓝天奎,两人均点头表示认可,他便也点头道,“那就依许大人,近日我便将各富户家藏粮食,清点好了,然后陆续运三十万斤粮到桂林府。” 许如兰知道,事情到这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反正只要僮瑶土民不叛乱,他还能多得粮食税赋,给朝庭有所交待,那么他利用巡抚职权,任免官员,重置地方守备军队和团练,朝庭大员们,也无可指责。和蓝天奎、蓝志祥、黄天明一众又交待了许多事情后,他便转头看着黄子琦,“黄大人,你打算什么时候返回思明府?”他算是怕了这个土司大人了,感觉只要他想折腾什么事,总能折腾成功。然而这位名义上的大明土司,对朝庭并没多少忠心,可是偏偏也不反叛,口口声声还说着为朝庭、三司着想的话,着实令他这巡抚头疼。再令他一路折腾下去,广西中部僮瑶聚居地,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特别是他选择这条路返回,出了永安州,接下来是更令许如兰心惊胆战的地方——浔州府。广西的流官,从三司大员,到知州县令,两百多年来,半数以上都因为大藤峡没完没了的民变,丢了乌纱甚至脑袋。 黄子琦虽然对历史不如meimei熟悉,可也知道大藤峡这地方,知道明朝两百七十多年,大藤峡估计就闹腾了两百二三十年。现在他这个僮人土司,队伍中跟着一众瑶人首领和兵丁,要从浔州返回思明,如果换做他是许如兰,也一样会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为了让许如兰放心,黄子琦拍拍胸脯道,“许大人放心,我们僮瑶两族,在浔州绝对不寻事。我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到了浔州,我便登船,速速返回思明府。” 蓝天奎也豪言说道,“许大人处置永安州之事,我瑶人感念恩德,定不再给许大人添乱。此前聚集之众,明日我便令他们重归各寨,不再聚集。我也不去浔州,安安稳稳呆在永安,怡养天年。”说着,他指着城外一片地和一个并不算大的房子,“许大人,我虽是瑶人豪族,却没有贪念,那边二十亩田,一间房,我一家四口就住那里了,你随时可派人来查探,哈哈。” “这是说哪里话?蓝首领在瑶人族中,威望极高,此次永安之变未演成大乱,蓝首领功不可没,我岂能令人监视蓝首领。既然蓝首领有心安家于此,我这巡抚也当表示一些心意,来日便令人送上家具一套,官奴五人,银五百两。那间屋太过局促,蓝首领家族规模甚大,便划莫氏庄园一半,为蓝首领家,如此可好?”许如兰既然决定安抚,便索性好人做到底,他很清楚,安抚好蓝天奎,才是保障永安真正安宁的关键。...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