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赏诗宴 (第2/3页)
,有哪个姑娘会觉得自己的诗不够格让孟湛看到呢? 赏诗宴一向不单单作诗而已,多是为了更进一步为自己加上别的名头,比如才情横溢,蕙质兰心。 更何况,这次还加了孟湛,岭南第一公子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看的,这里还不知有多少姑娘等着他的青睐。 若是哪个姑娘的诗作在沈昭这里没讨着好,只怕做梦都得惦记着她,恨不得给她几巴掌才好。 所以这选诗实在不是个好差事。这么想来那孟妧确实是不安好心。 沈昭也不回她的话,只是轻轻笑了笑。反倒是孙析月看了她好一会儿,问,“你什么时候招惹她了?” 沈昭自然很清楚她说的是什么,便微微笑了笑,眼底满是毫不在乎,“我哪敢惹她?不过是刚刚在来的路上遇见了孟湛罢了。” 孙析月顿时明白过来,难怪她觉得刚刚孟妧过来十分不对劲,要是这样就说得通了,“她这收消息的速度还挺快的。” “自己家里,难道还能两眼一抹黑不成?”沈昭的语气里略带嘲讽,抬眼去看孟妧纤细优雅的身姿,在一群明艳的姑娘里仍然很惹人注目。 又想起孟湛那一角碧青的衣摆,想起他年少成名,举止文雅。便忍不住摇了摇头,的确值得仰慕,可若是过了,便不好看了。 孙析燕听到她们的对话,稍稍一想便明白过来,忍不住抱怨,“未免太过分了些。就算再怎样,总不至于不让人家娶妻生子吧。” 她们坐的地方偏僻,周围服侍的又都是自家的丫鬟,偶尔谈起几句也不怕他人注意。 只是听她这么说,孙析月还是不免严厉地说了一句,“胡说什么?这话也是你说的。” 孙析燕撇撇嘴,并不怎么服气,只是这话也没有再提。 又转过去聊起另一件事来了,“先前看戏时荣阳县主她们倒是去了,如今姑娘们的诗宴怎地反而不来了。莫不是瞧不上么?到底是县主贵女,总归比我们这些平头百姓金贵些。” 说到最后,那语气里竟还带上了三分嘲讽。 孙析燕对勋贵们心存芥蒂也是有由头的。 虽说世祖曾明令禁止私自养马,但过去了这么多年,加之管制不严,就连清和雅集上也将骑作为一艺,更是兴起了骑马,到没多少人把这规定放在心里,况且此处离京甚远。 但凡是非贵即富的人家,就养了马。 在年轻子弟的圈子里渐渐就兴起了打马球的乐事。 本也有特定的跑马场,可偏偏那些勋贵武将家的子弟最喜在街上跑马,街上虽杂乱,却也刺激,反倒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少不得要攀比一番。 虽说不至于出人命,但打翻一些商贩的铺子却是三天两头的事,偏偏还碍着身份不能上门讨个公道。 最是让人心生厌恶。 立场倒是没错,只是此处人多嘴杂,这话说出来却是极不妥当的。 孙析月不由得一阵头疼,“什么时候能学着说句好话?你这是巴不得让母亲拘着你呢。” 孙析燕却不理会,打教不得,还不让人说上几句了,“本来也是稀客啊。想起之前,别说郡主府了,就是几家勋贵住的玉麟坊,也不曾走过。 我们在隔壁巷子住了这么多年,与她们也没见过几面。这一回怎地就出来了,前年老太君整寿都不曾见过人影。想想,见她们一面还真是不容易。” 这事,孙析月自己也觉得蹊跷,他们孙家在岭南也是大户,祖上出过不少举人进士,便是如今也有为官者,虽说都是外放各地,可对朝堂风向心里还是有数的。 只是这些事却不是闺阁姑娘该议论的了。 倒是沈昭不咸不淡地说了句,“别人行事总该是有个规章制度的,怕也不是我们能置喙的。” 却是揭过这个话头的意思。 孙析燕也不好再提,就说起别的趣事了。 她们这边聊着,赏诗会也起了头,便一起往竹亭那边走。孟府早就安排人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作诗的姑娘便都落了座。 沈昭的案几也摆放在一边,只是上边没有摆放笔墨纸砚罢了。众人看到她就坐,神色就渐渐变了,有些意味不明。 之前孟妧就声明过,这赏诗宴需要人选出一部分诗作再给孟大公子评定。这人选便成了问题,总归要选一位才情出众的,不然如何服众? 比如若是孟妧作这选诗之人,姑娘们怕是不会有异议的,但孟妧自己也作诗,虽说不会参与评定,但真要选诗也未免有失公允。 却不想孟妧提出孟湛选了沈昭。这如何让人心里舒坦,这未参与作诗的姑娘可不在少数,怎么偏偏是沈昭?虽然都不指望自己能得到孟家的认可作那选诗之人,但沈昭何德何能? 她除了容貌外还有别的可看的吗?这归善县谁不知她沈氏阿昭不擅诗词歌赋的名头。 这些作诗的姑娘可没有谁觉得自己的才情比不上沈昭,也不觉得她有资格评判她们的诗作。 哪怕这是孟湛提出来的,也只会觉得他的认知过于偏颇,或者是沈昭运气太好,却绝不会服气。 因此,众人看向沈昭的目光就格外明亮刺眼,更是恨不得戳几个窟窿出来。 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