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三十四昔日无穷垢敝笑,前尘难剪乱心缠 (第3/4页)
知晚矣,出口也已经迟了,旨意一出,焉能随意更改?但他还是不欲放弃。 李景遂了解他的心意,不想与他强争,装聋作哑地哈哈一笑,打官腔道:“那可是被皇叔抢了先啊!” 李弘冀见李景遂不让,便知其故意所为,当下甚为不悦。 李枫本也不甚在意封赐与否,然皇帝此番却有架空他之嫌,这在他意料之中。 李璟不意做的过于难堪,就将首转向跪伏在地的李枫,尽量言辞和善地道:“那圣旨,卿家还带在身上么?” 李枫赶忙拿出圣旨,与其皇帝问罪,倒不如他自动请罪:“臣辜负陛下隆恩,虽在十日内如期击退强敌,却未及时返京,滞留在外。虽则臣心中非是没有天子,可违抗圣旨期限,迟归一夜是实,这五日,更教三军为臣等候多时,累陛下忧心,满朝文武惶惶,臣——大罪矣,无面目见陛下!” 其实他很想脱口而出:臣疏于防范,被贼有机可趁,以致外面流言四起,教陛下忧心,满朝文武惶惶…… 李璟微有波动,倒也沉得住气,看定李枫一刻,徐徐道:“卿家,你素来行事谨慎,此番可是有甚缘由?” “臣……臣……”李枫说不出来了,低下头愕住,总不能当百官之面陈述,他是为了妻子,但他还是说了出来:“臣对不起一个人,是以有些私事未了,就延误了!” 一些好事者,闻言在殿中偷着发笑。 莫忘了李枫在朝堂中存有宿敌,就是他当初初出茅庐时,自入唐营毛遂自荐,曾指着鼻子大骂金陵五鬼,历数其罪状,与陈觉等人嫌隙已久,还遭过几人陷害。 李弘冀眼见朝堂污秽竟至这般境地,忿恨已极,他就把这笔账记住了,从旁谛观李枫,明白其有难言之隐,就忙为李枫辩解:“李太尉所言属实,儿臣可以为李太尉作证!” 李枫不能如愿为自己争取,若搁在往常,尚还罢了,目今形势与他不利,他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没办法再火上浇油,李璟性情,并非昔日马希广可比。 他已经再也不是十八岁英勇自荐的李枫,已经为人臣子。 李璟是有将李枫当做兄弟看待,并非毫无人情,可李枫并不能确定是否果真如此,换句话说,他不能确定那情谊有多少。 不过李璟内心也甚是苦闷,盯着李枫看了许久,似乎想怪罪,又似乎踌躇不决,所以他的神情极其复杂,李枫看在眼里,唯有自陈过失。 李枫的确有过失,记得皇帝限定他十五日内必返,但他翌日清晨才归,且擅封郭廷谓为都监。 这些,他全都得向李璟上表,都写得清清楚楚,附在奏章里面。 李璟默默地览阅着,看罢道:“关于郭廷谓之事,王驸马前次回京已经上书,此人确有才能,且在大战中立有功劳,当时事急从权,卿家先斩后奏,当是快刀斩麻,无甚可议!就依卿家之请,命他一同镇守濠州,训练水师!” 李枫见李璟开恩,着实感激,李弘冀却是总算舒了口气,原来父皇还未昏庸呢。 对于此事,朝臣中,鲜有非议者。 此次对敌,李枫一场忙活,人尽皆知,李璟总不能视若不见,纵使真有此心,也得顾及人心,是故面上抚慰几句,问李枫有何请求,都会尽可能准奏。 李枫第一件事,就请奏柳敏儿**柳毅之事,他回京后,从一些官僚口中得知,柳毅至今还被关押在大牢里。 李璟当初就言,待李枫回京后细述,此番李枫提起此事,李璟并没直接应承,只道:“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容后再议,卿家一路辛苦,先回府休息吧!”便退朝了。 他曾望着冷寒玉与李枫犹豫不决,最终还是说,冷寒玉上任一事,也改日再谈,所以冷寒玉现下仍随李枫回到了太尉府。 下朝后,李弘冀对于李枫部将被四分五散一事,仍是耿耿于怀,追到李璟寝宫问:“父皇,因何要这样对待李太尉?” 不待李璟说话,他又急火火道:“李太尉才刚回京,便将他一手栽培的部将,分给别人,如此恐怕会遭人非议,言皇室过于无情。”说罢,又语重心长道:“父皇,这有过河拆桥之嫌呐!” 李璟叹道:“哎,皇儿,凡事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正是为了皇室,朕左右思量后,才有此决断。” 李弘冀极为无奈,截住话道:“儿臣清楚父皇的顾虑,说到底,还是在计较那假李双白对李太尉的诬害之词,父皇真误解了李太尉。那李朝姑娘是曾有书函一封,托人送入宫里,证实李太尉确实存在拥兵作乱之心,可她后来亲手弑贼,已经表明了心意!” 李璟见他情急,心知肚明似的拍上他的肩膀,道:“冀儿呀,那姑娘曾与周室勾结!” 李弘冀急忙从怀里掏出一物,以手抖开,捧给李璟道:“父皇请看,那李姑娘事后为释疑此事,又写了一封书信!” 李璟接过看了看,疑惑道:“你怎么得到这封信的?”他还以为是李枫给的,目的是为求脱罪。 李弘冀被他问的一呆,立刻道:“是李太尉的,恰才在大殿之上,他本可以证实自己,可他没有拿出来。他知道父皇不会相信他,但是儿臣还想试一试,退朝后,见他在殿外揣着这封信发愣,问他讨来的!” 李璟闻话,也有所感,默然良久,沉下声道:“此事,朕也很为难,朕还记得当年他那一股雄心壮志,可眼下朕不得不限制他的权力,权力就是罪恶的根源,会助涨人的欲望,且那李姑娘家族又在长安一带自成一势,拥护前唐为主,他刚好就是庄宗后裔!” 李弘冀了解了李璟,抬首又见李璟坐在寝塌旁沉思,似乎也为此苦恼难下,他再无办法,只得瞅着李璟,深深一声叹息:“父皇始终不相信他!” 李璟并未反驳,李弘冀知道他这就等于承认了,也不再提,话锋一转道:“那……柳毅之事,父皇打算怎生处置?他并无较大过错,父皇只将他关起来,却未处决,定然另有安排!” 李璟扭头看他,以一种称赞的口气道:“你可以求情,彭卿家也可以为柳毅求情,但朕却不想救柳毅的人,是太尉,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弘冀点首道:“儿臣懂!父皇不想让太尉得到太多!” 李璟并未否认。 李弘冀走之前,行至寝宫门口,又回头看了李璟一眼,意味深长道:“孔子《论语》中有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恐怕就是儿臣目今的一点浅见。父皇这般待李太尉,也算宽宏大量,父皇但请放心,儿臣不会再就此事前来叨扰了!”言讫,出宫而去。 李弘冀所言不差,不过李璟刻意纠缠李枫战后不及时回京,却还另有缘故,是一些各方杂言乱语造成的。 李弘冀曾在萧然居内对谭峭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可流言在他这里止步,并未在别人那里止步,仍然汹涌向前。 李璟也曾对李弘冀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那些人只图嘴上功夫,父皇总有自己的衡量,但父皇有时也需要他们,来获知一些父皇不知道的事。父皇明断是非,小人绝难兴起大浪,最终只是无所能为。切齿怀恨,非丈夫雅量,皇儿何必与小人一般见识,若连他们也容不下,何以容天下? 可李璟如今的做法,分明与当初的信誓旦旦背道而驰,也许连他也没发觉,因为他选择了相信,并认为空xue来风,未必无因。 上殿前那一刻,金陵五鬼之一的陈觉曾入宫密奏:“金陵城的百姓夹道欢迎太尉回京,若说此前的流言有诬陷太尉之嫌,可此刻百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