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回逞气势西伯筑台 祭亡儿美人贬狐 (第2/3页)
不告诉她吧,她岂能相让?必然是追着问,若是告诉了她,老母亲已近百龄,她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这让我怎么答呀?” 姬昌是左右为难,他的神态已经刺激了太姜,啊,我那乖孙儿怎么了?他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姬昌儿,伯邑考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他去哪里了?” 太姜提高了音量,使姬昌不能不答,答起来却又没有来头。 “啊,母亲,伯邑考已经被我带回来了,他,他,他在儿的肚里。” 想起吃了伯邑考rou身,姬昌更是悲上心来,思绪不禁。“啊,再也不见我那温文尔雅的伯邑考,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呀,你要了为父的命了。” 在他的带动下,众人都皆悲伤,陪着掉泪。欢迎的氛围瞬即被悲情所笼罩。 太姜没有从姬昌的话里回悟过来,只是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泪痕,她就疑惑,“我的儿,我那乖孙子哪里了?在你哪里?” “他,他,在儿的肚里了。” 太姜依旧是没有听清,不过她已经从众人的情态中悟出了什么。 回答母亲的问话,姬昌只觉心里更是难受,喉舌不便,哭着哭着,他便扒倒于道旁,在一旁草丛前呕吐起来。 草丛里恰有一窝兔子在,姬昌在申杰家吃的饭食不挡肚,这一会就在肚里翻腾,随着他的急促呼号呕吐出来,兔窝里面三只小兔子受了惊吓,都一起跑了。 太姜对姬昌的话没有理解,只见草丛里跑着什么,眼睛花了,看不真切,她就问了,“姬昌儿,那跑的是什么?” “啊,母亲,那就是我儿,伯邑考儿,他跑了。” 说完在个话,姬昌也就感到脱虚,昏了过去,“伯邑考儿,你走吧,走好,为父会让天下人记住你的。” 姬昌闭过气了。太姜慌了,摇着他的肩问:“儿呀,你是怎么了?” 但她也总算明白过来,最喜爱的孙子伯邑考跑了,化着什么东西跑了,再也看不见。悲情伴着她,使她站立不稳,倒在了儿子的身边。 姬昌倒下了,太姜也倒下了,西岐的精神支柱全都倒下,欢迎的队伍顿时就乱了。在散大夫的指挥下,草草的收了场。 休息了一日,姬昌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他想起了前事,觉得不能薄了民心,在这上面须做些文章,他就升了殿堂,着人把申杰找来,给予了厚赏,还封做了地方小官,当然,这以后造高台就借用了申杰的力量。 申杰到了这里后,本被隔离,安置在一边,以为再也看不到姬昌,他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小毛驴,也没有太大的贪心,老百姓多是这样,最多想得到几两银子作盘缠。却不想,姬昌不但有丰厚的赏赐给他,还让他有官做,他自然是高兴,谢了恩,回到本地方后自然就替姬昌宣传了贤名。 “西岐有了这样的王爷,说话算数,天下少有,值得我们老百姓拥护。” 当文武大臣在殿堂上得知长公子伯邑考遭醢的详细情况,情绪皆很激动。南宫大将军对姬昌禀道:“主上,今日我西歧有雄兵数十万,战将数百员,干脆直接杀进朝歌,废黜昏君,另立明主,为公子报仇,为天下人泄愤。” 二公子姬发也道:“父亲,斩尤浑费仲两jianian贼于市曹,将那妖精苏妲己千刀万剐,方解兄长醢尸之恨。” 姬昌喝道:“汝等无知小儿,只知信口齿黄,岂知道理,天子为天下人之首,纵有过失,作臣子的亦不该妄加指责,犹如父亲有过失,儿子亦不能横加指责一样,今昏王犹在,为人臣子,也当以忠孝为先,怎么敢忤逆君意,我在羑里七年,从未怨言,伯邑考是不听我言,持才傲物,致有这灭顶之灾,啊,这事本也在我卦相中,对此我也并无怨忧,当初我曾嘱咐他不要乱走,不要轻易到朝歌去,也是因此理。今君王不记暇隙,加封我为文王,节制天下诸侯,实在是皇恩浩荡,我当早晚为成汤祈祷,克尽臣子礼节,此生绝不二心。不许汝等在此胡言乱语。” 姬昌生怒,二人诺诺,众皆低头,不复多言,唯有散谊生抬头微笑,退朝后,姬昌留他殿前问话。 “散大夫,今日殿堂上,你笑什么?” 散宜生道:“主公,你德贯天下,仁布四海,得使西岐万民安康,天下诸侯无不敬仰,主公今既已荣归,乃真龙返大海,猛虎入山林。今帝王既是无端,肆意无道,杀妻诛子,恶果累累,制炮烙,醢大臣,为天下不容,承担天下的重任理当由贤明挑起。再者说,天下不宁,四方诸侯皆动,哪里还有诸侯再受主公节制,大王虽是加封于你,却也是虚衔,并无一家诸侯甘愿受制,这一切尚须主公从头努力,主公,你必也为此烦躁,只是主公方归,一切尚未安定,这几年,西岐因为主公不在,内部亦需时日调整,主公,且静待时日,内部调正停当,或可伺机而为。” 姬昌见他如此说,低声谓散宜生道:“散大夫,你莫也糊涂,东伯侯姜文焕领雄兵数十万,在游魂关外大战七年,至今尚无结果,三山关外,南伯鄂顺大兵数万,仍为邓九公所阻,此时,诸侯虽乱,然朝歌气势仍旺,成汤数百年的基业岂是乌合之众轻易动摇得了?啊,凡事还需慎重,散大夫,我西歧前有五关之险,后有百越之围,此话你只能对我讲了,万不可在其他地方提,我子虽多,然都年轻不更事端,倘若误信,从中生事,岂不惹来祸端?” 散大夫知姬昌所虑,乃启姬昌道:“主公谋虑深远,犹若云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今日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使小臣茅塞顿开,主公仁慈有道,进修德政,繁育生灵,西歧必然是歌舞升平,民心向往,万民若得在此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诸侯自然景归,大业自成。” 姬昌叹道:“知孤者散大夫也,散大夫,孤欲建一高台,台边砌一大池,以应水火相济,阴阳调和之意,唉,我儿伯邑考死就罢了,居然不能全尸,实在太惨,醢尸之刑太为过,有了此台,一可为祭奠亡灵,二可为西歧抬声望,孤倒要看看,究竟是灵台的声势旺还是鹿台的声势旺,看一看谁能更安民心。只是此工程动起来花费巨大,事物又甚繁,孤方归来,也怕因此动辄巨费民心难安?唉,散大夫,孤意难决,既怕天下百姓误解,以为此台只似鹿台,又怕劳民伤财,以孤意只是昏王意,使臣民以为孤也是只晓昏乱贪图享乐之徒。” 姬昌说的如此明白,散大夫一时倒也不好说,这一会主公为什么不要含蓄,而是赤裸裸的表白,就不怕天下万民知晓他的意图。 看他不语,姬昌又道:“散大夫,这里没有他人,今日之语只在我们之间知晓,切不可外泄,烦请散大夫再想一妙意,图个长久。” 姬昌如此托白,散大夫乃启:“我主勿为烦心,此事有何难?交与小臣即可。我主可作告示,晓谕万民,作此台乃为观灾祥,调风雨,观礼驱魔,为百姓作福的好事,有了此台,天下就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心自然为动,到那个时候,我主可再告知民众,但前来筑台的民工,绝不白用,当给付酬劳,一工一日给付二工钱,且在工期内,任他来去自便,不作强求,民工见有钱可赚,又得安息,定然肯来,主公,民心既得安稳,就不会有波动。” 姬昌喜道:“散大夫言之有理,甚合孤意。” “主公,高台既成,你可再作告示,长公子在都城乃是遇着了狐狸精,那妖媚的苏娘娘就是狐狸精转世,需作占卜方能化解伯邑考及其更多的冤灵,西岐百姓也因此才能得到更多的安乐。” “散大夫,你的计谋甚高,孤家离你不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