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二十二回逞气势西伯筑台 祭亡儿美人贬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回逞气势西伯筑台 祭亡儿美人贬狐 (第3/3页)


    于是,散大夫张贴告示与四方:

    “西伯文王示谕军民人等知悉;我西歧之境,乃道德之乡,民安物阜,乡风淳朴,从来是路不拾遗,夜无闭户,此皆赖西伯占卜灵验,披泽乡里。然至今日,竟无一坛址,今城西一隅,有官地一块,欲造一台,名曰灵台,以占风候,验引民灾,使天下风调雨顺,万民安乐,然西伯仁慈,恐土木繁多,有伤尔等军民力役,但随民之方便,每工每日给予工钱二枚,此工不拘远近,各取自愿,并无强迫,愿来者,即上登记,以便查核。特此示谕通告。”

    西歧军民闻之,俱都赞颂,黎民百姓在申杰的带领下前来偈见:“西伯王爷恩德如天,莫可图报,我等日出嬉戏,日入而宿,坐享太平之乐,此皆是王爷所赐,王爷欲造灵台,为我等验灾,我等虽肝脑涂地,手足胼胝,亦心甘情愿,我等但有糊口之食,那敢领工钱?”

    纣王所封姬昌西伯文王只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嘿嘿,录取通知书发下去了,还没有报道,没有去学习,只能是虚衔。)姬昌在朝歌没有落得一个席位,没有建上王府,没有在朝歌夸官三日,得天下诸侯的确认和传播,按理,他这个文王之名依旧不实,是虚衔,纣王若是放出不承认的口风,天下谁也不会承认,所以,要想“文王”这个称号为天下群侯和老百姓承认,这个事还须姬昌努力,把西伯文王的名号放在所有民众的心里。

    姬昌称孤道寡,向民众前宣讲他为众侯之王,正是为了此后能得凌驾于群侯之上。

    此时,看着前来拜偈的民众,姬昌就对散大夫说道:“民心如此,天道所归,孤大为欣慰,虽是这样,孤亦不可负于众人,当发放他们钱粮为是。”

    散大夫应了,“主公真是圣明之主,具天下少有风采,今后必会得天下群侯的拥戴。”

    看着沸腾的民众,姬昌是含笑不语,或闻也有外来之语,细问之,竟是姜子牙姜飞熊所荐,这不禁让他心动,想起了世间还有这样的一个人儿。

    姬昌选了吉日,破土动工建灵台,军民齐用心,鱼水一家亲,呵呵,在官家面前民众更是耐劳。

    不出旬月,灵台便成雏形,姬昌按时发放钱饷,亦是赢得了民众的声声喝彩。

    面对民众的热情,姬昌就自思,凭自己金钱之卦,虽保他们一时无虞,然论卦术,比起姜子牙究竟还要差些,民众倾心而来,若是高台建成后,我之卦术不能应付民众,但有天灾人祸不能预测,民众岂不认有亏,认为西伯侯不过会骗人之术,必对耗费国力建灵台有意见,如今灵台将成,要想万无一失,必要姜尚到来,他预测在先,荐来几多民众已是有功,安定民心必还有奇谋,唉,或有姜子牙之能的人前来,两下心合一处,共解民众之难,岂不是更妙?

    然而,到那里还能这样的人才如何寻得姜子牙即便寻着了,他又怎么肯信?莫如,先张贴招贤榜,或可从前来的贤能中得知他的消息。

    想到这里,姬昌乃令散大夫张贴求贤榜一份。

    榜曰:

    “西伯文王晓喻臣民:孤羑里七年,甚得伏羲精髓,今蒙圣恩得已荣归,惠存民意,特造灵台一座,孤去几年,天下灾害频繁,水旱失调,民心恍惚,西歧亦是百废待新,俱等贤明,故作榜文一份,急聚天下贤能,视其能为,皆为所用,不负其平身所学,但有举荐贤能之士,亦皆有重赏,特就此谕知军民。”

    告示一出,不过数月,西岐即聚贤能多人,奇人异士,不胜枚举。这时就有各方道家前来西岐,各摆讲坛,开课颂德。

    前来之人虽为能异,然皆无子牙之才,姬昌想着天灾难测,他愈加思念姜子牙,想着他那奇术。

    这日,姬昌至灵台观瞻,见此台高有二丈,势按三分,上分八卦,下属九宫,上下合阴阳,左右定龙虎,四角立四柱,左柱立青龙,右柱披白虎,前安乾坤之象,后配君臣之义,周围更有风云之气,真是上合天心,下合地户,中符人意,应四时,合五行,乃一个千古难现的好台。

    台西又挖一大池,高台与此池正成阴阳势。

    姬昌看在眼里,喜在心间,即传赏伺造台官员申杰及其造台民众,给予厚赏,众人又是一番感谢。

    “感谢诸位帮衬,使此高台得旬月便成。”

    “造此高台,本是造福我辈,大王何来感谢之语,大王真乃仁义之王也,四海之内唯有此王当得民众之主。”

    民众的肺腑之言,姬昌自然谦逊,他沿台巡视,忽见为造高台,挖池民众挖出枯骨许多,四下抛掷,并无归拢,他当即令随从。

    “将那白骨归拢掩埋,此亦是为我西歧奠万年基业,不可慢待。”

    随从去了,姬昌又上高台宣讲,道:“孤筑高台,挖池沼,实是为万民安居乐业,今暴此骸骨,实是孤的过失,着实深埋,怠慢不得。”

    说完这话,他也显得伤感,申杰见了,带着民众一齐呼道:“圣德之君,泽披枯骨,何况我等民众,岂有不沾雨露之恩?王爷乃道德之王,仁义之王,我西歧有此良父母,百姓有救星了。”

    姬昌听民众高赞,心里侠义,站在高台,闻风声飒飒,鹤声啾啾,看远方辽阔一片,豪迈陡升,思鹿台亦不会过此势,西岐的事业会就此光大千秋。他又见众子侍立一旁,皆雄姿英发,四子周公旦相貌儒雅,似有长公子的神貌,欣慰之余有些神伤,想起了伯邑考,触起了他的心头旧痛,不禁就在心里暗骂。

    “昏君,昏君,你诛妻灭子,实是禽兽不如,醢人臣尸骨更是不该。一般都是父母所生,血rou之躯,你怎么就下得了如此狠手。”

    当然,这个话他只能暗中骂,不能让一般民众知道,想着散大夫建言,以此高台来裁定苏妲己为狐狸精,必为民众所信,伯邑考在朝歌遇着狐狸精,为她所害,这话到那里都讲得通来。

    “狐狸精呀狐狸精,你害人不浅,千古骂名你是背定了,不还我伯邑考儿来,你这狐狸精就不得翻身,狐狸精,女魔头,万死也不可赎你的罪。”

    各位看官,姬昌高台暗骂苏妲己,把她比作狐狸精,他把苏妲己学琴,jianian贼尤浑的嫉妒,都认着是伯邑考死亡的直接原因,因而,狐狸精的身份安在苏妲己身上是最确恰不过了。

    亦因他这一骂,就此奠定苏妲己永久背负狐狸精的恶名。

    这一会,姬昌站于高台,骂一声纣王,你这无道昏君,宠爱狐精,成汤岂能不败?骂一声佞臣尤浑和费仲,成汤有了你们怎能不亡,再骂一声狐狸精,狐狸精转世的苏妲己,你不该,留下我儿来教琴,使我儿死也不落好声名,啊,啊,唉,恨死你这个千古难容的狐狸精。

    暗中骂了一会,姬昌想起心事依旧无人能解,散大夫只能当忠诚的朋友,当不了知己。

    “唉,当世还有何人能了解我的这番情思?只怕,就是散大夫也不一定明了。倘若是恩师鬻熊还在人世,或许他能知晓,这一会他已不在,还有何人能明了?”

    “唉,姜子牙歧术举世无双,又素怀大志,他能和孤同心吗?能代老师鬻熊之位吗?自被昏王罚后,比干嘱他在渭水相待,其时,我为追兵所逼,情况紧急,没有经过那里,远走陈塘关,无法达成心愿,今高台既成,事已初定,不知他还在渭水吗?孤是否该去寻访他一番?”

    姬昌下得高台,行至后园,太妃见其郁郁寡欢,不知如何,忙着人到青鸾斗阙抱来了小可人儿相逗。

    这正是:

    文王脱难到西歧,四方英杰逞豪能。

    灵台上面思子牙,遥想霸业何时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