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二部结言:答锦绣公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部结言:答锦绣公子 (第1/2页)

    答锦绣公子

    封神传奇(商周演义封神正源)发在红袖论坛期间,得长篇看台斑竹锦绣公子承顾,向我发来短信,写一篇关于封神的创作心得,当时,没有考虑许多,只是把自己写封神的一些历程写出来。今天,为了留存,把它发在这里。

    封神的创作心得

    锦绣公子给我发来了短信,让我写一篇创作心得,我思虑许久,实在是想不出说些什么,因为对文学,只能是管中窥豹吧,不敢说什么的,在这里只能把我的人生路和写这部书时的艰难说上一说,聊作心得了。

    在我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闲谈些历史及一些神话,要是有说书的来了,我们小孩子更是一窝风的去抢一个好位置,说书的在开始总是来一段小书头,一般是一个小故事,很像今日写书时的引言,然后才标入正题,说书的在书头里谈到苏妲己,总是说她的坏,狐媚、妖孽,害人,我们听得了都是义愤填膺,然而说到哪吒,杨戬等人的神奇时,我们则则是心生向往,那小锣鼓的声音也就在心里生了跟。

    但是,乡人的知识少,读音多不准,谈到书中人物如哪吒,杨戬都是错乱,把他们读成了奴叉杨桨。

    记得那时节说书的说西游记,说到孙悟空的神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这常是我们小孩子在玩耍之余谈论和争论的话题,有时,为了孙悟空究竟是七十二变还是七十一变,争的是面红耳赤,甚至于打起架来,这时大人就会来劝解,拉架,吵我们道:什么七十二,七十三,孙悟空就是无就是空,真不清楚这倒有什么可争的?

    我们被吵了后,自是都作鸟兽散,可一会儿,便又忘记了刚才的伤痛,聚集在一起,咚咚咚的玩耍起来,直至累困,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的回忆。

    至后来,我从乡里转到了城里(小镇)读书了,(说明一下,在城乡两处读书,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我父母属于知青下放。)带着一口乡音的我,常被伙伴们嘲笑,称为乡村土大头,虽被他们所嘲讽,但是我却不肯丢掉那一口的乡音,以致常为取笑的对象。城里的老师,在课堂上多次纠正我的乡音。

    “孙悟空不是孙无空,哪吒也不是奴叉,杨桨也不是杨戬...错了,奴叉不是哪吒,杨戬不是……唉!我也给你气昏了头。”

    多次纠正,我依然改不了,乡音还是极浓,以致老师后来也会跟着出错。

    我拼音一向不是很好,乡音也依旧我行我素,在小学毕业时,也不知怎么考的,居然进了全县的前五十名吧,大概是二十多名,后来听说在小百式比赛中,居然是第一名,总之,在别的伙伴还在上课,为毕业考试犯愁时,我们被提前保送到了县里的中学。当然,我就读的小学也是县里的一流小学――县实验小学,学校里有一图书馆,那时就特准我们办了借书证,还记得借得的第一本书就是《西游记》,简本的那种,不是太厚,印象深刻,特别是对神话人物印象深刻,知道了他们一部分人的由来。再后来,我又陆续的借读了《稻草人》和《三国演义》,都是简本。至于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两本《红楼梦》和《水浒传》则是在中学读的,这两部书都是全本,一部三本。家中的四爷原本就有的,所以看了还可在看,印象很深。《封神演义》是哪时节看的,现在却忘了,大概是以后看的,回到乡间又看的,总之对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中学时我们校园里最流行的书大概是《山海经》,或是后来的《故事会》,那时看的很多,神话往往就是在那时钻进心中,犹如孙悟空钻铁扇公主肚子里,令人无时不想他。

    与此同时,我的学业却是一落千丈,因为对拼音的不熟悉,看英文字母真是很难,那时刻,英语已被提到主要的课程上,我们学不好它,却总有理由,说什么我是中国人,不用学外文,不会ABC,照当中国人。于是,几门功课竟是都撂了下来,毕业的时节,虽是临时抱佛脚的刻苦了一回,最终只能进入了二流的高中,县第二中学,在进入高中的时候,正刮起一阵琼瑶,金庸的风,看琼瑶的言情,金大侠的武功,其间是分别沉醉一阶段,待清醒一些时,高考已来到了,学校里高飘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旗号。艰苦创业,争做万元户这句口号,也会从部分老师的嘴中冒出。摆明了,我们都是老大难的学生。再说了,上大学的费用也相当高,那时候刚好改革,自费的有了。但我的家境本是清贫,我下面还有弟弟meimei共四个孩子,父母的处境艰难,所以,我也就没有选择复读,从学校下来后,父母就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我帮照看着,但对知识却是照常喜爱,一有报纸和书籍就会钻到里面看,忘我的时候,常常会引来责斥声。

    我是极内向的,平常说话少,高中时学习了唐弢的《琐忆》,老师让我们也学着写一篇,我也是言之无物,空洞洞的无从下手,两堂作文课居然一字没写,真不知如何下笔,看着同学们交卷了,我很是慌张,把那作业带回了家,思虑了一晚上,想起了小时的玩伴小翠表姐的趣事,竟是文思如泉涌,一篇我的《琐忆》完成了。老师把作文本发下来时,我的作文没有打分,只有数行评语:该文如风行水上……

    老师说:“、、、、、也有个别文章不错,但是,抄袭是不可取的。”

    我看着他的目光,知道这是在说我,抄袭!耻辱?但却没勇气申辩,平常这样的成绩是众所周知,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和老师可辩?

    然而,也正是这篇,开启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后来,再想找此篇作文时,却已不见,遗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