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演义_第七十七回:凤鸣岐山周室兴 盟山有约东伯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回:凤鸣岐山周室兴 盟山有约东伯退 (第4/4页)

说先期几日的不顺当,唯有五日后是黄道吉日,才是会盟的好日子,西岐武王也将在那一日登高台会群侯,祭天地,宣礼作誓。

    子牙在给各路诸侯的简中,细叙先期几日会盟景况不利的原因:

    从今向明数起,第一日乃是天杀,不宜相逢,第二日是天残,不宜行动,第三日是天霉,不宜会面,第四日是白虎当道,诸事不吉,此四日皆是不宜会盟,若是会盟必违天理,为苍天所遣杀。唯有这第五日乃是黄天当道,适宜盟面。

    实际上这是为了给武王准时到达孟津赢得时间,同时,也使武王熟悉前来会盟的各方诸侯情况。

    东伯侯看了子牙的辩语,也没有了反驳的意见,他深知天遣之利,一场冰雹显使他陷入万劫不复,再伤于窦氏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一会,姜文焕有了被动的感觉,但事已至此,他没有拿出确实的主意,况且前来会盟的诸侯,都已经知道这几日不能会盟的原因,他若再轻易的提出会盟的请求,不但得不到群侯的响应,也不能赢得民众的心理。

    这一会,东伯侯陷入了踌躇中,如何参加会盟?难道只有待势而动?

    他在那里疑惑时,李靖却得机加固了高台。

    且说会盟日到,群侯齐来,但见高台数丈,宽阔更是有二十四五丈,高台分为三层,每层皆立有兵士,兵士按青,白,黄,绿四色分四面,上层每面有二十五人,二层为一百人,底层则有四百人,他们皆是威风凛凛的大汉,立在台上分外威严。

    西岐诸将各领兵士分布台前,高台前还有一高杆,上挂着红色大旗,劲风吹过是猎猎着响,群侯看了,皆是震撼。

    在高台之上,靠北设有一坛,群侯上得高台,各自叙礼后,寻坛前所设位置,分两边坐下,以东伯侯姜文焕为首的一方坐一边,武王姬发为首的则坐另一边,中间悬出一位虚待今日会盟所选盟主。

    一切安置妥当,子牙遂至祭坛前宣读了为本次会盟所作的缴文:

    呜呼,民之依附,皆赖于天所亲,民之所生,皆赖于天所养,民若有所求,天能从之,是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乐从,今商王纣,不循五常,荒废祖业,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剖圣人心,弃忠良将,杀戮结四方,屠毒及四海,亲佞臣,远贤良,令宗堂庙所不祭,使天下人揭竿而起,愤然讨之,今群侯齐聚孟津,共商征讨大法,然群龙无首,特设此台来祭告天地,但愿能顺民之所愿,得贤良来领导四方,以求共驱无道。

    群侯听得此文,皆赞子牙文采,实乃千古奇才,北伯侯崇黑虎当即就站了起来,对大家施礼道:“今有凤鸣歧山,西岐丞相又有如此文采,皆是千古奇事,当应武王领导群侯。”

    他的话音一落,下面是一片附和声。

    “对,对头,对呀,有武王为我们的盟主,我们信服。”

    各位,李靖代表着南疆群侯坐于武王一边,武成王黄飞虎在朝歌即赫赫威名,在武王旁也有一席之位,燃灯大师,太乙道长,惧留孙等西岐国师又俱围绕在一侧。

    此时,黄飞虎李靖二个人得了崇黑虎的话,在群侯的附和声中,即请武王上座,东伯侯姜文焕见没有人依附与他,脸色就很难看,他示意身边的武士,握着手里的刀柄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场内的动静。

    武王不愿多竖强敌,站起来后,他道:“黄将军,李将军,姬发德浅,怎敢坐此?况且,有东伯贤侯在此,岂容我擅越簪位?”

    “贤王不要推,不可冷却了大伙的心意。”

    “既是大家好意,孤却为难,这样吧,孤也不去推却,且偏坐了,至于这主位,啊,还是东伯贤侯请了。”

    看群侯脸色,都有温怒,东伯侯稍作迟疑,便推却道:“若是大殿下在此,盟主之位当无推却,只恼土行孙那厮可恶,刺死殿下,姜文焕今若能得此人,情愿把此位让于贤者。”

    姬发再请,道:“东伯贤侯,这里除了你我,还有谁能得此上座?”

    这时候,飞虎和李靖都现出不耐,领着一班诸侯站起来,齐声嚷道:“推什么推,武王,你不可薄了大伙的心,大伙都是冲着凤鸣岐山才到这里来的。”

    东伯侯姜文焕不免心虚,向着李靖道:“陈塘关的李总兵?今日得见,姜某幸事,东鲁起事之初,也曾下贴相请,却是不曾回应,只以为是沽名钓誉,却不想是到了这里。”

    “得东伯贤侯抬举,李靖实在有愧,今既蒙西岐姜丞相的厚爱,岂复有他想?”

    李靖回答不亢不卑,令姜文焕无有他望。没有人愿意帮助,东伯侯很是被动。而他们两人的神色,姬发在坐上看得分明。他是哈哈大笑,道:“东伯贤侯,你不要小瞧于他,现在,单是一张帖子岂能就搬动了他?他现在可是孤的平南王,是孤的南天一柱!”

    姜文焕不得不陪笑,哈哈哈哈,哈哈,道:“啊,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是吃惊,果是壮汉,果是忠心,为西岐所得,实在是西岐幸事,守护着这盟台他宛如天神。”

    姬发依旧是笑,这个时候,双方的功力消耗已经很大,一方露了破绽,另一方必是寻机进击,故而,姜文焕说完之后,李靖就笑着接过话柄。说:“贤侯客气了,得贤侯夸赞,李某惭愧,实在是不敢当,但李某忠心,日月可鉴,正是因此,姜丞相才能放我守护盟台的重担。”

    李靖及其三子都散座在东伯侯的四周,各将兵器在手里,似在待着致命的一击。

    东伯侯左盼右顾,身边守卫不知何时已经被挤在了外围,只能看着里面的热闹。再向盟台下看,尽是西岐旗帜,而东鲁的旗帜,却被遮挡着不现。他就冷着脸说:“凤鸣岐山?西岐武王德披四海,理服天下,亘古少有,今日此景,正是应岐山之鸣,姜某不想逆了天意,理当请贤王上座。”

    姬发不再推,笑着道:“东伯贤侯,既是你有如此心意,姬发可不能薄了,恭敬不如从命,我且勉为其难的上坐吧。”

    姬发站于台中间,转身欲上座,又见姜文焕的脸色始终阴沉,恐激变后难测,就笑对他说:“孤家欲与贤侯立一赌局,今我等起事,皆是为分天地大理,为天下民众着想,为昏君荒yin无度,宠佞臣亲妖后,今我等且兵分两处进击朝歌,以先进朝歌城者为胜,胜则为王,贤侯,此意如何?”

    “武王大度,文焕心领了,只是在此处进兵,文焕给养路线遥远,恐怕难有作为?”

    东伯侯的话里透着不满,姬发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不错,在这里发兵,对东伯侯像有不公平的嫌疑,倘若他以此为理由,要西岐协助供应粮草,这不为难?况且,西岐也是远道而来,粮草也难一时运来,留下他在此处,只是更为累赘?

    表面上,姜文焕是落在了下风,但若是应他这个话,必然要负担他军粮费用的开支,解决他给养路线的问题,这对西岐不公平,西岐反而会带来大麻烦,造成大的损失。

    想到这些,武王乃望着姜子牙,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子牙却是不慌忙,从容答道:“东伯贤侯,我有一计,可解两家之难,东伯贤侯可由此回兵游魂关,经过调整由东岸进军朝歌,我军则回兵岐山,调整后由西岸进军朝歌,双方约定一个期限,同时动手,现在,太师的残余部队还在,可以这样说,谁能先一步兵进朝歌,还在未分之数,贤侯,你说这样做对东鲁可是公平?”

    听了此计,东伯侯是点头同意。

    “哈哈哈,西岐姜丞相聪明绝顶,果然是好计谋,只希望西岐能遵守约定,待我军回兵,再给定限期。”

    “哈哈哈,就依了贤侯之意。”

    这正是:

    子牙计谋高一筹,回兵乃是巧施计。

    东伯虽勇却无谋,天下归周无他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