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回:凤鸣岐山周室兴 盟山有约东伯退 (第3/4页)
得听其司令,不得有违。” 西岐气候已成,子牙请武王宣礼,武王把重任依旧担在了子牙的肩上,子牙得了武王授权,在点将台上发号了司令。诸侯齐集,兵发孟津。 一路上,群侯是个个争先,人人奋勇,过关斩将,各显能才,守备之敌但闻有凤鸣歧山之语,亦是束手归顺。 正是顺风顺雨顺人道,西岐的兵马即将打到孟津来,忽有前方探马报来了消息。 “报,丞相,东伯侯姜文焕已兵过嵩山,离孟津很是接近。” 子牙紧急招来众将商议,聚事厅里坐下后,群侯探问究竟,子牙开口道:“当日,土行孙将军得我军令,前往东伯侯属地会唔姜文焕,为解决西岐和东鲁的分歧,求得共存,以集合优势的兵力与朝歌对垒,孙将军当时对姜文焕说过这样的话,东鲁和西岐难以分出高下,以哪一家的兵马先打到孟津者为胜,先到孟津者为此次诸侯会盟的盟主,虽说当初这是孙将军的一面之词,但是,姜文焕若果先到了孟津,认起真来,却不是好事端,我西岐虽是兵强马壮,并不惧于他,但若是两下里动了手,也就失了和气,西歧岂不是徒竖强敌,出现这样的结果,却实非我所愿。因而,最好的结果就是赶在东鲁兵马到达孟津之前我们到了那里,这样事情就没有矛盾,现在东鲁兵马离孟津近而我们离孟津远,怎么能抢先一步?在朝歌兵马剿战我们之前,各诸侯能得会盟,紧密团结在武王的周围才是我们这次会盟的最好结果。” 众将听了,俱纷纷发表意见,有言速行,有言对战,枪杆之下王者胜,又有责土行孙不该妄下结论,致有如此之忧。 听得群侯议论,土行孙不免心寒,这事因他而起,今后若是会盟不成,追究起责任来,他不是要承担? 思虑已久,土行孙就来找李靖,商量如何出奇招,化解当前的险情。 “李元帅,若是跟随着大队人马,淄重太多,行动招眼,我们难得迅速,只怕东伯候就会抢先一步到达孟津,从而使我军陷入被动的局面,李元帅,难道我们努力多天,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却拱手送与别人?” “孙将军,以你之见,我们该怎么办才能抓住先机?” “李元帅,今西岐有三军,你掌其中一军,足可抛却辎重,舍了附属,挑选精兵先行。只要我们到了那里巧作安排。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姜文焕再是精明,也料不到我们有多少兵马到了。” 这计甚妙,李靖就请令子牙:“丞相,唯今之计,我们只有和东伯侯比试谁先到孟津,倘若是三军齐动,我军显然滞后,今唯有突击一军,先于东鲁兵马到达,才是制胜之道,会盟时才能使姜文焕无言,未将请令,愿带一军,轻装前行,孤军抵达孟津,布置好一切。谅东伯侯必无准备,他虽是聪明,也不易测到我们的动作之快,只要我们在孟津那里做好准备,静待他的到来,攻袭其不备,就可树武王之威,从而根本上震慑了东伯侯。” 子牙想了想,道:“唯今之计,没有其他路可走,也只有如此了,将军此去就多吃苦,也不要多耽搁,且带兵先行吧。” 众将都赞成平南王的主意,皆愿陪平南王一起去。 土行孙见雷震子也请令前去,就快嘴说:“凤鸣歧山,将军立了首功,你就让些功劳给我们,何必争去呢?” 雷震子平常不大讲话,呛着了就显得无措,土行孙的话冲,他闹了大红脸,直向土行孙摆着手却不说话,燃灯大师知道雷震子怕惊吓了别人,就打趣土行孙道:“你就是个毛猴子,毛手毛脚,毛嘴毛肠,看你这句话,也不探深浅,把人脸都羞红了,难道这次你就没有功劳?那些小毛孩不是你召集来的?不是你的功劳?” 土行孙笑道:“大师莫怪,我没有想和他争功,怪就在我这张嘴,啊,我虽是刀子嘴,却是豆腐心。” 子牙在一旁,见着土行孙红脸,就笑笑说:“只有我是晓得你,一向嘴上是说惯了,你要知道,雷震是不易被说的。” 当下听子牙之语,他唯有点头。 且说一切计议已定,子牙乃安排李靖及其三子,二郎,雷震,土行孙等一起前行。 “你等星夜兼程,务必在东伯侯到达孟津前,在孟津西北原废台遗址重新固土建一高台,名曰盟台,以镇东伯侯,竖我武王之威。” “丞相放心,此去定是不辱使命。” 几人得令,即时带着精兵,快马加鞭,不一日就到了孟津,随即,李靖在孟津西北一废台原址上,领着精兵重新固土,只是两日之间,一座新台即已出现。按着姜丞相的吩咐,李靖就将西歧大旗竖在了高台上。 且说东伯侯姜文焕,当他闻知西歧兵马离孟津尚远,少说也有十多天的路程,心中就特是仗义,不顾军师萧银的警告,他是且走且玩,坦然之下,行动也就迟缓,队伍边走边整顿,收拾一些残余的敌对势力后,他也把会盟的日期向后拉了些,略赶在武王到孟津之前即可。土行孙曾和他约定,以率部先打到孟津者为地主,为本次会盟的盟主,虽说土行孙只是戏言,或许当不了真,但在姜文焕的心里就有了计较,他准备以声势压制武王,以便会盟中取得盟主的地位。 有了这个心思后,在土行孙离开东鲁不久,姜文焕就开始了行动,对商王设在东鲁的残余部队进行了最后的清理。 姜文焕虽是拖延了一些日期,但他的队伍总算是赶在武王的大队人马之前到达了孟津,在孟津安下营寨,姜文焕就派人打听,看这里有无西岐大队人马,探子一会来报,西歧大队人马离此尚有数百里,少说还要走上几天。 姜文焕听说,心中高兴,登高而望,忽见孟津西郊有一高台,上有旗帜招展,他就大吃一惊,派人前去查探,却见李靖威风凛凛的站在高台前,左右是三子及二郎,他们皆如天神一般,任何人都不得进前一步,又岂容他人知道高台内里的情况? 探事的回报东伯侯,都是莫知所以。 这究是何人所为,竟是不得而知。 东伯侯拿不定了主意,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这虽是武王玩的伎俩,却是不曾料到,难道说长途跋涉的到了这里,还有必要和西岐兵马干上一仗? 军师萧银就劝他说道:“贤侯莫急,我们且安顿下来,向武王发出会盟的信号,假如武王不应,那么,就说明此台只是一个空台,他们演了一出空城计,会盟之时武王不到,他们岂能得盟主的位置?贤侯可以问,难道盟主之位只为空者而设?空设而已,何人能伏?若是他们不能回答了贤侯的问题,盟主之位又岂能得?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算有此高台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会为我们所得,他们所作努力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而已。” 姜文焕闻听,顿时大喜道:“军师此计甚妙,到时候我这样问他,看他怎么能来回答。” 听闻东伯侯已到孟津,子牙即令大队人马轻装夜行,争取能让武王早些到达孟津,一但姜文焕提出会盟,而武王不能到,岂不让他抓住了话柄? 如今的形势对西岐很不妙,虽有李靖一军先到,但怎敌对方的大队人马,游击之师怎敌正规军?被东伯侯察觉出了破绽,从而发动了攻势,会盟所愿岂不是都成了泡影? 在这不利的形势面前,子牙决定改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把会盟日期定下来,以便向后拖延时间,即便东伯侯知道了上当,也不好作出反驳。 想到此处,子牙随即传书李靖,令他代武王向东伯侯发出会盟之贴: 西岐丞相姜子牙推算,西岐武王特发会盟之帖,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天下诸侯会盟于孟津。届时请东伯贤侯务必光临,西岐李靖于某年某月某日。 与此同时,各路诸侯也都收到了会盟的简帖,贴中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