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节《月球远离及大陆漂移》 (第3/4页)
续当最高统治者了,于是向上天祈祷求策。圣帝尊谓之莫慌,让其把责任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借天灾做一个引咎辞职。公元前2287年,尧处置了治水不利的鲧,然后下台,把帝位禅让给了道德水平很高、得到了天下人认可的舜,然后深居简出,甚至不出门。为了防止一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有过激反应,舜上任以后,马上派人把尧保护起来,人们以为是舜把尧囚禁了起来,民间的怨气很快就得到了平息。这在《竹书纪年》中记录为“舜囚尧”。 舜帝表面上是人类最高统治者,但这只是做给普通人看的,尧仍然是后台老板,大臣们还是听命于尧。由于地轴倾斜,很多地方有了季节变化,尧命令各地的大臣重新测定天象,进行四季的划分(地轴倾斜以后,同一地区就有了季节的变化了),指导人们耕种。后来中原地区在春秋时期把四季划分为八个节气,在秦朝时划分为二十四节气。 尧退位以后,在人间又待了28年,安顿各种事务,于公元前2259年元神升天,回到月球供职。从此,舜才正式成为人类领袖。(孟子是儒家大师,甚至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有人问孟子:“是尧把天下让给了舜吗?”要知道儒家一直是主张尧舜禅让说的,然而孟子的回答却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不是!”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解释:“天子没有权力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天意(神级外星人的旨意)要让舜当天子,尧只不过是顺应这个旨意而已。”) 人类统治者所在的中央政府所在地——非洲大陆,在这次天文地理大事件中基本没怎么移动,只是在东非形成了大裂谷,西非和北非因海水倒灌而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地轴倾斜导致环境改变了,很多动物进行了大迁徙并形成了周期性迁徙的习惯,动物的迁徙地域范围一般是在地球地轴倾斜23度的地域范围、跨度在2500千米范围内。地球上各地区原本没有季节变化,现在有了季节变化。 除了非洲大陆没怎么动,其他大陆都开始了剧烈地漂移。熔化了的地幔岩浆就像陆地下面的润滑剂,使各大陆地漂移的起始速度都很快,一小时漂移数百米,一分钟漂移十米左右(相对于教科书上每年几厘米的普通大陆漂移,这时的大陆漂移就是剧烈地漂移)。各大陆地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小时、有的剧烈移动了几天,当地幔岩浆慢慢冷却后就都平稳地漂移了。盘古大陆从一块整体到分裂成21世纪世界地图上的陆地格局的期间,各大陆地的平均漂移速度约为一秒一毫米,算下来一小时四米,一天一百米左右,一年36公里。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漂移好了,印度大陆漂移了两百多年,美洲大陆用了三百多年也漂移好了。中美洲的一部分漂移的时间最长,漂移了五百多年,并且散开了,形成了马来群岛。 由于地幔岩浆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对各大陆的润滑程度也并不相同,于是各大陆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格陵兰地区和南极大陆。 格陵兰地区向地球北极漂移时,在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只用了两三天时间就从比较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为极度严寒的极地气候。大量本来属于温带的动物们被“速冻保鲜”,后来人类考古发现这些动物胃里的食物都还没来得及被消化,都是温带的草本植物。1986年,加拿大考察队在北极发现了一片化石森林,其由温带树木构成,其中有许多树木并没有石化,而且有的树木就像被人刚砍倒一样,存在软木质的部分。而在北极发现的煤炭,也是由温带树木形成的。格陵兰地区漂移到了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的阻力迅速增大,于是很快就减速“刹车”了。 再来说说南极洲,在南极大陆在漂移时,冲上南极大陆的海水被冻结了起来,又经过4300年的降雪,形成了一片冰天雪地。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极洲的陆地平均海拔为410米,所以南极大陆全部是被淹的和被冰冻的。由于漂移速度快,洪水凶猛,因此南极大陆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淹没过。南极的企鹅被迫和大洋洲、非洲的企鹅分开,企鹅的天敌都被冻死了,适应能力强的企鹅种群壮大了。当南极洲漂移到了南极海洋的厚冰层范围以后,受到了冰层的阻力,于是也很快就减速“刹车”了。后来人类发现了史前南极洲的无冰陆地古地图,也发现了南极有温带动植物的化石。 印度大陆从非洲分裂出来后,一共漂移了两百多年(在途中受到了已沉没的大西洲的阻挡,于是减速了),在公元前2000年时嵌入亚欧大陆,挤压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使中国西南地表突起了很多“褶皱”。两大陆地之间的剧烈相撞使印度大陆上的人死伤无数,古印度河文明被毁灭,少数幸存者建立了新的印度文明。(中国的青海地区发生过史前地震和大洪灾,考古发现青海的喇家遗址正好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的。其他的洪水记载资料中也提到了造山运动,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这样的记述:“大灾变前这里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却出现了几座山峰,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亚欧大陆用了几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其中,平均海拔340米的欧洲全部被淹,中国沿海地区都被洪水淹没,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湖南、广西等许多地区都受到了洪水的围困。据史料记载,在大洪水泛滥时,湖北省的宜都全被淹没,只有梁山没有被淹没。梁山主峰最高处海拔920米,而洪水大约为海拔600米。(有位地理学博士提问:“这么高的洪水?从哪来的这么多水?地球上怎么会凭空多出来这么多水?”作者回答:“水是来自于陆地剧烈漂移所引发的海水倒灌,就像船头激起的水花一样,如果陆地不动,海水不会冲撞的这么高。”) 澳洲漂移了几十年。这里为什么用澳洲这个词而不用大洋洲?因为澳洲不止澳大利亚,还包括一些岛,都是从非洲那个方向漂移来的。而大洋洲包括的岛就太多了,其中有些岛是从美洲那个方向漂移过来的。 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漂移了一百年左右,然后分裂,继续漂移。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大部分遗迹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到了海里,位置在现在的大西洋海底,百慕大地区及其周边。中美洲的一大部分继续漂移,逐渐分散开来形成了马来群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其中的巴厘岛文明令后人惊叹,因为它和玛雅文明就像分隔在太平洋两端的双胞胎文明,其实它们本来就处于同一地区、源于同一个文明。 玛雅人流传说:“从前有个姆大陆,我们都在一起”。姆大陆就是指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中分裂时,美洲大陆上的人看到对岸渐渐消失在海平线以下了,这是因为当时的普通人还不知道地球是个圆球。他们以为对岸的陆地沉没了,就传言为姆大陆沉没了。后来姆大陆又指整体漂移的美洲大陆(这和九州有好几种说法的道理是一样的,九州一开始指全世界,后来只指中原地区,再后来人们又引申得比中原的范围大了一些),美洲大陆分裂为南北美洲后,中美洲(包括后来继续漂移形成的马来群岛)上的人也说姆大陆消失了。 (公元1868年,英国的陆军上尉乔治·瓦特在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庙宇中发现了一些有着奇怪符文的粘土片,当地人称之为“圣物”,强大的兴趣和神秘的吸引力使他脱下军装,改了行,专门研究这些“圣物”。他在翻译了“圣物”上的符文后,发现其记录的就是“姆大陆”文明,这类“圣物”散落在印尼到印度的传递路上。据考证,东南亚“圣物”记录的姆大陆和玛雅文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