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节《月球远离及大陆漂移》 (第4/4页)
流传的姆大陆是一回事。) 百慕大群岛遗迹等大西洋的海底遗迹是玛雅文明在美洲大陆剧烈漂移时沉入海底的。地球上的这类海底遗迹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史前文明在沿海地区的城市,这些海底遗迹告诉人类,巨大的地质变动(盘古大陆分裂并剧烈漂移)就发生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在这个全球同时发生的大灾难面前,各地区的人类自身难保,全球好多城市都沉没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不会一一记录,只会统一以大洪水事件来记录。全球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录,那时候的人不懂啥叫大陆漂移,只知道陆地“沉没”了,消失在海平线之下了。 后来,在那些曾经剧烈漂移的陆地上,人类在地面的一些活动痕迹随着地震和洪水被埋入了地下,甚至出现了整个城市被埋入地下的情况。也许,有的人不相信月球远离会引发陆地分裂,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威力巨大的可以发电的海洋潮汐都会受到月球的影响(地球潮汐并不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而是由一种来自月球的可以被海水吸收的可控的暗能量引起的),而且每当“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运行到离地球较近)出现的前后几天,为什么地震现象会增多(甚至还会有大地震)?再想想,上古时月球离地球超级近,当月球突然启动时(月球反物质发动机发出的无线能量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引发盘古大陆分裂、地轴倾斜是很有可能的! 月球远离地球,盘古大陆分裂,人类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全球人口减员相当严重,有很多地方的人类几乎退回到原始社会,没有了常用的记录工具,只能口口相传,而且需要简明扼要的讲。因为内容太长了就不好记,所以整个事件就被总结成了六个字:“盘古开,天辟地!”三苗部落的彝族用这六个字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特殊的天文地理事件。“盘古”即盘古大陆,“天”即月球。盘古大陆分裂,是由于月球远离地球而导致的。月球远离以及地轴倾斜之后,形成了新的天文和地理状况。彝族创世神话中讲,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之间是混沌的,这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没有了金乌,于是有了漆黑的夜晚,而且白天也是一片混沌。后人理解错了,以为天是大气层,说天地尚未形成时天地间混沌一片,要知道,宇宙和地球早就诞生了,恐龙也曾经存在过一亿多年了,没有大气层和陆地的话,恐龙从哪儿来的? 在甲骨文里,人类记录“天”的象形字是“仌”上面画一个“O”,说那时候的“天”就是人群上空的一个大圆球,“仌”代表人群,圆球就是月球。 最初月球盘踞在盘古大陆上空时,真正的太阳只有在升起(前半上午)和落下(后半下午)时的各三个小时里才可以把阳光洒在陆地上。盘古大陆分裂以后,月球就开始改变自身绕地球公转的速度以便给不同大陆的人类提供光明。随着月球的逐渐远离,地球各大陆地所受的地心引力与日俱增,人类的个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得矮小一些。 人类世界的盘古神话传说表明:在“盘古开、天辟地”事件前后,地球上的人类所观察到的天文、地理和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盘古神话中讲“盘古死后,其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化为星星。身体变成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海。”其实就是月球走远以后变成了月亮,太阳和头顶的星空不再被月球遮挡,盘古的身体(地球上的山川河海)有了巨大的变化。 编写盘古的神话的人知道金乌和太阳不是一回事,因为盘古并没有十一只眼睛。要知道,金乌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诞生于禹时的《山海经》里,而盘古创世神话最早出现在汉朝,盘古神话要比金乌神话晚出现两千年。人们在编写盘古神话时,并没有提到盘古曾经有十一只眼睛(十只金乌和一只月亮),盘古并不是被射瞎了九只眼睛以后才剩下两只眼睛(一只太阳、一只月亮)的。而编写盘古神话的人所不知道的是:宇宙中有无数颗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并不是谁的眼睛。 盘古的神话传说还存在一个比例的问题。要知道,人们看到的星星有的是星球(行星、小行星、恒星)、有的是星系!盘古的眼睛一只大如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一只小如月亮(体积是地球的1/49),身体却是地球万物,头发却能变成恒星甚至星系,这比例明显不对!因此盘古只能算是地球世界的创世神,连太阳系创世神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是什么宇宙创世神!盘古的变化与“天”和“地”的变化有关系,但是和更大层面的宇宙空间没有关系,当时的“天”和“地”并不是后人认为的宇宙。 在远离地球之前,月球还不是很圆,就像微微鼓起肚皮的蟾蜍。月球底下正对着的陆地上的人们抬头看到的,是像蟾蜍肚皮一样光滑、圆滚滚的月球的一面,而盘古大陆远处的人们则可以看到像蟾蜍背部一样有疙疙瘩瘩突起的月球的另一面,那是向外突出的十五个大山脉,人类将月球上的这些山脉称为七棱八角。在刚刚远离地球时,月球还没有经过伪装,所以还是有金属光泽的,因此人类形象地把当时的月球比作放射着光茫的金蟾,并流传了下来。后来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经过不断扩建,月球越来越圆、越来越像个鼓起肚皮的大蟾蜍!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才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图像,在对比了月球平坦的正面和有着各种突起的背面以后,不得不承认“月球像大蟾蜍”的说法是大有来历的! 上古时,人们对青蛙、蟾蜍不作区分,把它们都叫作蛙,写成“呙”。“呙”的甲骨文就是像蟾蜍(青蛙)一样的象形字,“呙”就是指当时外形像鼓起肚皮的蟾蜍(青蛙)一样的月球。由于月球代表阴性,所以“呙”有了“女”字的偏旁,写作“娲”。上古人类社会是神权社会,只有女娲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当人类进入男权社会以后,修改了创世神话最初始的开天部分的说法,叫做“元始开天”。道教起初是沿用男权神话中的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作创世神,后来听到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时,觉得“盘古”这个词很好,而且这句话里也有“开天”这个词,所以就把“盘古”拿来作了创世神,就像如今人们说话的时候加点别人听不懂的英语(洋文),故弄玄虚,显得自己高大上,以此来和其他宗教竞争。 “盘古开天辟地”说的并不是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那时候还没有人类,哪儿来的神话?记录这句话的少数民族(彝族)的先人并没有那么高的认知水平,是后人把这句话引申到了宇宙诞生的层面(就像后人把上帝也引申到创世神的层面一样)。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特殊的天文、地质事件,盘古大陆的分裂导致了新的陆地格局、新的山、新的海、新的江河、新的田园出现。 后人编写的神话很难经得住推敲,和真实事件流传的神话是没法儿比的。说什么盘古在一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里待了一万多年,然后开辟宇宙。要知道,在宇宙诞生之前,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哪儿来的一万多年?胡说八道! 总之,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神话,都是从大约4300年前(公元前2297年)全球性大洪水之后开始流传的,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众多的相似之处,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说的都是盘古大陆分裂之后,新的世界景象出现了。把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加工成神话,只是为了更好的流传下去,因此神话并非完全虚构。上古时代的人们将一些事物编成神话,当作重要的事情代代流传,他们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洪水灾难过后,人们又要吃饭,又要劳作,哪儿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整一些不实用的东西?空xue来风,未必无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