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演义_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第3/6页)

整个地球,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算法的优化,范围逐步缩小,现在追踪到了中原地区。

    为了实地测试“寻人器”的可靠性,圣星人科学家冰魄炎魂亲自登录人间,成为庄子。庄子写了一本书,叫《庄子》,也叫《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因此后人又称庄子为南华真人或南华老仙。

    圣星人结合测试结果,发现“寻人器”虽然已有很大改进,但效果还不是最佳,精确度也不是最高。可是,圣帝尊还是决定要亲自下凡寻妻了。这时,地球的东方正处于战国末期,圣帝尊在月球中挑选国家、君主,他要在寻妻的同时顺便体验“《地球创世纪》的资料片《战国群英传》”,以便更好地引导人类上供精神能量。

    宇宙模拟器显示,秦国和楚国都有可能统一中原地区。地球时间公元前228年7月14日,圣帝尊选择“登录附体”到秦王嬴政身上,他要帮助秦国统一中原地区,以便让人类更好地上供精神能量。

    当时的中原地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因为写一本好书不但可以在当时闻名于天下,而且还可以流传后世、永垂青史。有一本书叫《山海经》,这是集众人之力收集整理而成的,当时只要冠名为“经”的书,都是重要的书!《山海经》之所以能成书并流传下去,离不开那些探索真相的人类,向他们致敬!圣帝尊在秦国王宫翻看《山海经》时不由感慨万千:自从盘古大陆分裂后,人类的科技水平大步后退,印刷术和纸张都失传了,重要的东西只能口口相传,《山海经》能流传下来实属不易!(人类从此传言,秦始皇最喜欢的书就是《山海经》)

    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看到秦王翻看《山海经》,心中一动,想到了由来已久的心愿,那就是编著一本比《山海经》还要好的书!吕不韦是一位巨商,因为帮助之前的秦王继承了秦国王位,被任为丞相、封为王侯,成为了有钱有权的暴发户。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看得起他,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没有腐化堕落到只认钱和权的地步。钱和权,甚至王位都是很容易被剥夺的,只有精神才可以永存!吕不韦非常向往成为被人们看得起的贵族,而贵族之所以是贵族,就是因为其有贵族精神!贵族精神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体现,让大家通过认同自己的理论或学说来认同自己!

    吕不韦很想成为真正的贵族,但是由于工作很忙,他没有时间亲自去著书立说,因此他招揽了很多文人学者,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之中有写作特长的人执笔,把他们的所闻所见和感想感悟都写出来。等到所有的文章都交上来以后,只见里面所涵括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涉及。吕不韦又挑选出几位文章高手,对所有的文章进行了筛选、归类,最后终于集合成了一本书——《吕氏春秋》。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好几遍。他为了精益求精,还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秦国国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予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消息传开后,文人学者蜂拥前往,也有一些中原各国的游士宾客,其中不乏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饱学之士,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的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说明《吕氏春秋》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但是在当时,此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另一方面,或许人们敬畏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愿意出头挑错。总之,这样一来,产生的轰动效应非常巨大,《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从此远播各国,妇孺皆知,流传后世。吕不韦的目的达到了。

    吕不韦兴冲冲地把《吕氏春秋》的最新版带到皇宫,请“秦王”过目(学习)、指点(认同)。圣帝尊看了之后,对吕不韦大加赞赏,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吕不韦的一些疑惑作出了解释。比如,吕不韦有个疑惑就是《吕氏春秋》中说大禹时天下有1万多个国家,而商汤时才有大约3000个国家,到了周朝时就只剩下了大约一百个诸侯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圣帝尊给吕不韦解释:除了大国合并小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大禹时正是盘古大陆刚刚分裂的时候,当时的盘古大陆上有一万多个国家。商朝时只能管理到亚洲和欧洲的三千多个国家。周朝时只接手了中原地区及附近地区的八百多个诸侯国,其他比较偏远的地区就管不到了。后来由于诸侯国合并及其他原因,周朝只能管理几十个国家。比如秦国就是由十几个小诸侯国慢慢地合并而来的。

    吕不韦听完后,似懂非懂,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一直不知道商朝的闻太师远征的北海在哪儿,因为中原地区的北面并没有海啊!”(《封神演义》第一回讲商朝太师闻仲征讨北海)

    圣帝尊继续给吕不韦扫盲:商朝时所称“北海”的“北”,依据大禹重新设定的方向,在亚欧大陆的北面,即“北冰洋”(北海地区即现在的俄罗斯和蒙古一带)。商朝以步兵为主的军团从中原地区到北海地区去行军打仗,光是来回的路程就要走两三年,闻太师平乱一共用了十四年。(后来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距离跨度就更大了。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骑马都要走一年。)

    吕不韦又问了一个问题:“大王,那周天子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是怎么回事?”

    圣帝尊回答道:“他见的西王母就是埃及最早的女王,而瑶池本来叫遥池,因为它离中原很遥远。周天子从文王至穆王,始终只能称王,不敢称皇帝,商朝和夏朝也都是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周穆王去东非一是为了寻根问祖,二是为了证实一件事,因为古籍中记载,大禹曾传下秘令,从他以后,人间只能有王,不可有帝,除非天上之神再临凡间,附体到人间之王的身上,人类才可以再次称皇帝。不尊天命,会有灾难。商纣王再狂,也只能是王(哪怕就是两千年后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其领袖也只能自称国王)。”

    吕不韦纳闷了,大王怎么突然懂得这么多呀?吕不韦好像不认识似的看着秦王,将其惊为天人。于是他又提了一个最难的问题:“臣闻史书中说女娲娘娘在自己生日那天去火云宫拜见三皇,返回后发现商纣王有错,于是想让其灭国。据臣所知,三皇曾经是人,而人又是女娲所造。那么请陛下分析一下,为什么女娲娘娘过生日,不是别人来拜见自己,反而要出门去拜见自己造的人呢?”吕不韦心想:“如果你知道上古轶事的话,那你就真的是天子下凡了。”

    圣帝尊索性摊牌:“三皇是圣星人圣帝尊、冰魄炎魂、银针的附体人身——黄帝、伏羲、神农。女娲则是冰魄炎魂的另一个身份,因为神级生命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身份。女娲的雕像在人间接受人类的膜拜,那真是当时少有的雕像:绝美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整个雕像从头到脚约有1.6米,浑身上下无处不透露着女神的魅力。普通人在膜拜女娲娘娘的圣像时,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直视,头低垂,心中只存敬畏。而纣王早已经不敬上天了,他玩射天游戏玩腻了,竟然当众玩弄起了女娲圣像,还在女娲宫殿的墙壁上题诗戏弄女娲!但他不知,女娲圣像的眼睛里有微型监控装置。圣星人冰魄炎魂看到这一切以后勃然大怒,立即建议圣帝尊依据宇宙模拟器的运算结果,实施封神之策,这不但可以收回法宝和招揽出色的地球生灵,还可以在人类王朝更迭的过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