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演义_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节《大秦帝国》 (第4/6页)

顺带收集精神能量……”

    (中原地区最开始的女娲神像是商朝统治者从夏朝都城里请出来的,同时请出来的还有《山海经》等彰显正统身份的物品。夏朝及之前的时代,东非和北非一带气候适宜,那里的人穿得不多,大部分人只在隐私部位裹点东西,这从金字塔壁画中的人物就可以看出来。古希腊传承了上古艺术,人物的雕像和绘画都穿得极少,例如著名的维纳斯雕塑,*着上身。商朝也传承了上古艺术,来到中原以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现实中的人穿得多了,艺术中的人物也穿得多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在1990年播放的电视剧《封神榜》是最接近原著《封神演义》的,该剧在拍摄时由于找不到商朝的服饰,经过专家研究后,剧中人物的服饰参考了古希腊的服饰,简单、大方。佛教也传承了史前文明和上古文明的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东边有个接引寺,里面有彩塑56尊,壁画486平米,其中有一幅观音图,上面的观音穿着紧身露脐蓝色短T恤和白色超短裙,腿上穿着网格丝袜,简直就是21世纪的时尚模特。网上有很多女娲的图片,也是穿得极少,有的甚至什么也不穿,这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共识,人们认为女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吕不韦知道了这些真实的历史奇闻后表现得很聪明,他在《吕氏春秋》中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让读者自己去领悟。看到吕不韦的表现甚好,圣帝尊许诺在合适的时候安排他到天上工作。

    圣帝尊把天上、天下的事务都部署妥当以后,下令让圣星人暗中帮助秦军完成统一大业,圣星人也可以从交战双方收集精神能量。圣帝尊给秦国定的战略是远交近攻,战术上采取闪电战,强大的国力加上正确的战略,秦国每隔两三年就灭一国,打服一个,再打一个,必须打服!打服了,也就压榨出最后一滴精神能量了!

    公元前230年,秦灭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赵国的国力在之前的长平之战中被消耗了不少,秦国又用离间计把赵国名将李牧除掉了,所以赵国很容易就被灭了。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韩国、赵国和魏国都是由之前的晋国分裂而来的,魏国继承了晋国一半以上的国力,占据着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在战国时期又率先进行了变法,还有名将吴起及其打造的强悍部队,因此魏国在战国前期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魏国被各国包围着,四面受敌,国策又出现了失误,频繁地对外用兵,大量的战争消耗了很多国力,所以魏国在战国时代后期就不行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即后来的汴京、开封)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护城河深,秦国采用水攻(水淹大梁)才将其拿下。

    公元前223年,秦灭国土面积最大的楚国。楚国由于版图广大,所以军力分散,还没等军队集中起来,就被秦军攻占了都城(寿春),分散的军队被秦军各个击破。楚国灭亡以后,一部分不甘心被秦统治的楚军向东撤退,漂洋过海,在朝鲜半岛南方登陆,占领了一些地区后建立了政权,后来经过扩张,最终统一了朝鲜半岛南部(即现在的韩国)。屈原是楚国著名文人,在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屈原投江而死,以身殉国,所以朝鲜半岛南部也流传下来和屈原有关的端午节,而且异地重名了一些城市和地名:汉阳、丹阳、襄阳、江陵、汉江等,因此这些城市名称不仅古代的楚国地区(中国湖北)有,朝鲜半岛南部(即现在的韩国)也有。

    在所有被灭的国家里,最不服秦国的就是楚国人,哪怕跑到外面,也不愿意被秦国管。那么留下来的楚国人是什么态度呢?他们咬牙切齿地说了句狠话,叫“亡秦必楚!”意思是说灭亡秦国的一定会是楚国人!楚国人为什么这么不服气秦国人呢?因为本书前面讲了,象征正统的《山海经》最后落在了楚国,有很多重要的上古典籍也流落到了楚国,楚国人在得到这些宝贵的资料以后,建立了很高的文化自信,宣称楚国是上古中国的正统传承者。当时各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这么认为,觉得天意如此,楚国最有可能统一中原地区。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为了得到各国的认可和支持,就是打着楚国的旗号,国号“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事实上,最终从真正意义上灭亡秦国的,也确实是来自楚国西部的西楚霸王项羽!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失败,刘邦建立了汉朝,刘邦封自己的一个儿子刘长为淮南王,淮南王的领地就在楚国。刘长死后,其长子刘安世袭淮南王。刘安集齐了散落在当地的重要典籍,召集人手编著了一本名为《淮南子》的著作,对后人了解上古历史大有帮助。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齐国是个经济强国,在东周列国中是最有钱的,灭齐使秦国在统一中原后得到了最好的补给。

    统一中原地区以后,公元前221年,圣帝尊在人间举办了称帝大典,向中原的人类重新开放了“皇”和“帝”的冠名权(此前的夏商周三朝的君主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并且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组成了新的专有名词“皇帝”。于是,“秦始皇帝(简称秦始皇)”诞生了!“秦始皇”做了很多伟大的事:统一各类标准、修铁路(马行铁路)、修长城、制作兵马俑……

    战争时期,圣帝尊就下令秦国的后勤部队建造高效的运输系统——秦直道,后来推广到了所有的占领区,甚至还形成了一个日行六百里的“铁路”系统(马行铁路系统,有轨马车运输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国家。

    马行铁路系统用质地坚硬的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来铺设轨道,路基夯筑[hāngzhù]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枕木之间填充平整,枕木之间的距离和马的步子合拍。拉车的马匹一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与铁轨发生“自激振荡”,不得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下来;只有到了专门的车站才能停下来,然后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马车就可以达到很快的运输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因此也节省了马力,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圣帝尊的努力下,秦朝不但实现了车同轨(全国的道路和车型的标准相同),在其他行业也实现了标准化,比如,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所有的装备和武器制造都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零部件替换起来非常方便。如果武器坏了,随时随地就能找到安装使用的配件,因为全国的配件的规格是统一的。举个例子,当时生产的三棱形的青铜箭头,其三个弧面完全相同,像子弹一样符合空气动力学,非常容易穿透敌人的护甲,任意两个箭头相互间的误差最小可以达到0.1毫米,加工精度达到了21世纪的车床水平。(考古发现,广西出土的秦箭头和千里之外的漠北出土的秦箭头一模一样)

    即便如上所述一般,圣帝尊尽心地管理,但还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即:要分兵驻守各国是不可能的,如果出事会被各个击破。增加军队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国家承受不起那么巨大、高昂的军费开支,那么多的人马都是要吃饭的呀!战争时期,可以实行以战养战,军队到各国去抢粮食吃,抢到什么就吃什么。但是现在各国都成自己的领土了,就不能再那样了。而且经过了激烈的统一战争,各地也都百废待兴,没有多少供养力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