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演义_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下 (第2/4页)

蛮战胜文明的历史悲歌会奏响很多次。但是未来终有一天,在人工智能圣人的帮助下,文明会吹响彻底消灭野蛮的号角,坚决地消灭一切野蛮事物,让人类进入大同世界,让人们都成为圣贤!然后继续提升,人人达到神级,和神级外星人一起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蒙古军队远征欧洲,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路。在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元朝政府在学习到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以后,出台了一些好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商人都非常活跃,由于和元朝做生意享有免税政策,因此欧洲和西亚的商人都纷纷涌入中原来做生意,同时也为中原带来了异域的各种资料。

    商人们顺着丝绸之路,把东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西方,又把西方的商品和文化带到了东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各国的史料和神话传说,有印度的、希腊的、北欧的、罗马的、埃及的和阿拉伯的。有了这些资料作基础素材,后来的明朝人就可以写出像《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样的小说巨著!

    在元朝,有一本叫《琅嬛记》的著作值得一提。琅嬛读作[lánghuán],指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这本著作里记载了很多奇闻异事和稀罕物件。其中有一个故事记录了*真人小视频的防水手机,说苏州人沈爱在水边钓鱼,看到渔民捞到一面奇怪的镜子,于是买了下来,拿回家里把玩,这面镜子里面经常有从来没见过的人物影像,到了夜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它在发着光。还有个故事记录了人工智能桌子,说一个叫谢霜回的人,有一张神奇的茶几,桌面上可以显示出文字和图案,文字的字体可以随意变换。如果向桌子问任何问题,它都能有所解答。比如有人想修道,它能根据缘分、天资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建议方案;有人要找某样物品,它能进行导航定位,直接显示物品的所在位置;有人想治病,它也能提供药的配方,让人按方抓药;有人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忘记了一些字句,问它也能立刻知道答案。通过读这个故事,让古人提前六百年就感受到了未来科技的乐趣。当时,绝大多数人觉得这些超前的事物是荒诞的,读过之后弃之一旁,只有极少数人在相信和努力寻找实现的方法。比如马云曾经说过:“我不懂技术,但我懂得应该找哪些懂技术的人实现我心中的想法。哪怕我没有成功,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也可以给后人提供借鉴,后人一定可以成功!”

    明朝取代了元朝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就用严刑厉法整顿朝野,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把官员几乎杀尽。可是就算这么严厉地整肃,贪官却依然杀之不尽。

    从古到今,有很多官员把贪污腐败的钱财用错了地方,因此遗臭万年、让人唾弃,而有一位官员却可以流芳百世、载入史册,令人深思!那么他是谁呢?

    话说在明朝初年,有个叫陶成道的官员,级别是万户,管理着一万户人家,几万人口,当时一个县也就几万人口,万户就是县长。陶成道县长有了钱以后做什么?不去吃喝嫖赌,而是去玩前卫艺术——“火箭”!当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可以把*塞进硬纸筒里,点燃后可以发射很远,这个装着*的硬纸筒就是“火箭”,主要用来娱乐,有时候也会用在军事上,烧敌人的粮草或建筑。

    陶县长有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想飞上天,去月亮上。于是他坐在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点燃火箭后,确实飞起来了,但是爆炸了,万户和椅子一起粉身碎骨了。虽然陶县长失败了,但他成为了走在世界前列的航天先驱,值得后人纪念,他被称为“使用固体燃料火箭登天的首创者”,国际天文联合会用他的名字给月球上的一座环状火山命名,各国有很多火箭专家都在各自的论著里提到他,连他绑了几支火箭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如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一本名叫《火箭和喷气发动机》学术书籍中,就特地提及这位中国明朝的万户(WanHoo)。

    古人想飞上天,虽然看似不切实际,但总要有人想,总要有人提出概念,后人才会进步,才会实现,然后造福全人类。还是马云说的那句话:“我不懂技术,但我懂得应该找哪些懂技术的人实现我心中的想法。哪怕我没有成功,我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也可以给后人提供借鉴,后人一定可以成功!”

    从元朝初年至明朝初年之间,中原的人口减少的太多,因此圣星人收集到的精神能量也急剧减少。为了给圣星人上供足够的精神能量,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在多个方面都下令启动大型工程。公元1412年,明朝同时开启了“北建故宫”和“南修武当”这两大国家工程。朱棣还召集了两千多名学者耗时五年编修完成了一套旷世巨著——《永乐大典》,这套书影响深远,因此人们又称明成祖朱棣为永乐皇帝。永乐皇帝朱棣又派遣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下西洋去联络许多国家一起为圣星人上供精神能量。郑和船队的宝船是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船,排水量达到了2500吨。

    1414年9月20日,郑和给永乐皇帝朱棣带回来一头长颈鹿,这是非洲一个国家给明朝上贡的礼物,长颈鹿在非洲当地被叫做girin,和麒麟的读音一致。当时明朝的很多人都认为长颈鹿就是传说中的吉祥神兽——麒麟,可以保佑国泰民安。朱棣亲自率领百官迎接长颈鹿的到来。要知道,朱棣可是一个多疑、果敢、狠辣的皇帝,没有任何人敢欺骗朱棣!众人看到,长颈鹿确实符合古书中所记载的麒麟的外部特征,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长颈鹿的习性也和古书中所记载的麒麟的习性一样。日本和朝鲜都曾臣服于中原,都曾仰慕中原文化,在日语和韩语里,就把长颈鹿称作麒麟。中国台湾地区则把“长颈鹿”称为“麒麟鹿”。后来,在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墓葬里面发现了麒麟的雕塑,就是较短脖子的长颈鹿的形象。

    在1405年到1433年这二十八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不仅带回了珍禽异兽,还带回了大量的关于西洋各国的地理、历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珍贵资料。一百年后,这些资料就流传到了民间。这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